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1届《探究声音的传播》科技教育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2749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31届《探究声音的传播》科技教育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31届《探究声音的传播》科技教育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31届《探究声音的传播》科技教育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31届《探究声音的传播》科技教育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31届《探究声音的传播》科技教育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31届《探究声音的传播》科技教育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31届《探究声音的传播》科技教育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技教育方案科技教育方案探究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武汉市航空路小学武汉市航空路小学 刘海洋刘海洋2活动背景活动背景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听到、了解声音的一些现象,或通过电影、电视等了解过声音的传播知识,10 岁的孩子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但这种观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向更深层次研究。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我们借助专题研讨课型,以步步推进的认知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通过利用学生手边上的材料;如玻璃棒、水槽、音叉、木棒、甚至字典笔盒等进行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声音在固体及液体中的传播,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和发现者,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同时产生强烈的成就

2、感的心理体验。活动对象、人数活动对象、人数4 年级 4 个班学生,120 人左右活动内容:活动内容:1.明确活动主题2.针对主题提出感兴趣的问题3.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合成几个研究课题。4.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加入某一个研究小组。5.小组合作制定研究计划6.根据计划开展活动,并用各种形式及时记录。7.把收集到的资料汇总整理,制作成汇报材料。8.汇报展示。难点难点1.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合成几个研究课题。2.小组合作制定研究计划重点重点31.根据计划开展活动,并用各种形式及时记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

3、行比较。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2.把收集到的资料汇总整理,制作成汇报材料。创新点创新点使用教师自己发明的新型的声音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实验盒教具,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探究声音传播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利用手机拍摄试验的特写视频,便于学生反复观测,也便于学习摄影手段。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声音的传播实验盒(教师自己的专利产品)、互联网络、摄像机、教师自己拍摄的有关声音实验视频、电脑、展台、投影活动过程和步骤活动过程和步骤利用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班一周 2 节课。1 周完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

4、案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1.制定计划不具体。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前先准备了一份空白计划表,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看,指导学生了解制定计划都要包括哪些内容。然后让学生讨论,其中哪些内容是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怎样安排。以此引导学生明白计划制定得越周密,越能有效的指导将要开展的活动。2.研究方法不恰当。4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把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用课件展示在大屏幕上,告诉他们:“不同的问题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针对这四类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方法进行研究呢?”并请他们说出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我再从旁点拨,指导他们选择最适合本组主题的研究方法。比如有的小组适合用采访的研究方法,我就指导他们在研究计划之

5、外再制定一份采访计划,把采访的对象、时间、地点、问题以及采访时的礼仪都写在计划里面。3.汇报效果不好为了让汇报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效果更好。我引导他们讨论:针对不同的主题,可以采取哪些汇报方式?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时间短,现场易操作的可以现场实验,时间长,现场不易操作的可以展示实验记录;通过查找资料得到的知识可以经过整理筛选后做成手抄报或课件;可以把整个研究方法、过程和结论写成研究报告,这样更加条理清晰;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预期每一组学生都能够制定出适合本组研究课题的详细合理的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活动,及时记录,最后能把本组收集到的各种资料素材进行整理,选择恰当的方式在课堂

6、上展示给大家。比如可以是视频,可以是照片,可以是结题报告,可以是手抄报,可以是现场实验,可以是幻灯片等等。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效果评价的标准主要有:1.是否积极参与了活动;2.在活动中是否能与其他组员团结协作;3.是否制定了详细合理的计划,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研究方法,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研究,汇报展示的效果是否清楚明白。5效果评价方式分为自评、互评和师评。对青少年对青少年“益智、养德益智、养德”等方面的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学会从多个角度提问,能从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会对问题进行归类整合;会制定合理、完整、详细的活动方案;能针对不同主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能

7、根据计划开展活动,及时记录;能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用恰当的方式汇报展示。而且能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倾听的好习惯。形成有计划的进行研究的意识;激起学生观察生活的好奇心和不断进行探究的欲望。实施过程实施过程-教案教案声声音音在在固固体体、 液液体体中中是是怎怎样样传传播播的的【教教学学目目标标 】科科学学概概念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过过程程与与方方法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情情感感、态态度度、价价值值观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

8、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准备】音叉(包括共鸣箱、小锤)、“土电话”装置(小罐、尼龙线)、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玻璃棒、木棒、水槽、水杯、方盘、水、课本)6【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二、研究声音的传播1、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实验 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

9、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 2 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要求:1)说话同学要轻轻敲击音叉、或用手指挠纸杯壁,使音叉的声音较小,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在将音叉的底部抵住土电话筒。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7小结:声音以

10、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打击把音叉后,将音叉的尾端紧压着在实验材料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一同学在方盘的

11、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打击把音叉后,将音叉的顶端插入水中(不要接触方盘),另一个同学把耳朵紧靠方盘的另一端。每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物体传声效果铝条木 棒棉 线尼龙绳水预 测实验结果8物体传声效果排列哪些物体振动了有声音就打勾,大就打两个勾,听不到就打叉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四、拓展延伸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

12、图吗?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4、设想一下;液体能传递声音吗?教学后记: 活动反思一、激趣引入是前提 在本次活动的引入中,为了创设开放性的探究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以游戏引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走进课堂教学。为了唤起学生研究和探索声音的兴趣,我通过“见证奇迹的时刻”这一环节,激起学生深入研究声音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是基础 9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我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肯定和评价,鼓励他们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学会从多个角度,用

13、多种方法提问。在充分提问的基础上,我让每个小组从中选择出他们最想研究的两个问题写在问题板上,让他们学习从众多问题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最后再把全班写的问题板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合并等方式明确研究主题,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整合的好习惯。三、制定方案是关键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之前制定一份可行性强的方案尤为重要。在之前的活动中,学生已经制定过一些活动方案。为了让他们每一次的方案都更加合理、完整、详细,在制定方案之前,我还是要先带他们回顾一下制定方案的要点,并把以前制定得较好的方案展示出来供大家讨论学习。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在小组讨论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碰撞,从争论、摩擦到融合、协作,这也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同时也要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对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