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物流绩效的可拓评价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2685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物流绩效的可拓评价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管理论文物流绩效的可拓评价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管理论文物流绩效的可拓评价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物流绩效的可拓评价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物流绩效的可拓评价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绩效的可拓评价法物流绩效的可拓评价法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 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物流绩效的可拓评价法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 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物流绩效的可拓评价法的论 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 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 是正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物流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且对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现 状进行了分析,从而介绍了一种可拓评价模型来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关键词 物流绩效可拓学评价模型一、引言物流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

2、素,在其健康的发展的同时,必须对物流企业的 战略计划、顾客服务、运输、存货等物流活动进行绩效评价与分析。只有对物流绩效进行 评价与分析,才能正确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 整体效益。因此如何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物流企业的绩效,已成为物流企业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在发达国家,物流的绩效评价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国内对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现有的物流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平衡计分法、层次分析法、 DEA 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功效系数法以及综合效用法等。物流绩效评价 是一种典型的多指标问题,涉及的因素繁多,评价过程较为复杂。本文介绍一

3、种可拓评判 法来对物流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二、可拓学基本介绍可拓学是建立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为基础的决策思想。最早由中国现代设计法研 究会物元分析学理事长蔡文先生于 1983 年提出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信息、机电、控制、 机械、经济、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可拓学是一门跨多领域的学科,是研究事物 的可拓性及事物可拓规律和方法。1.物元的概念。R(N,c,v)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素,称为物元(mastter element) 。其中,N 表示事物,c 表示其特征,v 为 N 关于 c 所取的量值。物元的可拓性包 括:发散性、共轭性、相关性、蕴涵性、可扩行。物元具有置换、分解、增删、扩缩等四 种

4、基本变换。物元变换具有积、逆、或、与四种基本运算。2可拓集合。可拓工程是以可拓集合为理论基础的,定义:映射:为确定论域上的一个可拓集合,称为可拓集合的关联函数。如果,则称为可拓集合的经典域;如果,则称为可拓集合的可拓域。此时能成为。3可拓学分类。可拓理论引进物元概念,是既考虑量变又考虑质变的思维过程,以 研究物元及其变换的物元理论和作为定量化工具的可拓集合理论为两大理论支柱。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根据各种方法所涵盖的内容、适用范围和在可拓学中所处的 位置,可以将可拓方法分为基本方法、可拓工程方法和应用方法 3 个层次,基本方法是根 据可拓理论直接提出的方法,用以引出具有可操作功能的可拓工程方法,

5、包括可拓性分析 方法、物元变换方法、系统评价方法等。可拓工程方法是建立在可拓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 础之上,具有创造性思维特点和普遍性意义的综合开拓方法,将可拓工程方法运用于各学 科领域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可以开拓出许多应用方向或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包括 菱形思维方法、可拓决策方法、可拓搜索方法、可拓检测方法、可拓诊断方法、可拓控制 方法、可拓识别方法、可拓评判方法等。三、用可拓评价方法建立物流绩效评价模型假设企业初始的物流绩效为 P0,该企业考虑进行外部整合与内部整合,目标是在 P0 的基础上,将物流绩效提高至 P。由此列出基于 P0 的物流绩效 P 的特征元为: (c1,v1) , (c2

6、,v2) , (ct,vt) , (tn) ,由特征元组成的物元以及 P 如下:嵌入一些技术在可拓理论之中,例如发散树、分解整合连接、关联网络等方面。这 里发散树用于找到满足(C1,V1)的 Pi,上式可表述为:其中Pi称为发散物的集合,表示 P0(P)Pi:=。1,2,s。然后列出与 P0 相关的 P 的其他特征元,分别表示为:(ck+1,vk+1) , (ck+2,vk+2) , (cn,Vn) 。由 P 以及这些特征元组成的物元描述为:类似地,可以推断出发散物元集合 V2,描述为:其中在这些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再将进行物元变换。对于 R2,选择,令,对于任意 R2i 和,考虑下式变换:对于

7、任意 R1i,可以如下定义:由此,利用,就可以得到新的物流绩效(利用计算机计算,可以得到以上物元变换 过程中新的物流绩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 PDF 格式阅读原文。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

8、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

9、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

10、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