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论文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2770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论文(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论文一一. 目 录第一部分 引言 1.1 任务或问题: 1.2 实际背景: 1.3 我的工作 1.4 特色(创新) 第二部分 毕业设计课题 2.1 设计课题 2.2 设计时间 2.3 设计人员及任务 2.4 指导老师 2.5 设计内容 第三部分 系统方案论证 3.1 软件定义 3.2 体系结构规划 第四部分 毕业设计内容 4.1 分布式多层数据库开发简介 4.2 服务器端程序的建立 4.3 客户端程序的建立 4.4 客户端实现 SQL 查询 4.5 动态连接应用程序服务器的实现 4.6 图书管理功能的实现 第五部分 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第六部分 附录 8.1 代码部分

2、 参考资料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任务是通过开发一个分布式多层数据库图书管理系统,学习用 delphi 开发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采用 Delphi6.0 和 MS Server2000 等软件 为开发工具;通过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的论证;对应用领域进行调查 分析;参考各种资料和进行数据库编程实践。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已经基本上成功地实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使得设计的数据库系统能够实现一般数据 库的管理。我们研究了数据库的查询优化问题。.分布式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论文. 中国电子口岸平台,政府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数据 交换对象包括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社会团体、事业

3、单位、国内外企业、驻华使领馆、个体 工商户等;连接方法有:PSTN, ISDN, ADSL,DDN, FR, ATM 等有线或 GRPS, CDMA 等无线 接入方式;交换格式包括 EDFACT, XML, HTML, WML, SWIFT 等。 2.3.2 事务处理功能. 中国电子口岸可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办理核销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减免税审批、报关 单申报、进出口许可证件和外汇核销单和申领、结付汇核销、保税区台帐申请、ATA 单证 申请等提供实时在线服务。 2.3.3 身份认证功能. 电子政务网上操作谁也见不到谁,不仅要解决安全问题,更要解决信任问题,否则发生法 律纠纷难以判定法律责任。中

4、国电子口岸入网用户都要经过工商、税务、质检、外贸、海 关、外汇等 6 个职能管理部门严格的入网资格审查,才能取得入网 IC 卡开展网上业务,从 而有效解决网上业务信任关系和法律责任问题。身份认证包括:对工商、税务、海关、外汇、 外贸、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的身份认证;对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工业服务企 业、外贸附属企业的身份认证;对个体工商户的身份认证。 2.3.4 存证举证功能. 根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授权以及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各用户单位之间签订的协议, 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针对部门联网应用项目承担存证举证的责任,电子数据存证期为 20 年。 2.3.5 标准转换功能. 按照国家行

5、政管理机关各部门以及企业用户的需要,由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对交换数据 进行代码转换,如组织机构代码转换,业务单证代码转换,参数数据代码转换。 2.3.6 查询统计功能. 根据提供共享业务数据主管部门或单位的授权,有控制地开放数据查询和统计服务。共享 数据包括进出口报关单数据、企业经济户口档案数据、外汇核销单数据、海陆空铁邮及快 件等货运数据、知识产权数据等。 2.3.7 网上支付功能. 针对用户支付税费和货款的需求,由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在中国电子口岸设立网上银行,为用户开设电子帐户,提供资金支持、信用 担保、帐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 2.3.8 网络隔离

6、功能. 企业及个人与政府部门的联网通过电子口岸实现“一点接入” ,使上海电子口岸成为上海市 政府网关,并实现政府网与互联网的逻辑隔离,从而确保政府网络的安全性。3.文献综述 3.1 国内研究现状 上海海关关长孙毅彪在题为共识共进共赢长三角通关管理一体化新思路的报告 中指出加快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深化“大通关”工程建设扩大上海电子口岸的应用面, 实现上海口岸所有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一点式”接入。拓宽上海电子口岸的覆盖范围, 与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主要口岸城市互联,推动长三角各地方电子口岸的互通和对接。同时, 加强与地方党政机关、口岸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按照区域通关改革的进度和要求,协 调口岸相

7、关管理部门实施配套改革,建立海关与口岸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有效提升区域 整体通关效率。 中国海关杂志专栏评论学者刑海洋也在相关文章中指出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在对外开放和 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 WT0 后,对外贸易 量增大,就更有必要建设和完善电子口岸。针对目前上海市的电子口岸发展存在的一下特 征: 1. 外经贸企业对发展电子口岸的意识薄弱 2. 电子口岸的发展缺乏专业服务 3.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4. 普遍缺乏国际电子口岸的商务人才 他提出了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 加大宣传力度, 务实地发展电子口岸, 培养适应电子口岸发 展的专门人

8、才来推进本地区电子口岸发展的进程. 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口岸建设中具有组织 和管理能力,政府必须努力提高电子口岸的调控能力。要提高政府的管理调控能力,必须 先明确相应的管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市场. 3.2 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末,在信息革命和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无纸化迅猛发展,世 界各国均加强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美国学者瑞 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 1995 年提出 3P(人员 people、程序 process、合作 partnership,即精干的人员,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好的合作)发展战略,

9、更注重海关 内部、海关与企业之间以及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和方式的变化。通过对守 法评估、客户导向和经济担保实施了电子化的程序管理,把海关的监管活动当作生产产品 的过程来加以管理,投入的是海关的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信息、法规和社会需求), 产出的是海关监管的整体效果(包括通关速度、查验比例、税款数量、查获违禁品数量和社 会满意度);通过立法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行了预报关方式,促进电子口岸工作 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通关模式体现了在货物到达前,通过准确及时的电子数据库信息 对高风险货物进行认定例外干涉.对信誉客户的灵活报关安排;定期的报关或延期的关税交付 四个主要概念。

10、新加坡作为一座岛国花园城市口岸物流是其整个国家竞争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新加坡学者早 在 20 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展情况被封为是全 球电子政务的典范.新加坡学者认为在考虑电子口岸建设的时候应该以宏观的眼光看待,主要 考虑协调政府和工商界的交流:风险管理和企业分类;安全的电子通关平台;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的立法 5 个方面。承认不同的机构在电子通关控制中拥有不同的优先权,电子口岸的 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通关速度,树立新加坡世界一流口岸的需要.然而,日本海事大学学者在 其 EMBA 学位论文提到口岸通关工作效率问题研究更强调不同权利机关之间的合作是提高 电子通关效

11、率的基础。运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协调过程,以电子报关和电子审单为基 础,新加坡海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尝试建立一种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这意 味着只需要一次报关,客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通关程序,这一次性的报关包含了所有涉及 到的部门,如海关、商检、口岸、运输公司、银行和税务等。 4. 电子口岸相关问题的研究 4.1 电子口岸的内容 中国电子口岸系统的整体框架是:利用 IT 技术和电信公网(Internet),将国家外经贸、海关、 国检、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中的信 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电子化以“电子底帐”的形式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各行 政

12、管理部门内部网与公共数据中心连接,在一个完全互联的平台上,实现国家 12 个部委进 行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核查,而企业上网就可以办理报关、出口退税、外汇核销、转关运 输等各种进出口手续。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 市场. 3.2 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末,在信息革命和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无纸化迅猛发展,世 界各国均加强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美国学者瑞 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 1995 年提出 3P(人员 people、程序 process、合作 partnership,即精干的人员,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

13、好的合作)发展战略,更注重海关 内部、海关与企业之间以及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和方式的变化。通过对守 法评估、客户导向和经济担保实施了电子化的程序管理,把海关的监管活动当作生产产品 的过程来加以管理,投入的是海关的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信息、法规和社会需求), 产出的是海关监管的整体效果(包括通关速度、查验比例、税款数量、查获违禁品数量和社 会满意度);通过立法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行了预报关方式,促进电子口岸工作 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通关模式体现了在货物到达前,通过准确及时的电子数据库信息 对高风险货物进行认定例外干涉.对信誉客户的灵活报关安排;定期的报关或延期的关税交

14、付 四个主要概念。 新加坡作为一座岛国花园城市口岸物流是其整个国家竞争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新加坡学者早 在 20 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展情况被封为是全 球电子政务的典范.新加坡学者认为在考虑电子口岸建设的时候应该以宏观的眼光看待,主要 考虑协调政府和工商界的交流:风险管理和企业分类;安全的电子通关平台;电子商务和网络 安全的立法 5 个方面。承认不同的机构在电子通关控制中拥有不同的优先权,电子口岸的 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通关速度,树立新加坡世界一流口岸的需要.然而,日本海事大学学者在 其 EMBA 学位论文提到口岸通关工作效率问题研究更强调不同权利机关之间的

15、合作是提高 电子通关效率的基础。运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协调过程,以电子报关和电子审单为基 础,新加坡海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尝试建立一种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这意 味着只需要一次报关,客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通关程序,这一次性的报关包含了所有涉及 到的部门,如海关、商检、口岸、运输公司、银行和税务等。 4. 电子口岸相关问题的研究 4.1 电子口岸的内容 中国电子口岸系统的整体框架是:利用 IT 技术和电信公网(Internet),将国家外经贸、海关、 国检、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电子化以“电子底帐”的形式存放到公共数

16、据中心,实现各行 政管理部门内部网与公共数据中心连接,在一个完全互联的平台上,实现国家 12 个部委进 行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核查,而企业上网就可以办理报关、出口退税、外汇核 中国电子口岸系统整体框架如下图(表 1.1)所示:资料来源:上海海关网 5.上海电子口岸发展面临的环境形势分析 5.1 宏观环境 目前国际局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国 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上海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也不会发生显 著变化。我国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和用好 2 1 世纪头二十年这个 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本国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信息技术革命与跨国公司扩张的推动一下,生产国际 化、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突破国界的限制,商品、服务、资本与信息的跨国流动 规模日趋扩大,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各国、各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 空前增加,竞争与合作逐渐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旋律。这种贸易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