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开始与父母合作》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62711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开始与父母合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孩子开始与父母合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孩子开始与父母合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孩子开始与父母合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孩子开始与父母合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孩子开始与父母合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开始与父母合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下午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让孩子开始与父母合作,上一次课是有关接受孩子感受的话题,大家有没有回家去试用?很好,有一位家长把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进行了实践。接受孩子的感受是一个前提。是搞好沟通的前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共情,我们无法换位思考,冲突必然存在,大家同意吗?我们先来分享一首诗,有很多人也看过, 纪伯伦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大家好好体会一下,这不是在说别人,是给您写的一首诗。)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2、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困惑的根源在于,我们总要求他们按我们设定的方式去行事,而没有想过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自己的思想,个性和爱好。看了这首诗,是不是也无法让我们释怀?把孩子培养得更好,这并没有什么错,问题出在,我们是用什么方式去教养他们,而不在于我们是否要教

3、养。大家同意吗?好,如果您参加了上次课程,并且在生活中进行了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有如下的改变:1、 我们已经学会一些交谈技巧来帮助孩子接受我们的观点2、 我们会对这种新的技巧感到难以适应,可能会觉得很虚伪3、 孩子的问题可能仍然在持续,但是内心的变化已经出现通过上周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接受孩子的感受,能够让孩子感觉变得好一点,从而让合作变成一种可能。但是,事情还远远没结束!大家仍然会感觉到,每天我们与孩子的分歧依然存在,一个方面是我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坚持,另一个方面则是孩子并没有立即变成我们想要的那样。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循常规,但是孩子往往并不在意。我们会要求孩子

4、完成我们指定的任务,“把手洗干净”、“作业 做完了吗?”、“快点收拾好”。我们成为孩子们不想做的事情的敌人。我们不厌其烦的去警告孩子们:“别去碰那个东西”、“别再玩啦!”,可是往往无济于事。就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们为什么就不明白,怎么也做不到呢?做父母真是很难,我们不能放弃,也无法完全控制局面。这真是一件让人烦恼,却无计可施的事情。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选择,你会怎么样?不再做孩子的父母了?无处可逃吧,那我们就开始好好学习,变成一个孩子们喜欢的父母吧!下面我们来做一些换位思考的课堂练习,请回答你作为孩子的感受!(1)责怪与归罪。“你的脏手印又弄到墙上了!你为什么总这样呢.你怎么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啊.这

5、个事情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就是从来不听!”你作为一个孩子的感受:很好,还有一部分父母没有任何想法。估计也是麻木了,脱敏了,呵呵。大家的感受主要是觉得烦。后果比较严重的感受有:墙比我更重要。我得骗她这是一个意外,否则他们总拿我开刀。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降低了,对自己的期望会降低!看看第二个练习。(2)谩骂。“今天外面冻死人了,你还穿这么薄的衣服,哪里去找你这么笨的人啊”、“还是我来帮你收拾东西吧。你知道你收拾东西有多么慢多差劲。”、“看你那个坐相像什么!”、“你把这个屋子搞的跟猪圈一样,是人住的地方吗?”你作为一个孩子的感受:比较极端的做法是:我讨厌她这样跟我说话,下次我会一件衣服也不穿去报复他们

6、。我什么也做不好,没有任何人会爱我,我的成绩怎么可能超越其他同学呢?。我们发现,这种方式一点都没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从内心抵触,让这种状态变成了常态!孩子有问题吗?我觉得有问题,孩子还没学会收拾。但是导致事情恶化和不可收拾的却是这几句话,同意吗?来,我们学习一个理念。“不是孩子不好,而是孩子还没有学会做好!”再来看下一个练习:(3)威胁与恐吓。“你要是再不去做作业,看我揍不揍你。”、“你要不马上把作业做完,你明天就不用上学了。”、“要是我数到 3 你还没有准备好,这个事情咱们就再也不要提了!”你作为一个孩子的感受:我不做了,你就打吧!不上学就不上学,正好解脱!大家可以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大家小

7、的时候可能也有过这种体验孩子油盐不进,是怎么练成的?如果一个孩子回答说,你打吧,不上学就不上。大家觉得这个孩子怎样?我个人认为这个孩子心态相当好,抗挫折能力很强。遗憾的是,可能会有千分之一的孩子,什么都没说,直接就跳楼了。连让父母学习的机会都不给就结束了,这种事情随时会发生在我们身边。今天中午我一个同事的亲戚就刚发生了惨剧,一个 16 岁的孩子。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啊。孩子们手无寸铁,天天忍受家长的表情暴力、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连申诉的机会和场所都没有!我在想,有信仰的人还能去找牧师聊聊,或者找菩萨说说话。可孩子们有什么呢?我们继续看下面一个练习:很唐僧的说教。“你觉得这样对吗?你怎

8、么能去抢别人的东西呢?看来你还没有意识到好的行为有多么重要。你要明白,如果我们期望别人对我们有礼貌,那么我们也要对别人有礼貌啊。你不希望别人抢你的东西吧?那你也不应该抢别人的东西啊。”作为孩子你是什么感受?还是老一套。怎么这么烦人啊,我就不听,就不听。我们自以为是的把这些结论看成是代沟。大家认为是代沟吗?如果是代沟,那是谁挖的?下一个场景:“当心,你会烫到自己。”、“小心点,注意路上的车。”、“别往那边去,那边有危险。”、“把这件衣服穿上,否则你会感冒的。”这次我们不讨论孩子的感受。可以讨论一下这种无休止的提醒会导致什么后果!大家都很清楚,但是仍然会不断的提醒。有些事情必须要去经历,比如少穿衣

9、服会感冒。比如开水有点烫,要小心。大家同意吗?提醒是必要的,这里面还是要讲方法,否则我们的提醒形同虚设,对不对?他们根本就听不进去!一旦犯了错误还会主动找原因来推卸责任,这是什么原因?孩子学会推卸责任的原因是害怕承受指责,对不对?所以我们看似善意的提醒反而培养了孩子很坏的习性,这是终身受苦受难的根源啊!时间问题,有些场景我们就不一一点评。大家事后可以去家长学校的课程学习页面找来仔细思考一下。上面这些练习,能够帮助我们清醒的认识,通常的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生活中,如果您真的按上面这些方法去做了,那么我们想要实现的意图肯定很难实施下去。可能有些家长会说,他真的就是我说的那个样子!这里我

10、想说的是,我们不需要证明他真的是那个样子,我们需要做的是让他们变成我们需要的样子。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教导。这才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大家朗读一句话:我们不需要证明他真的是那个样子,我们需要做的是让他们变成我们需要的样子。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子的。不要小看这些案例,它所描述的正确方法对于任何人都使用,无论是你农工还是商贾,是老人孩子幼儿,无一例外,甚至是一滴水,说不定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宇宙力量的存在!这个图片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责。孩子很难接受,也很难主动的立即改正。正确的做法是直接把你看到的事情描述出来。孩子不是傻瓜,他们真的明白你在说什么!埋怨是祸根

11、,轻在伤人,重则害人!再提醒一下:我们不必证明孩子错了,仅仅需要提醒而已,大家同意吗?无论孩子是忘记了,不负责任,还是故意的,我们统统总结为:孩子还没有学会如何做更好!这个家长又在证明孩子愚蠢,笨,不可救药,这是我们需要的吗?孩子从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会何去何从?主观的评价,不负责任的评价,翻老账的评价,难道不是我们在生活中所憎恶的吗?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同事,我们的领导,我们的亲戚这样对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吗?一点都不,永远都不!继续后面的这个场景很常见。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经常会发生。比如,谁今天没有交作业?谁今天没有完成任务?这句话是不是会引发大家的猜疑,撒谎,推卸责任

12、接踵而至?一句话的力量真是无穷啊,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盼望”的,同意吗?有些错误不需要指出,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更好!对于咱们成年人的同事、配偶来说,这一点也很重要啊。面子关天啊!大家有没有想过,夫妻的吵架,打架都为啥事情了?还不就是一件小事情,说法不对头,大家不爱听吗?反问句也是我们常用的。好像不这样不足以显示我们话语的力量。这是什么一种力量?陈述句,描述正确的信息,比什么都来得自然,和谐!关于这些案例的图片今天就不再发了,大家回头好好去网站上学习一下。当沟通的确不好进行下午的时候,还有最后一招:用纸条“儿子,不要忘记带钥匙”、“明天有点冷,要多穿一件衣服”!我相信孩子看

13、了这些纸条,远比听父母的唠叨来得亲切得多!每一个字都迸发出关爱的神情!总结一下请打印本文,放在最经常看到的地方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遇到孩子不妥之处,无须指责,而是把问题描述出来。如:宽宽,厕所的灯还没关!(错误的行为:跟你讲了多少遍,上完厕所要关灯)孩子没有做好的事情,无须指责,而是要给孩子提供正确的信息。如:牛奶不放回冰箱会坏掉的!(错误的行为:谁喝完牛奶没有放回冰箱?)用一个词语描述你需要纠正孩子所做的事情。如:你的书包!(错误的行为:你怎么又忘记带书包了?)当你的孩子做了不让你高兴的事情,要说出你的感受。如:我刚开始说就被你打断了!(错误的行为:你太没礼貌了,你总是打断我的说话)使用字条明白的告诉孩子他应该遵守的规则。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相信很多家长还有很多疑问想说。今天,我请你们什么都不要说,就按课程的内容去做!先别走,学习了还要做点作业,这是进步的一个过程,一点都省不了!1. 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好。情形:2. 本周我要试用的两项新技能(需要回家实践后做出来)。情形 1:我试用的新技巧:孩子的反应:我的反应:情形 2:我试用的新技巧:孩子的反应:我的反应:3.本周我写给孩子的字条.家长的学习感悟:大家思考后,实践后请写到您在金战网的博客里面,我们的老师会去点评的!大家跟我读一遍:学习了要实践,在你没想好怎么做更好以前,什么都不要做口乃心之门户啊!各位家长下周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