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与中小企业融资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2008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与中小企业融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与中小企业融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与中小企业融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与中小企业融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与中小企业融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与中小企业融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与中小企业融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金金融融资资源源配配置置的的动动态态效效率率与与中中小小企企业业融融资资论文关键词金融资源配置 动态效率 公平效率 政府和市场的互补关系 论文摘要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性是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经济效率和公平效率的有机统一。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质是金融资源的动态配置效率不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应建立以区域金融资源动态配置为基础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均衡点,在政府和市场互补机制的作用下,实现金融资源动态配置效率和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 一、政府和市场互补关系下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明确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即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通过政府介入

2、,可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方面也存在“政府失灵”问题。在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讨论中,政府与民间部门作为伙伴关系,或者“如何互补地共同作业”的问题凸现出来了(Stiglitz,1992)1。 金融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第一推动力”作用,其均衡、合理的配置可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反之,扭曲、非均衡的配置,则会制约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一国金融资源量的积累和功能发挥决定于其社会财富的积累过程和积累规模,对金融资源的索取和分配只能以社会财富的积累规模为限;如果不顾金融资源的稀缺性,随意地分配有限的金融资源,必然降低金融运行的效率

3、,甚至产生金融混乱和危机,制约经济发展。 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即经济标准的效益和规范标准的公平。首先,从经济标准来衡量,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性有“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两种理解。 金融资源静态配置效率是指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提供量由内侧移动到边界之上,可以解释为在既定的制度要素和技术要素下金融产品或金融增长量的最大化。静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虽然也能够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量,但金融增长的持续性受到限制,配置效率并没有达到最优。如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边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向外侧扩大。那么,在同样的资金约束下,社会可获得的金融_2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增加了,这就获得了金融资源的动态配置效率2

4、。其次,从规范标准来衡量,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性表现为金融资源索取权的公平性和金融资源分配的均衡性。 金融资源索取权的公平性,就是每个自然人和法人均享有平等的金融资源分享权,他们可以平等地获取社会的金融资源;作为市场主体,他们能够运用其平等的金融资源分享权,影响着其他经济资源和经济优势的分配状况,以自身的努力减少不平等的差别,最终实现金融的公平正义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金融资源配置只考虑某些特定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强,金融资源的索取权大,经济实力弱,金融资源的索取权小,就违背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公正性;随着这种结果的积累,金融资源配置将制约经济的发展,并必然降低金融运行的效率。 根据现代金融

5、发展理论,要获得金融资源的动态配置效率,必须增加新的制度要素或者改变现有制度要素的组合、引入新的金融组织形式、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乃至改变经济主体民间协调的方法等。具体的措施包括四个层次:一是金融产权保护;二是利用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各种调整和协调;三是政府直接补充市场的作用分配金融资源,并对金融机构进行规制(Stiglitz,1992)1;四是在政府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的干预政策中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率为导向的融资契约关系。 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金融资源配置解释 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学术界和实践中一个比较普遍的认识是:中小企业本身存在诸多不符合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

6、经济转型时期国有银行受政策因素形成的放贷偏好;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工具创新不足,等等。应该说,这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某些困难,但没有揭示其深层次的金融资源配置问题。 从整个企业改革的历程来看,中小企业金融资源的配置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对非国有中小企业,政府主要采取放宽政策限制,给予政治承认、金融扶持、社会动员等支持政策。在这个阶段,尽管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快速增长已逐渐充当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增加就业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个部门在促进中小企业信贷发放以及发

7、展票据融资_3等问题上出台了一些辅助性的促进政策,收效甚微。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中小企业开始成为中国的大战略。1997 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使中国政府及学术界,意识到单纯依靠“大企业”战略的不足,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主要的政策包括:政府产业部门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大力推进现有商业银行内部机构和业务的变革,通过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来增强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2004 年 1 月 1 日起可在基准贷款利率上再上浮 70%),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扩张的外部政策性支撑体系;成立创业投资或基金;规范和引导非正规金融为中小企业服务。这在一定

8、程度上改进了金融资源的静态效率。 但是,从全社会金融资源的动态配置来看,仍然缺乏一个长期的、有效的中小企业金融制度安排:一是以行政措施要求大国有银行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融资安排存在巨大的信息与交易成本,费用高昂,因而这种带有一定政策性支持的银行信贷的发放对象主要仍是一些达到一定资产规模并有较高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无法真正覆盖整个中小企业群体;二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实力过小,且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缺陷;三是县域经济及其以下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作为小型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其融资条件与较大规模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客观上是有矛盾的。因此,

9、只有通过金融创新,充分调动各种金融资源要素,使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服务的供给边界不断扩大,获得金融资源的动态配置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三、构建区域金融资源动态配置的中小企业融资框架 中小企业金融内生于区域内的中小型实体经济。从世界范围看,区域经济越发达,区域内的中小企业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越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必须建立区域金融资源动态配置的中小企业融资框架,实现金融资源动态配置效率和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 1、优化和扩展政府的功能 (1)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环境建设。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中小企业金融资源的可得性受阻。政府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

10、优化应_4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市场的反应,以扩大市场的功能为导向。基本的内容是:完善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利用民间非正式制度(如利用民间乡土信用和社区治理)的协调政策,增强中小企业参与融资市场的调整和协调能力;放宽区域融资市场的准入条件,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和符合条件的多种形式的中小金融机构可以进入市场融通资金;完善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评估、担保、登记、公证、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体系。 (2)扩展政府财政对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政府财政的杠杆导向功能就是在现有财力的约束下,发挥市场的补充作用。例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一项重要政策是通过组

11、建信用担保公司的形式,而这项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财力的约束,使信用担保公司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的问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担保的需要;并且,财政担保基金大部分是一次性注入,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资金补偿机制。为了以最少的财力实现区域金融资源的动态配置效率,政府需要通过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开发公司、政策担保或者开发融资等手段,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引导商业性资金进入这些服务中小企业部门的政策性机构。 (3)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安全网建设。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尤其是县域及以下地区实体经济的核心。随着准入规制的放松,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增加。由于金融的脆弱性和传染性,再加上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12、金融风险产生和形成的条件更加复杂,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区域金融安全网作为一种规避出现最糟糕金融事态的准备机制是政府在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2、优化和扩张市场的功能 (1)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机构。具体有:现有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独立机构。随着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型,其客户结构的调整为现有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契机。一是现有大型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信息资源整合功能,可以通过大量金融信息网络发现优质中小企业客户,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二是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明确提出小企业授信不搞终身追究制。要

13、求银行在金额、利率、期限等方面满足小企业灵活、多样的信贷需求;不过度依赖小企业财务报_5表,不实行“零风险”考核,设定科学、合理的小企业坏帐容忍度;建立合理的小企业的不良资产核销机制。 村、镇、县、市多级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获得区域金融资源的动态配置效率,必须针对区域经济内中小企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发展与之匹配的多层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银行的独立分支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是内生于区域中小型经济的金融组织,与各类中小企业在规模上具有对称性,对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具有规模效应,而且能够掌握较多的中小企业隐蔽信息和软信息,与较大型金融机构比较,不仅可以降低非对称信息引起的管理成本,而且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获得信息租金和关系溢价。 区域性风险投资机构。机构投资者和风险资本家的成长可以降低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冲突等形成的融资成本,为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股权类融资,通过“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激励来为具有较高投资风险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商业性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和信贷担保机构。发展商业性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补充同类政策性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