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对标典型经验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27193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业对标典型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同业对标典型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同业对标典型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同业对标典型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同业对标典型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业对标典型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业对标典型经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调控一体化建设及运行管理2.调度一体化及业务转型3.调度规范化、精益化管理4.加强地县调控专业管理5.继电保护、安自装置管理6.调度应急体系及安全内控机制建设调度所调度所“调控一体化调控一体化”实施方案建议实施方案建议根据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总体部署和“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我公司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实际,就转变调度“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及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公司领导批评指正。一、电网调度运行现状一、电网调度运行现状1、电网概况 截止 2011 年底,调度所共管辖 35kV 变电站 24 座,其中 21 座采用“集中监控,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监控运行管理模式,其余 3 座采用

2、少人值班模式(3 名值班员值守) 。调度自动化系统全部覆盖所辖变电站,并具备“四遥”功能,其中除苏集变以外,其余变电站均已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具备无人值守条件。2、组织机构2011 年 3 月起,调度所实行变电站无人(少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在公司本部设立调度班、远动班、监控中心、操作队四个班组,共计员工 31 人。其中,调度班 7 人,监控中心 6 人,负责调度管辖范围内 35kV 及以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工作。目前,调度所已对调度班和监控中心业务进行了初步整合,为深化“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工作积累了一点经验。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1、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省公司“三集五大”工

3、作部署,按照“大运行”体系建 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农电公司实际,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以提升电网运行绩效为目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主线,优化调度业务流程,完善电网运行体系。2、建设目标 优化整合公司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资源,推进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的高度融合,实现“调控一体化” ;优化调度功能结构,推进电网调度业务转型,提升电网运行调控能力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三、建设内容和实施计划三、建设内容和实施计划 现阶段“调控一体化”体系建设应包括变革运行管理模式、调整岗位设置、培训考试、场所改造、完善规章制度、技术支撑系统改造等六个方面主要内容,编制具体实施方案。1、

4、变革运行管理模式 按照省公司“大运行”要求,县调负责县级电网调控运行,调度管辖县域 35kV 及以下电网;承担县域内 35kV 及以下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合并成立调控运行班,实现县调层面的“调控合一” 。2、调整岗位设置按照省公司“县调人员总体测算”办法,阜阳农电调度属于中型县调,基本定员 23 人。其中调控员 16 人,调控运行班拟设置班长 1 人,需要增补的调控员将通过招聘,在公司范围内(主要面向原变电站值班人员)选拔、择优录取。调控值班人员在调控大厅内同值值班,每值人员为 4 人,待人员全部到位后,执行四班三运转值班模式。调控中心主要承担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紧急遥控操作

5、等职责。另设方式班 2 人,保护班 2 人,自动化班 2 人。 变电站完全撤人后,可在城区周围设立三至四处运维操作站,以缩小作业半径。运维站主要负责调度指令的分解、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巡视等工作。运维站在调控中心的指挥下开展工作,接受调控中心的调令,进行相关工作。3、培训考试 成立由调控中心主任为组长、各专业班长为组员的培训小组,按值班次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有序开展调控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有:省、地、县调调度规程 、 调度操作管理规定 、 调度典型操作任务票 、变电所现场运行规程、电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保供电方案、PMS 系统应用、无功优化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及县级供电公司“大运行”

6、体系建设工作规定、调控岗位工作标准及业务工作流程、调度管辖范围划分等内容。按照公司统一工作进度,完成调控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各岗位的资格考试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至少应有 5 名人员具有调控正值资格,其余人员具备调控副值资格。4、场所改造 目前,调度大厅共设 3 席,面积 78M2,一席正值调控员,一席副值调控员、一席值长。按上级对调控中心要求,应对调控一体化大厅进行装修完善,调整配备 2 座两席调度工作台,购置显示大屏;并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如休息间等。5、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县调调度的功能定位、组织架构以及相关职责和业务范围变化,梳理优化业务流程,规范工作界面,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大运行”标准

7、制度体系,组织修定完善本专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其重点是修订建立农电公司调控运行规程。 6、技术支撑系统改造调控一体化工作对调度 SCADA 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变电站已经实现无人值班,因此电网实时变化必须在第一时间上传至调度端,并能较为清晰明确的被调度员接收。这就要求 SCADA 系统对事故信号状态信号等上传量的准确率达到 100%,并且能够对数据采集、处理、通信、SOE 以及遥控遥调等功能实现可靠操作,为调控一体化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持。农电公司自动化系统为东方电子 DF8900 系统,2005 年投运,具备集控功能,但尚不具备地县一体化功能,需结合“大运行”需求,在公

8、司统一安排下,完成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扩容升级,实现地县一体化模式。四、风险管控四、风险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守“安全”底线,提高政治觉悟,站在公司发展的大局考虑,认真开展风险分析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1、实施“调控一体化” ,要求调控员专业知识全面,需掌握调度与变电运行两专业技术。现公司调度员与监控人员业务界面清晰,但监控岗位人员由变电站人员经短期培训后上岗,对调度相关工作流程、业务知识不熟悉;调度人员大多无变电站实际工作经验,对变电站现场设备实际情况不了解,不能满足调控员一岗多能的要求,须开展针对性业务培训。2、操作队设在公司本部办公,日常检修操

9、作受交通工具、天气、路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迅速到达现场,特别事故应急抢修往往不能及时操作,限制了抢修恢复作用充分发挥。职代会上,李总已指出在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后,计划在原操作队基础上成立若干运维操作站加以解决。3、原远动班承担着方式、保护、自动化等工作,未细化分工。“调控一体化”方案实施后,应设立方式专责、保护专责、自动化专责,以达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调控一体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由于集变电站监视与电网调度于一体,可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和分析变电站信号,对信号产生疑问时可随时回溯,为快速做出判断、处理提供条件,体现了调度运行业务的融合和优化。以上是本人对于

10、我公司实施“调控一体化” ,建设“大运行”体系的一点粗浅认识和建议,其中,就调控班组的运行管理工作,尝试编制了岗位职责附后,希望有助于调控业务的开展。 请刘总批评指正,谢谢!调度所:杨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网的规模也在飞速发展,为了适应国家需要,提高电网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电能和更好的服务,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的目标,调控一体化便是其中的有效措施之一。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基于集中监控,对变电运行管理的创新1-4 。同时,调控一体化变电运行管理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因此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调控一体化的运行实践及效果

11、。1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简介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电网调度与变电监控一体化设置,电网调度监控中心与运维操作站结合共同进行电网管理,变电站运行管理机构分片布点。在传统的电网管理中,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电网调度工作,而集控站则将变电站监控、运行维护等责任集于一身,这种管理模式,不但所需的人力较多,而且存在着工作不均衡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各个集控站阶段性的忙闲不匀,忙时表现为人手不足,闲时则人员闲置,人力成本高且人力资源浪费严重5-6。调控一体化管理,其规划和建设的基础为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电网公司服务意识的增强以及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追求。实行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后,调度控制中心负责承担

12、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遥控操作等工作;运维操作站则负责调度指令的分解和执行、运行巡视等工作,二者各司其责又紧密配合。这种管理模式,取消了县级调度,将原集控站负责的监控工作部分由调度控制中心完成,将全部监测工作集中,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也方便统一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2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当前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都在进行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试运行,本文仅介绍所在单位的情况。为了优化业务流程和资源有效利用,结合公司电网运行管理现状,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实施“调控一体化”生产组织模式。调控一体化实施后,原集控站的运行班部分职能转化,不再承担监控职能,人员相对充裕,为了尽快适应新的运行管

13、理运转模式,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和管理流程,满足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管理要求。变电工区根据目前运行人员的年龄和技术现状,组织原县调、集控主要负责人进行充分讨论,反映出部分运行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不高,不熟悉现场设备,无法进行现场安全操作,某些值班长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问题,因此考虑对全部运行人员进行考试考评,及时调整运行班组人员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了调控一体化和日常维护工作顺利进行。县级调度撤消后,35 kV 变电站全部设备由调度中心统一调度,专门监控组负责监控所辖变电站所有信号,远方拉合试验由监控组人员完成,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操作由基层运行班人员完成,对于几座尚未完成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变电站,事故、异

14、常信号由值守人员观察和汇报,发现问题和隐患时,运行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再将处理情况汇报调度中心。公司调控一体化实施后,运行人员增加,人员力量和技术水平均可满足运行维护需要,从领导到各级人员要求严格,运行管理措施得力,执行力强。3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其优点也逐步彰显。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工作效率提高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更加清晰的组织结构有助于缩短业务流程,提高了电网事故处理效率和日常操作效率,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由于调度中心能实时、直观、全面地掌握电网的运行和告警信息,在应对紧急情况

15、时,可以更为快速地作出决策。以某事故处理为例,该站一台电流互感器出现故障,调度中心借助变电站实时采集并传输的信号和视频监控系统,快速分析判断,并在第一时间通过遥控直接断开相应开关,隔离了故障点,防止了事故的蔓延,并同时通知变电运行人员前往处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则需要变电站运行人员首先发现情况,然后上报调度中心,由调度人员作出判断后再向运行人员下达操作指令。调度中心无法获得实时信息,与现场人员没有处决权的矛盾,通过调控一体化模式得到了有效解决,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2 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人力成本的提高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减员增效,一直是电网企业

16、的目标和追求。采用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人员集约化的统一管理,可以根据所辖变电站任务的繁忙情况和工作量,统筹调配运行人员,任务量大的地点增加人手,任务量小的地点减少人手,避免了人员限制和人员不足同时存在的尴尬局面,不但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运行人员从监控工作中脱离出来,专门负责运行巡视等工作,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仍以具体工作为例,变电站停送电需要运行人员到场操作,并保持在现场配合工作,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多个变电站停电或者大型变电站停送电时,由于需要多个操作人员配合完成,往往出现人员过于繁忙或者人员不足的情况。通过统一管理,仍利用原有人员,在同样的工作情况下,人员一直保持充足,而且劳逸结合,休息人员还加强了综合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综合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图 1 和图 2 的对比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如图 1 所示,传统管理模式下,虽然部分站点(站点 1)人员和工作量相对应,但有部分站点(站点 2)却存在工作量较少,大量人员闲置的状况,而又有部分站点(站点 3)工作量远大于人员能够承受的工作量,人员极度疲惫或者根本无法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