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原因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2021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原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原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原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原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原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试析析原原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自治自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经济体制最终失败的原因原因陈华山 来源: 东欧中亚研究1996 年第 4 期【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原原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经济体制和经济生活的变化过程,着重分 析了其改 革以失败告终的原因原因。“自治自治”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深刻矛盾。 其主要矛 盾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与产品、收入的集体或集团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并由此 造成宏观 经济调控不力,市场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经济决策和经济生活混乱,超前经 济发展战 略与经济管理体制和政策不协调等。而其独特的国情、企业管理混乱、政纪不严、 党风不正 等则加剧了经济、政治、民族和社会

2、的危机。【关键词】原原南斯拉夫南斯拉夫 “自治自治”经济体制 生产资料 社会所有制 集体、 集团占有制 经济发展战略第一个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一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 就,为什 么后来会剧变和解体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综观其改革和经济变化全 过程的 基础上,着重就其改革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原因进行一定的探讨。一、原原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经济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是欧洲经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它又是战争中 遭受破坏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战争死亡者达 150 万人,约占当时总人口的 1/9,还有几百万残 废者和孤 儿。这给其经济恢复造成极其严重的困难。

3、解放后原原南经济的发展变化大体上可分 为下述几 个阶段。1.改革前的传统社会主义阶段(1945-1950 年)。解放后,虽然困难重重,但在以 铁托 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了敌伪财产和大资本家的财产,逐 步形成了 行政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民族和解的政策措施,人民大众团结一 心,使国 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1947 年工农业生产能力已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水平。然而, 1948 年苏 南关系恶化,苏联和东欧断绝了与南的经济合作和联系,对南实行经济封锁及政治、 军事威 胁,加之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不适合南的国情,加速农业集体化更是违背了 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给

4、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南官方的统计,1948-1952 年 的年 均增长率,社会总产值为 200,工业产值为 4.700,农业产值为-2.7%。 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已为大多数学者公认,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三国谁更落后,则说法不一且在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学者中,对战前的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也说法不一,有人说是 80 美元左右,有人说是 112 美元。2.改革的早期阶段(1950-1964 年)。1950 年夏天,南为了解决当时严重的经济 困难, 开始在工厂中实行“工人自治自治”,标志着经济改革的起步。当时的工人委员会只是 一种咨询性 机构,后来才逐步扩大其职权。19

5、53 年初对农业经济体制实行改革,议会通过了关 于改革农 业经济体制的决议,明确规定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据此,大批社员 退出了劳 动农民合作社。同时,对斯大林经济模式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批判性的总 结,并逐 步提高对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认识,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计划体制,采取了发展商品 货币关系 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 50 年代末期和 60 年代初,是南 经济发展速 度最快的黄金时期,详见下表(年均增长率,%):时期社会总产值工业和矿业农业和渔业1948-19522.04.3-2.71953-19566.611.36.61957-196011.314.19.

6、21961-19656.810.9-0.1 原原南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联邦统计局:南斯拉夫南斯拉夫(1945-1985)年,贝尔格莱德,1986 年, 第 74 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统计年鉴,贝尔格莱德,1987 年,第 99 页。资料来源:原原南,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联邦统计局:南斯拉夫南斯拉夫(1945 一 1985),,贝 尔格菜德,1986 年第 74 页。3.全面改革时期(1965-1971 年)。前一时期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 存在 一些问题,主要是改革不配套,生产企业以外的部门和行业改革跟不上。为了解决 这一矛盾, 60 年代中期进行全面改革,从“工人自治自治”发展到“社会自治

7、自治”。在商业、金融、 交通、服 务及教育等领域也按市场机制的要求进行改革。同时,改变了政府的职能,计划、 价格管理 体制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结果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1966-1970 年社会总产值的 年均增 长率降为 5.8%,工业产值更相应降至 5.4%,这是改革以来最低的。同时,物价上涨 明显加 快,社会经济生活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社会政治形势发生了不正常的现象(如 1968 年贝尔格 莱德大学部分师生罢课等)。4.改革中的困难和矛盾增多的时期(1971-1979 年)。针对“社会自治自治”和全面改 革出 现的问题,70 年代初转而实行“联合芳动”。其主要内容是:在自治自治的基础上加强行

8、 业中企 业之间生产要素的联合,协调它们的生产和经营;加强同一地区各行业间联合,使之 互相协 调,共同发展;同时,加强地区之间乃至全联邦的联合协调,改进宏观经济的调控, 以保证 社会经济的健康增长。在 70 年代,南经济发展有所加快。据南联邦统计局的资料, 1971-1975 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 5.9,工业和矿业为 7。900,农业和渔业为 3。 2%,1976-1979 年 相应升至 7.900、8.5%和 6%。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潜伏着一系 列困 难和问题,例如外债日趋沉重(净外债从 1970 年中期的 23 亿美元猛增至 1980 年的 173 亿美 元),年物

9、价上涨率在 20%左右,“联合劳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由社会政治共同体 出面的 “拉郎配”,等等。这种增长,主要是借外债、高投资拉动的,为后来的经济危机 埋下了定 时炸弹。5.进入 80 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时期。从 1980 年起,南经济已陷入危机之中, 且呈日趋严 重之势。其表现为:(1)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从 1979 年的 7.1% 降至 1980 年的 2.3%, 1981-1985 年为 0.6%, 1986 年虽回升至 3.5%,但 1987 年以后 一直是负增长;(2)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寻找工作”者 1966 年仅 12 万人,1976 年增至 63.5

10、万人, 1986 年更升至 108.7 万人,他们占在职职工人数的比重相应为 3.3%。 12.7%和 16.2%。到 80 年代,他们能找到工作的仅占 3%左右;(3)外债沉重,80 年代净外债一直近 200 亿美 元; (4)物价飞涨,失去控制。1980 年通货膨胀率为 3000, 1984 年 53%, 1987 年 136%, 1989 年 超过 1000%,此后更达天文数字;(5)居民实际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与 1979 年相比, 1985 年 在职职工实际工资降低 27%,虽然 1986 年有所回升,但 1987 年以后又急剧下降。从 经济生活 到经济制度的全面危机,加剧了一系列社会

11、政治矛盾,工人罢工、农民抗议、民族 矛盾日趋 尖锐,加之国际局势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解体。二、原原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经济体制危机分析原原南经济体制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到阻碍生产力发展,而经济生活和经济体制的 全面危机又使整个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陷入全面危机。原因原因很多,这里首先就其经济体制本 身作一分 析。整个说来,相对于国家垄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言,作为改革中诞生的社会主 义自治自治经 济体制无疑是一个重要历史进步。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既适合南的国情特点,又比 较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在一定历史时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经济体 制本身又 存在一系列矛盾,并随着经济发展而

12、逐步激化。面对这种新情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未能找 到进一步 改革的途径,因而以失败告终。简言之,南经济发展一度取得成功,是改革的结果, 而最终 失败,则是没有进一步全面和深化改革所致。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自治经济体制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体系。现将其主要问题 和矛盾概 述如下。第一,社会所有制问题。国家垄断社会主义所有制即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 制和准国 家所有制是必须改革的。问题在于如何改革。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把国家垄断社会主义所有 制度变为 社会所有制固然有其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是,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遇到了一 系列难以 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其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与产品、收

13、入的集体或 集团所有 制之间的矛盾。在理论上,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领导人和理论界基于避免“修正主义”之嫌,力图用马 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关于“自由人联合体”、“联合劳动”、“公有制”等的论述作为社会所 有制的理论依 据。诚然,社会所有制一词,塞文为 Drstvena Svojina,俄文是 ,这跟马克思所用的词是 完全一样的。所以,我国学术界有主张应该译为公有制。问题不在于译法,而在于 把社会所有制理解为劳动者平等地直接地占有生产资料,在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现实的条件下 是否行得通。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 关系的。他们的设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历史趋势而言,是无

14、可非议的。如果 说,斯大林经济体制置现实条件于不顾,把“公有制”变成单一的国有制和准国有 制,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那么,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在批判斯大林“国有制”之后,对 “社会所有制”所作的解释,则在理论上同样犯了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错误。他们 认为社会所有制不是国家所有参见拙作论国家垄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济评论1994 年第 1 期; 斯大林经济体制,见关于斯大林问题的再 认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年;试论苏联的社会主义自然经济观,东 欧中亚研究,1995 年第 1 期。参见拙作论国家垄断社会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途径,商学论坛, 1994 年。 制,也不是集体或集团所有制,更不是个

15、人所有制,而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直接公 有制”或 “非所有制”。南共主要领导人之一、著名理论家爱德华卡德尔在公有制在社 会主义实 践中的矛盾一书中写道:社会资本是属于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它“既是属于所有 人的, 又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这种所有制是“消灭任何形式所有制的开端”,它“不 再意味着 所有者和非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共同支配生产资料,但个人占有 自己劳动果实的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社会资本是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 财产,它是联合起来的劳 动者平等地参加劳动、平等地占有和分配劳动成果的物质条件。这样一来,社会 资本实际 上就变成了“无主资本”,社会所有制就变成了“无主所有制”。这显然是

16、与市场 经济或商品 经济的基本原则相悖的。众所周知,商品交换是以商品属于不同生产者或不同所有 制为前提 条件的。而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则以社会所有制作为其运用市场机制的基本理论。这显然是一 个难以白 园其说的矛盾。人们不禁问:在“无主所有制”下还存在商品生产和交换吗?既然社 会资本 是“无主”资本,谁来保证这种“非所有制”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呢?正是这一基本矛 盾,产 生了一系列理论上难以回答、实践上难以解决的难题。事实上,建立在社会所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自治自治经济体制,实质上是全民所 有、集体 经营的经济体制。它比之原原苏联的国家垄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和 一定程度 上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但问题在于,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生产力水平、经 营管理水 平和人们的思想觉悟均未达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那样的高度,在必 须实行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这种“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的体制存在着这样的 基本矛 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