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I卷)_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27232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I卷)_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I卷)_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I卷)_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I卷)_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I卷)_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I卷)_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I卷)_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 B。考点:考查物质氧化性的判断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 和 18gH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 10NAB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 H+离子数为 2N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 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D密闭容

2、器中 2molNO 与 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 2NA【答案】C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关系判断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A1:1 B2:3 C3:2 D2:1【答案】C考点:考查元素守恒法的应用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 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 Fe 氧化为Fe3B.将铜粉加入 1.0molL1Fe2(S

3、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将 0.1molL1MgSO4溶液滴入 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稀硝酸与过量的 Fe 分反应,则生成硝酸亚铁和 NO 气体、水,无铁离子生成,所以加入 KSCN 溶液后,不变红色,现象错误;B、Cu 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无黑色固体出现,现象错误;C、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

4、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错误;D、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硫酸铜,则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沉淀的转化符合由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所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对反应现象、结论的判断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 CO2生成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D电池总反应为 C6H12O6+6O2=6CO2+6H2O【答案】A考点:考查对原电池反应的判断12W、X、Y、Z 均为

5、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 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WXB阴离子的还原性:WZ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W,错误;B、H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Cl 弱,所以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WZ,正确;C、未指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判断酸性的强弱,错误;D、N 与 P 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如磷酸铵,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判断13浓度均为 0.10mol/L、体积均为 V0的 MOH 和 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 V,pH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

6、的是( )AMOH 的碱性强于 ROH 的碱性B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 a 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 c(OH-)相等D当=2 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c(M+)/c(R+)增大【答案】D溶液的 pH=10,MOH 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而 ROH 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电离正向移动,则 c(R+)浓度增大,而升高温度,对 c(M+)无影响,所以比值减小,错误,答案选 D。考点:考查电解质强弱的判断,溶液稀释的判断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 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

7、2O)无色,熔点为 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 C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装置 B的主要作用是_。(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 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 A、B 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B、_。装置 H 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 CO 的现象是_。(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草酸为二元酸_。【答案】有气泡逸出,澄清石

8、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 ,避免草酸进入装置 C 反应生成沉淀,干扰 CO2的检验。 F、D、G、H、D、I; CuO(氧化铜) ;H 中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 D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向盛有少量 NaH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两倍问考常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 CO2产生,考虑到还有 CO,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气泡” ;中间的装置(一般叫冷阱)主要是冷凝分解产物中的水,如果有同学觉得水不值一提的话,可以看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水是产物之一,必须有装置证明

9、其存在。同时草酸也可能升华,所以该装置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除去草酸蒸气,避免其进入装置 C 中。 问考查物质性质和实验原理的综合应用能力。由装置 A、B 出来的气体含有 CO2、CO,容易想到用灼热氧化铜来氧化 CO,进而检验其产物 CO2,但要注意到原产物中有 CO2,故要设计除去 CO2和验证 CO2除尽的环节。最终确认连接顺序 F(除 CO2) 、D(验证 CO2被除尽) 、G(干燥) 、H(氧化 CO) 、D(通过验证 CO2来证明 CO 的存在) 、I(尾气处理) ;H中要装 CuO(氧化铜) ; 问考查实验设计能力,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这个命题很常规。设计一个常量浓度的溶液混合,

10、产生气泡即可。浓度不一定强调,碳酸盐也可以是 Na2CO3,但最好不用 CaCO3(题目开始部分又暗示 CaC2O4难溶) 。证明“草酸是二元酸”这个难一点,考虑到题中给出了 Ka 值,所以我设计了一个NaHC2O4溶液呈酸性的实验,大家也可以直接取 NaHC2O4溶液测其 pH,呈酸性则说明草酸是二元酸(想想一元弱酸的钠盐) 。取溶液等体积混合可能有点玩花样了。标准答案用中和滴定当然是高大上,堂堂正正。考点:CO、CO2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化学实验知识的简单应用。2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 Mg2B2O5H2O 和 Fe3O4,还有少量 Fe2O3、FeO

11、、CaO、Al2O3和 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Mg2B2O5H2O 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写出两条) 。(2)利用_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 “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 。(3) “净化除杂”需先加 H2O2溶液,作用是_。然后再调节溶液的 pH 约为 5,目的是_。(4) “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_(填名称) 。(5)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NaBH4) ,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_。(6)单质硼可用于生产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

12、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_。【答案】 Mg2B2O5H2O+2H2SO4= 2MgSO4+2H3BO3;减小铁硼矿粉粒径、提高反应温度。 Fe3O4; SiO2和 CaSO4; 将 Fe2+氧化为 Fe3+;使 Al3+与 Fe3+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七水)硫酸镁 2H3BO3 =B2O3+3 H2O B2O3+3Mg = 3MgO+2B 硼氢化钠的电子式很不常规,我只能手写给大家看,中间可以全写成小点。 我是这样想,这个反应的温度应该比较高,所以 H3BO3会分解,然后就是置换反应。其他按化合价配平就好。考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工艺常识;物质结

13、构。28 (15 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 MnO2和 H2SO4,即可得到 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 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 AgNO3溶液,当 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ClcIc为:_,已知 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3)已知反应 2HI(g)=H2(g) + I2(g)的 H= +11kJmol-1,1molH2(g) 、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 4

14、36kJ、151kJ 的能量,则 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kJ。(4)Bodensteins 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2(g)+I2(g)在 716K 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 x(HI)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下表:t/min020406080120x(HI)10.910.850.8150.7950. 784x(HI)00.600.730.7730.7800.784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计算式为:_。 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 v正= 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 v逆=k逆x(H2)x(I2),其中 k正、k逆为速率常数

15、,则 k逆为_(以 K 和 k正表示)。若 k正 = 0.0027min-1,在 t=40min 时,v正=_min-1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v正x(HI)和 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填字母)【答案】MnSO4(或 Mn2+) ; 4.710-7; 299K=0.1082/0.7842;k正/K;1.9510-3A 点、E 点 键能一般取正值来运算,H=E(反应物键能总和)E(生成物键能总和);设 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 xkJ,代入计算:+11=2x(436+151)x =299 问中的反应是比较特殊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不同的起始态很容易达到等效的平衡状态。大家注意表格中的两列数据是正向和逆向的两组数据。716K 时,取第一行数据计算:2HI(g)H2(g)+I2(g)n(始) (取 1mol) 1 0 0n (0.216)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