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民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27046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民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民版人民版通史概览历史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古希腊时期(公元前 7 世纪中叶公元前 3 世纪)(2)公元前 5 世纪智者学派出现,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3)公元前 5 世纪末,苏格拉底等哲学家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4)公元前 4 世纪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地(2)关注重点由自然转向人和人类社会(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尊严,影响深远早期资本主义阶段(14 世纪16世纪末)(1)1415

2、世纪,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众多领域取得划时代的成就(2)16 世纪初,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们的思想解放,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各国,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1)人文主义思想逐步由复兴到发展(2)宗教改革借助改革教会的形式反对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桎梏,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 世纪18世纪末)(1)17 世纪末,启蒙思想在荷兰和英国等国家产生(2)18 世纪中叶,启蒙运动在法国进入高潮,出现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众多思想家,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理性,对未来社会

3、提出了理想的构建,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3)18 世纪末传播到北美,为北美独立战争的发生提供了条件(1)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成熟(2)高举“理性”的大旗,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新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努力构建民主和科学的时代(3)影响广泛专题线索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演变时期代表人物人文精神的内涵发展特征起源(古希腊先哲)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类自身,反对迷信权威,强调人的价值在神灵与自然下发现“人”的价值和意义文艺复兴意大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等英国:莎士比亚复兴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德国) 加尔文(瑞士)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

4、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性,肯定自我,倡导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享受现世生活的幸福发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发现“人”有个性成熟(启蒙运动)英国:洛克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性,呼唤人的彻底解放。进而从理论上证明宗教神学、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并发现“人”有理性;后补充“人”还应该有情感等德国:康德提出一整套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民主、科学、法治为基础的“理性”王国。浪漫主义:增加了人的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和宽容心态等新内容横向链接古希腊人文主义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春秋战国儒家思想条件工商业经济发达,有利于产生自由、平等

5、思想;希腊的辩论则促进人对知识的崇尚和人的才智的发挥强调统治者要实施“仁政” ;春秋战国的社会巨变中,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观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孔子“仁” “礼”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内容苏格拉底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舍生取义评价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例 1 中体西用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

6、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答案 A解析 紧扣题干情景,逐项分析如下:主旨考查近代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结论选项分析A近代中国的救国主张是只要了成品白菜,而没有拿到其种子和种植方法,这喻指“中体西用”思想B是“中体西用”思想的表现C“德先生”和“赛先生”属于种子方面D设议会、开国会属于种植方法方面例 2 变法与革命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救亡道路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二者的共同依据是( )A民主共和说

7、 B社会进化论C君主立宪说 D经世致用说答案 B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邹容二人代表的阶级派别及其观点。据题干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只有变法才能强国;邹容认为世界各国都是通过革命才富强的,二者均依据的是适者生存的道理,体现了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故选 B 项。A、C 两项分别是革命派、维新派的主张,与题目要求不符;D 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例 3 新文化运动用辩证观点和多元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主题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

8、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 ,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 ,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观点:辩证的观点。评价一:“保存国粹”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即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 。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9、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终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评价二:“醉心欧化” 。1915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的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的弊端。例 4 三民主义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1923 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三民主义中的第三项是民生主义,世界上行这项主义最新的国家,只有俄国

10、。(其)他像英国、美国、日本,国家虽然富强,但是还没有行到民生主义。 ”他说社会上的财富不平均便免不了革命, “世界上起了这项革命,现在已经成功的,只有俄国” ,所以必须像俄国一样实行民生主义的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A已经确立了“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决定发动土地革命直接没收地主的土地C土地主张正在酝酿着新的变化D决定走俄国人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答案 C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材料的关键词以及对民生主义内容的理解:时间1923年;论述对象是民生主义。例 5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

11、的账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中共革命实践的产物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主张,更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与材料观点不符。历史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就是描述、阐释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过程。 高考考试大纲将此列为两大能力要求。大纲是这样要求的:1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

12、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2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根据上述要求,概括地说就是要运用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学科的语言来回答问题。一、历史概念和历史术语是历史语言的主体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行语” ,也就是学科术语,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历史学科的术语很多,主要时代术语,如朝代、世纪、年代、年号纪年等;人物及称谓,如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民族英雄、宗教领袖、科学家、艺术家等;历史要素如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影响、历史评价、历史作用、历史意义、历史认识等;历史事件与历史现

13、象专用术语,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民主共和、封建主义、民主革命、革命战争、政治改革;等等。对于这些术语,不能用错,这是基本的历史素养,答题中一旦用错概念术语,就会失分。二、历史语言表述要求准确、正确历史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历史语言主要要求表述准确、正确。准确是指运用术语、概念、词汇要准确,特别是词义相近的,要用最恰当的词语。正确是指观点正确、明确,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历史语言风格特点多是论证、阐述式,逻辑严谨,文词简炼,要点突出,而切忌啰嗦与虚话、空话连篇。另外历史评价语言要客观公正,不宜偏激、愤青。历史评价要辩证分析,不宜主观臆断。阐发个人见解要有史实支撑,做到“

14、有一分史实说一分话” ,不要空发议论。三、多背书有利于历史语言运用历史学科是一个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加强记忆是必要的。历史语言多来自于教材,只有把教材记熟了,说起来才会上口,写起来才会有话说,需要的历史语言自然就流淌进来。因此,教科书上的一些结论性、评述性的语句应多背一些。典例分析20 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 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

15、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 ;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材料三 1933 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 3 000 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 9 倍。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材料四 “20 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 20

16、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 30 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 70 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 21 世纪的中国和世界(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8 分)(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 分)(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6 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8 分)答卷点评考生答卷 得分:22 分点评 (1)此卷是一份较高水平的答卷,失分很少。(2)从答案的思路上基本做到了按设问回答,四个设问列出四个序列号,在回答每个设问时又按设问层次回答,并将提示词放在了前边。(3)此题最大的优点在于历史概念表述准确。使用学科术语得当,没有发现史实和表述方面的明显失误。语言文字基本功较好。满分答案 (1)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