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多功能脉象仪问世 中医诊断设备落后将成历史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62004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价多功能脉象仪问世 中医诊断设备落后将成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低价多功能脉象仪问世 中医诊断设备落后将成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低价多功能脉象仪问世 中医诊断设备落后将成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低价多功能脉象仪问世 中医诊断设备落后将成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低价多功能脉象仪问世 中医诊断设备落后将成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价多功能脉象仪问世 中医诊断设备落后将成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价多功能脉象仪问世 中医诊断设备落后将成历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中医药报/2011 年/3 月/28 日/第 002 版 综合新闻 低价多功能脉象仪问世低价多功能脉象仪问世 中医诊中医诊断的断的设备落后将成历史设备落后将成历史 日前,记者从浙江几家医疗器械经销商处获悉,一台由航天局八 O 五研究所牵头,多家 江浙沪地级中医学院骨干医师及民间资深中医参与研发的多功能脉象仪已经上市, 很多卫生 站及中小诊所闻讯前来订购这台名叫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的产品。 由于前期量产不足, 曾因 热销而一度断货。 中医现代化,是摆在中医学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理论空洞玄虚,诊断无可靠依据,治 法无一定标准”是一些人对中医的指责,中医存废之争由此而起。同时,中医也面临一个悖

2、论:不进行量化、客观化改造,它就不能成为现代科学;但如果量化了,也会有人质疑:这 还是“中医”吗? 能依赖它象老中医那样诊脉开方吗?为此笔者专门走访了医管家辨证仪 研发及市场负责人王成江经理。 问:王经理,您好,能否简要介绍下这款产品的一些特点? 答:好的,这款医管家辨证仪是结合电脑使用的,具有无创检查、智能诊断、自动辨证 给予经方结果等诸多特点。探头传感器将生理信号如血压、脉搏波、体温、心电、穴位电测 值等转变为电信号经电脑处理,实时地以波形图线或数字文字显示出来,可以显示压力、时 域脉象波形图、 脉象频谱分析图、 心电图、 心搏图等。 智能诊断并自动得出 29 种脉象结果。 我们独家研发方

3、证识别系统能实现中医四诊智能诊断, 由用户输入预设的标准化证候项, 配 合辨证仪脉诊等结果, 则系统可按综合辨证得出经方结论。 囊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全部方剂及 其他名医名方。 经络穴位探测采用日本汉医良导络理论及德国傅尔电针精髓, 覆盖全身近千 个的穴位测值诊断法, 可准确诊断西医病名 400 多种, 并且能以测值趋势图方式监控被测者 的病理状况,还有针对这几百种疾病的穴位治疗速查库,通过艾灸、针灸、按摩刮痧这些方 法。 所以不光是脉象仪, 基本上中医在临床中可能涉及的范围在产品中都有辅助功能的体现。 问:听上去功能挺丰富,价格会像过去那些研究所出的脉象仪一台卖好几万吗? 答:不会,初始定价每台

4、不会超过千元价位,这台仪器的特点是多功能,打破了很多诊 断仪器比较暴利的局面。要做人人都用得起的中医诊断设备。 问:很多人觉得中医诊断不科学,缺乏依据,请问你们这台仪器可以改变这个局面吗? 答:改变还谈不上,因为很多观念是逐步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扭转。首先来说说 的所谓中医不科学, 这实际上是曲解了科学的定义, 科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通过日常现象来 假设事物变化的规律,然后加以验证探索规律是否正确。中医是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基础, 经过一代一代中国行医先辈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精华,张仲景写伤寒论 ,总结的就是 到他生活的汉朝为止过去几千年的古人的用药经验, 这些从千百万次观察归纳出假设, 有些

5、 甚至时前辈不断用药失败、再改良,当然也包括用药失误死了不少人,再经过长期考验,临 床确实无误的就上升为中医学说, 那完全是标准严格的科学理论, 怎么能说它不科学呢?反中国中医药报/2011 年/3 月/28 日/第 002 版 综合新闻 观西医把各类疾病的病因完全归咎于细菌、 病毒的感染或人体微量元素、 激素的分泌不足或 过多, 所采用的手段多是杀灭、 清除或补充方式, 这种叫 “对抗式疗法” , 英文叫 allopathy, 这个思维逻辑实际上仍然停留在 19 世纪,19 世纪的西医就是这种治病思维,100 多年后仍 没有任何改变,所以西医是技术手段的科技先进,但思想理论上很落后。我们在仪

6、器上的考 虑原则只有一个, 就是怎样更好的帮助普通人去实现原来面貌的中医诊断, 理解中医的理论, 而不是去创造什么医学体系,所以本质上我们是做了一个科普的事情。 问: 很多人都知道中医要靠辨证, 但现在很多医院里的中医大夫都叫病人先去做西医检 测,比如验血、照 X 光,然后再开药,这已经不能能算是中医的看病流程了吧? 答:当然不能,西医的化学检测,目的是诊断出西医病名,验血报告里某个指标高了、 某个指标低了,中医理论里并没有这个研究内容,也就无从用药了,所以这些医生是被西医 化了,不能算是中医。你在医院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病人说自己很难受,做了所有 的西医检查,也检查不出来到底是个什么病

7、,医生也没有办法给对症治疗,因为西医治病是 必须要有检查结果作为治疗处方依据的,验血这些查不出来问题,他就认为你没病。这里就 可以看出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了, 因为中医不完全相信化验指标, 一个好的中医根据病人 这些症状和脉象、舌象情况就可以开出药方,甚至一剂就能扭转这些症状,即一剂知、二剂 已的效果,这就是辨证上下功夫了。有些不会辨证的所谓中医专家,其实就守着一、二张方 子吃一辈子,这种守株待兔的方式,碰到病情对他的方子了,他就成“神医”了,对不上, 就成庸医了。 问:恩,您说的对,中医师的水平高低确实和辨证关系很大,一些老中医也是因为临床 经验丰富而受到病人的尊重。那你们这款辨证仪主要采用

8、哪些辨证手段呢? 答: 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实现检测手段的关键有两点, 一是中医具有两大全身信息系统: 脉搏信息系统及穴道信息系统,遍布全身,从手足抽取极为方便,而且无创。中医对于脉象 和经穴已经研究了几千年, 前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资料经验, 问题在于怎么将这些理论上升 为数字化应用,让普通人可以简便化应用,我们在产品里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人体的脉象 极为复杂,古人对脉象的表达局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多采用文字描述,使得后人学习诊脉 非常困难,甚至只能师承制下手把手学习,我接触的比较好的中医师,最多也只能分辨 7、 8 种脉象,比如弦、滑这类脉很多中医区分不了。而医管家辨证仪结合目前最新的数字化采

9、 集技术, 采用独创的三步多维诊断法, 从压力波幅, 时域波幅及形态识别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并可以智能诊断出 29 种脉象,以千元内的成本实现了过去那些卖上万元的脉象仪无法达到 的高度。在经穴诊断方面,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经络穴位研究资料开发的穴位诊断功能,则可 以较精确诊断西医 400 多种病名。 其二是中医的辨证理论极其丰富, 有脏腑、 三焦营卫气血、 伤寒六经等等, 但实际运用上取决于医师的主观性, 缺乏统一的实施标准, 临床操作仍较难。 国内对 AI(人工智能)运用于中医辨证的研究工作已经很久了, 但一直没有突破。 我们花了 2 年时间研发的方证识别系统,采用了信息标准化、模糊数据挖掘技术

10、、混沌识别技术三者结 合,由用户输入预设的标准化证候项结合脉诊结果,则系统会自动判断主证兼证,并可按中 医伤寒六经、八纲脏腑、脉证合参综合辨证得出经方结论。囊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全部 260 方剂及其他名医名方, 辨证准确率高, 其中的方证核心原理也是伤寒名家胡希恕生前大力提 倡的。 后来有两家浙江的地级市中医院协助我们做临床试验, 把一些慢性病病人分 AB 两组, 一组由他们的中青年医师负责, 严格按辨证仪诊断, 开的方子采用仪器诊断出的前 5 个方剂 范围里选一个。另一组病人由他们科室的主任负责手工诊断开方,大都是些老中医,一开始中国中医药报/2011 年/3 月/28 日/第 002 版 综

11、合新闻 还有些小插曲,因为在那些中医主任的观念里对这种产品是怀疑的,觉得行不通,但最后出 来的结果差距比较明显。 问:老中医比不过机器辩方? 答: 结果确实证实了这一点, 由辨证仪诊断开方的一组多数病人感觉效果好于主任专家 组病人, 大约 30%的反馈差距, 所以最后那些老中医最后也服气了, 赞同了我们的研究方向。 说到底,中医实际是科学的,尤其是方证概念,过去的一些名老中医诊断的方法我们也可以 归纳为方证逻辑,一般我们看老中医的看病过程象一个黑箱操作,把把脉、问问病情、看看 舌苔就把方子给开了,旁人不理解方子怎么出来的,实际上老中医的脑子里就在匹配方证、 脉证、舌证,因为他看了多了,上百个方

12、子的证候可以熟记在脑子里,甚至成了一种本能反 应,一看就知道要开哪个方子,你让一个刚学中医的人怎么可能做到。所以我们用计算机程 序来辅助这一步的方证思考,可以比人做得更好,更精确。我们后期还曾反复试验,拿一些 现成的名医医案模拟证候输入系统,得出的方剂结论基本是一致的,有些甚至更切合病情。 根据我们统计,本版大约可以达到名老中医功力的 80%以上。很多医生按这个产品辅助开出 的方子,基本上给病人一吃就有感觉,是一次科技正确切入中医辨证的革命。 问:对了,您刚才谈到辨证仪可以穴位诊断西医疾病,这是否可算是中西结合呢?能否 谈一下您理解的中西医诊断治疗上的主要差异吗? 答:好的,我讲了这款辨证仪包

13、括的两个方面,一是疾病病名诊断,二是证侯诊断,等 于是把中医和西医有机的结合起来了。现在很多所谓的中西结合,去医存药之类的,本身大 方向就是错的。一般来讲,西医的病名只作为分析病理参考,还是要看患者的证候、症状, 就是证, 中医是通过治愈患者的“证”, 从而达到治愈患者的“病”。 所以只要患者的“证” 相同,用方就相同。有些情况下患同一种病名的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却不同,这时就不能按一 个方子來治,比如有的糖尿病人有消渴证,有的不明显却有头晕之类的,西医的办法翻来覆 去只有一个, 就是补充胰岛素降血糖, 长期下来人体自身分泌胰岛素的器官功能就越来越衰 弱,到最后完全要依赖药物注射,而血糖就越来越难

14、降。但中医的逻辑就不同,中医认为人 生病实际就是身体内的阴阳气血经络产生了不平衡,比如偏阳或偏阴,也叫出偏,而治疗过 程就是纠偏的过程,中医的方剂大致可以分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个纠偏的 方法,辨证就是根据病人的证候不同得出阴阳偏向性上的结论,这个结论也叫证或证机,再 根据证决定采用哪个方剂治疗, 而使用方剂治疗可以激发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愈 疾病的目的。 国际医学界曾经召开过会议讨论“群体化治疗方案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哪一个 更先进,哪一个更优化?”。群体化治疗方案,就是同一个病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比如所有 的乙状结肠炎患者,都用规范的统一的服用洛哌丁胺治疗方案,这就叫群体

15、化治疗方案。个 体化治疗方案呢,就是针对每一个病人感受邪气以后,他的具体反应状况,也包括他的身体 素质, 制定上一个非常符合这个病人具体情况的这样的一个治疗方案, 就叫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会上, 大家一致认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案, 应当是未来 21 世纪最佳选择。 大家一致认为首先创立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医家是中国的张仲景。 他的代表作就是流传到我们 今天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 问:您提到了这款产品包含了伤寒论的辨证和经方,我想一般人可能听到过,但实际接中国中医药报/2011 年/3 月/28 日/第 002 版 综合新闻 触的很少,能否谈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答:历史上中医分为三个流派

16、,最早的叫“疾医”,比如我们知道的先秦时代的名医扁鹊和东汉时期的张仲景,都属此类医家。“ 疾医 ”的特点在于:没有太多的玄学理论,仅仅是根据疾病之所在,处以方药,从而达到迅速“取去病毒,故尽愈诸病疾苦”的目的。这个疾医派后流传到日本,对日本医学影响深远,形成了目前日本的古方派。而疾医派最重要的著作就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由于里面理法方药非常经典,张仲景使用了证候与方剂对应的方法, 经得起重复验证, 也经历了数千年的验证, 疗效显著, 叹为观止, 可称为经典之方,运用伤寒论治病的医生也叫“经方派”。其二是晋唐时期出现的“ 仙家医 ”。此类医家主要是为帝王服务, 试图通过炼气、 服用丹药而参与天地造化、 长生不死, 显然不是医学正轨,但这个派别很快就消失了,也没有多大影响。其三,就是五代战乱后,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晚清,逐渐壮大的阴阳温病派,这个流派最大的特点,是受到唐代王冰的内经运气七篇的影响,医家开始崇尚理学谈玄,不像经方派那样辨阴阳须联系临床证候,而是完全抛开证候的分析, 以运气学说为工具, 对古经典进行臆断曲解和发挥, 五运六气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机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