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施工方案011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2656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01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01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01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01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01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施工方案0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基坑监测方案- 1 -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1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 城市测量规范CJJ13-87;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21.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本工程包括拆除原有建筑 785 平方米,建设审判用房、审判人员工作用房、生活用房、附属配套用房、安检用房: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给水、排水、消防、通风、建筑电气、室外工程等设计图纸显示的全部工程。设计0.00 标高为 407.20m,基坑槽底开

2、挖标高为-4.9m。2 2、现场监测及巡视对象和项目、现场监测及巡视对象和项目现场监测项目如表现场监测项目如表 1-11-1现场监测项目表 1-1序号序号监测对象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仪器监测精度监测精度1坡顶水平位移全站仪0.5,0.6mm+1ppm2围护结构体系 坡顶竖向位移水准仪0.3mm现场安全巡视项目如表现场安全巡视项目如表 1-21-2。表 1-2 现场巡视对象及内容表序号巡视对象巡视对象及内容1周边道路及地表地面沉陷、隆起;地面冒浆、冒泡沫。2地下管线管线沿线地表开裂、沉陷情况;管线接口破损、渗漏情况3周边建筑物建(构)筑物裂缝、剥落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基

3、坑监测方案- 2 -4结构主体对施工开挖面地质状况:土层性质及稳定性;降水效果;支护结构体系:支护体系施作及时性情况。渗漏水情况。支护体系开裂情况。3 3、监测频率及周期、监测频率及周期3.13.1 现场监测频率现场监测频率及周期及周期(1) 现场监测频率 本工程中,现场监测频率为:基坑开挖完成后稳定前,每 1 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完成 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每 3 天观测一次;结构底板完成后至结构出0.00 前,每 15 天 观测一次。 注:工期按 2 个月考虑,当监测值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2) 现场监测周期 1) 初始值测定:测点布置完成后,在开工之前,应对所

4、有的监测项目进行连续二次独 立的观测,判定合格后取其平均值作为监测项目的初始值。为了更好的进行对比分析,第 三方监测单位同施工监测要在相同的时间段进行初始值测定。3.23.2 现场巡视频率及周期现场巡视频率及周期(1) 现场巡视频率本工程现场巡视频率如表 3.2.1 所示。 现场巡视频率表序号巡视项目巡视频率1基坑周边环境2工程结构自身对象开挖期间内按照三天一次的巡视频率进行巡视。其余时间根据变形及巡视情况而定注:当巡视目标达到警戒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巡视。 4 4、监测作业方法、监测作业方法4.14.1、现场监测作业方法、现场监测作业方法4.1.1 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本工程

5、主要监测护坡顶部竖向位移。5 5、基准点及监测点布置、基准点及监测点布置(1)高程基准网布设形式 本工程沉降变形监测高程基准网,以北京市高程系统为基础建立,起始并附合于施工 精密水准点上。根据本工程监测对象的分布情况,高程基准网布设成局部的独立网,同观 测点一起布设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基坑监测方案- 3 -(2) 监测基点布置原则 监测基点布设于便于观测监测点的相对稳定且易于保存的区域。在场地附近布设不少 于 4 个监测基点。 (3)监测点布置原则 在本工程中护坡顶部沉降监测布点在护坡顶部,将护坡翻边打穿使观测点与土体紧密 结合,测点与施工进行

6、同点监测,具体布点见附图。 (4)沉降基准点及测点埋设方法沉降观测基准点做法示意图现场沉降观测基准点样式保护井外管外管悬空卡子内管钻孔(内填)基点底靴钻孔底3601000360360700300600800240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基坑监测方案- 4 -(5)埋设技术要求 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响人员及车辆通行,同时,做好清晰标记。5.25.2 监测方法及数据采集监测方法及数据采集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 Trimble DINI 03 电子水准仪观测,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记录外业观测数据文件。德国产 Trimble DINI 03 电子精密水准仪高程基准点选

7、择完成后,需至少经过 3 次复测,确认高程基准点处于稳定状态时,方可使用。基准网复测时,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应在0.3mm(n 为测站数)以内,每n站高差中误差在0.15mm 以内,具体观测要求见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监测点观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二级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 观测注意事项如下:对使用仪器必需定期进行检验;观测应固定人员、固定仪器、 固定测站、固定时段;观测时,必需保证良好的观测环境及成像条件;观测前应正确 设定记录文件中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观测完成需现场检核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 方可完成测量工作;观测时应满足水准观测各项相关技术要求

8、。5.35.3 数据处理及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1) 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 观测完成后形成原始电子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检查合格 后使用专用水准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高程值。 平差计算要求如下:1)应使用稳定的基准点为起算,并检核独立闭合差及与 2 个以上 的基准点相互附合差;2)使用专业平差软件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3)平差后数据取 位应精确到 0.01mm。 通过变形监测点各期高程值计算各期阶段沉降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数据。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基坑监测方案- 5 -(2) 变形数据分析 1)监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监测基准点进行; 2)相邻

9、两期监测点的变动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高程,高程变小,即测点下沉,高程变 大,即测点上浮。 6 6、护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护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本工程主要监测护坡顶水平位移。6.16.1 基准点及监测点布置基准点及监测点布置(1)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布设形式 本项目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采用导线网,测点监测采用极坐标法。基准点以北京 市坐标系统为基准建立,采用附合或闭合导线形式,起始并闭合于本工程精密导线上。根 据现场情况,基准点同观测点一起布设成监测网。(2) 观测点布置原则 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规范的要求。 6.26.2 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1)

10、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工作基点及观测点埋设方法 再把强制归心监测标志放入孔内,缝隙用锚固剂填充。埋设形式如下图所示。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2) 埋设技术要求 测点标志埋设时应注意保证与工作基点间的通视,保证强制对中标志顶面的水平,测 点埋设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保护、防锈处理,并作明显标记。 7 7、监测方法及数据采集、监测方法及数据采集坡顶水平位移基准点观测采用导线测量方法,监测点水平位移观测根据现场条件,采 用极坐标法,使用 Nikon DTM-452C 全站仪多测回测角进行观测。 控制网及监测点观测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 求观测。 观测注意事

11、项如下:对使用的全站仪、觇牌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 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尤其是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的检验与校正。观测 应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固定时段;仪器、觇牌应安置稳固严格对中整平; 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基坑监测方案- 6 -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 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严格按精度要求控制各项限差。 8 8、数据处理及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1) 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 观测记录采用全站仪测量记录程序进行,观测时可完成各项限差指标控制,观测完成 后形成电子原始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

12、传输至计算机,使用控制网平差软件进 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坐标。 平差计算要求如下:平差前对控制点稳定性进行检验,对各期相邻控制点间的夹角、 距离进行比较,确保起算数据的可靠;使用平差软件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平 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 0.1mm。 通过各期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计算投影至垂直于基坑方向的矢量位移,并计 算各期阶段变形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变形量等数据。 (2) 变形数据分析: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同沉降监测相关内容。8.18.1 基准点稳定性分析基准点稳定性分析采用平均间隙法来进行分析,平均间隙法的思路:假设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网中所有 基准点均为发生变化,那么可以把两个观测周

13、期的观测看成是对同一网进行的两次连续观 测,由这两次观测资料所求得的两组基准点坐标可以看成是一组双观测值,则利用由双观 测值之差求方差的方法计算观测值的单位权方差估计值。在求 d 和 Qd 以后,先进行两周 期图形一致性检验(整体检验) 。如果通过检验则所有参考点是稳定的。否则,就要找出不 稳定点。寻找不稳定点的方法是“尝试法” ,依次去掉一个点,计算图形不一致性减少的程 度。图形不一致性减少最大的点视为不稳定点。排除不稳定点后,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 图形一致性(指去掉不稳定点后的图形)通过检验为止。8.28.2、现场安全巡视方法、现场安全巡视方法5.2.1 明挖基坑现场安全巡视 巡视的内容主

14、要包括: 开挖面地层情况;地下水控制情况;围护结构体系有无 裂缝、渗水、扭曲变形;支撑等施作是否及时;基坑周边堆载情况等,并留存影像资 料及文字描述。 5.2.2 地表现场安全巡视 建地面裂缝、地面沉陷、隆起等情况,并留存影像资料及文字描述。 5.2.3 建筑物现场安全巡视 巡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裂缝及剥落情况,并留存影像资料及文字描述。 9 9、监测工作量、监测工作量9.19.1、现场监测工作量、现场监测工作量现场监测工作量统计见表 9.1。表 9.1 现场监测工作量统计表序号类别监测内容本方案中工作量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基坑监测方案- 7 -1010、控制标准及信息反馈、控制标

15、准及信息反馈10.110.1、现场监测及巡视控制指标、现场监测及巡视控制指标10.1.1 现场监测现场监测控制标准控制标准现场监测项目控制值(基坑设计方提出) 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变形预警值为 24mm;基坑变形控制值为 24mm。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 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 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2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 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 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 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

16、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5 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露等。 6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10.1.2 现场安全巡视警戒标准现场安全巡视警戒标准依据现场巡视情况,根据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标准要求对风险工程作出安全状态评价。10.210.2、监测信息反馈、监测信息反馈10.2.1 正常情况下的信息反馈正常情况下的信息反馈监测数据正常情况下的第三方监控信息的报送形式有日报和监测分析周报、月报。具 体报送形式如下: (1) 日报:于当日通过信息平台上报业主单位; (2) 周报、月报:周报按照每周五、月报按照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前上传信息平台,并 以书面形式报业主单位。10.2.2 预警状态下的信息反馈预警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