(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认识空气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2770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认识空气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认识空气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认识空气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认识空气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空气认识空气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本课教学可分 2 课时进行。建议第一课时完成活动 1 和活动 2 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 3 的教学。找空气找空气一、活动目标1.能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2.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3.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二、活动过程: 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哪里有空气?的问题导人本活动。学生可采用的找空气的方法有:用塑料袋装空气、直接觉察空气、将粉笔或土块放进水中观察粉笔或土块中冒出的空气。除此之外,还应导学生想出更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确实存在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的。比较空气和水比较空气和

2、水一、活动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2.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二、活动过程:1.空气与水具有许多相同的基本物理性质,在水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感官认识水,了解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2.观察、比较水和空气的相同点。教师为各组准备一杯清洁的水、每人一根吸管。活动时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水的方法,从颜色、气味、味道等几个方面观察空气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和水比较,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空气的流动是看不见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找空气的实验,或依据到处都有空气的事实推理,认识空气的流动。3.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它和

3、水都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注意:空气(气体)与水(液体)的不同,只要求学生凭生活经验能从感官上区分即可。教学时不要在“气体”、 “液体”的定义上纠缠不放。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活动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二、活动过程:1.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是进一步证明空气存在的探究活动。这一研究内容既有利于训练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学生经独立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假设。2.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教学应从水占据空间的实验开始,实验

4、中应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水占据了烧杯里的空间;钩码进入烧杯以后,水让出了一部分空间,让出空间的水流出了烧杯。3.组织学生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对假设正确与否进行预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两种不同的预测,并讨论。讨论过程还可以为设计实验打下基础。教材中实验设计提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从水的实验类推。4.学生提出假设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时学生可依托教师提供的材料想自己的办法。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可提示学生首先考虑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用什么方法验证空气占据了容器的空间?5.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的结论。6.实验后,应组织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为填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实验报告虽然文字量少,但内容和格式一定要规范。7.对实验结果或现象的解释和交流过程,是探究学习的重要过程。但本课不做重点训练,如教学时间允许可做简单的交流。8.实验报告书写之前,不妨先组织小组讨论,在学生口头修改了表述句子的基础上,再动笔填写。教学后记:学生通过动手,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