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1976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充充分分发发挥挥国国有有农农场场在在建建设设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新新农农村村中中的的积积极极作作用用摘要广西农垦国有农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探索,对农业产业经营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示范。尤其是农垦国有农业企业具有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及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优势,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优势的示范作用。一是组织结构示范,以组织形式培训广大农民,以培训带动观念的转变,以观念转变提高农民素质;二是产业优势示范,以产业扶持为主,为农民选择符合当地条件的产业,以产业优势增加农民的收入,等。 关键词发挥;国有农场;建设;新农村;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对农

2、村工作的新举措,体现了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农村、农业、农民的高度重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起何作用值得探讨。笔者认为,国有农场是连结农村和城市的缓冲带,起着桥梁的作用;是城市工业化、城镇化在农村的推广者,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率先实现现代农业的群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起示范作用。 一、农垦国有农场起示范作用是由其性质和农村性质所决定 农垦国有农场分布在广大农村中,是农村群体,具有国有企业的性质。农垦国有农场在农村三次改革浪潮中首当其冲,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也是积极参与者,它既是农村改革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试验

3、者。由于兼具两者的性质,在改革过程中人们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农垦是以农业为主,改革路子应和农村一样;有的人认为农垦是国有农业企业,改革应走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但是农垦的性质客观存在,它不仅是农业企业,而且又是国有企业,是以土地占有为主的国有农业企业,故改革不能以单一的性质推行。由于它是一个复合体企业,改革需要配套的政策才能推进。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改革方案。如果各级政府重视不够,农业_2政策惠及不到,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就容易造成边缘化,沦为被政策遗忘的群体。如广西农垦企业教育剥离改革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1年中央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办学要按主辅分离原则进行剥离改革,学校

4、交由政府管理。但有的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按政策的要求办,仍然承担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农垦农场办的学校至今大部分还是企业办学,造成农垦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增加了企业的压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笔者认为,应明确把农垦农场作为农村改革的示范单位,让地处农村的国有农垦农场探索出一些有益经验,作为农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保障体系的样板进行推广运作。如广西农垦山圩农场在当地拥有耕地面积仅 16 万亩,剑麻产业生产用地只有 1 万亩,而年产剑麻纤维农业产值两千多万元,单农业这项收人人均 6000 多元(全场人口 3000 人)。而当地农村一个村拥有土地面积几十万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比农场多

5、得多,但大部分农民整体的生活质量较差。主要根源是生产组织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农民的科技素质低。同时加上农村自改革以来,农民们分田到户后,自主种植积极性高,但种植作物品种分散,造成各自为政,形不成规模,形不成专业化生产,使得政府推进科技进村入户难,培训成本加大。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以农场组织形式来管理农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几千年来小农生产意识的陋习,才能建立起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大农业,农村才能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才能逐步摆脱依靠外部输血的长期做法,提高农村抗风险能力。而在这方面,农垦农场已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农垦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担当起引领农村农业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的

6、重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二、农垦国有农场职工高素质队伍给新农村建设起示范作用 我国土地是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而国有农场土地是由农场经营,代表国家行使经营权。农村土地自改革以来就按联产承包责任分到各农户,使用权属农民所有,每个村农民土地使用量是均等的,起初拥有的资金也无多大差别,因为大家都无积累。但为何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户与户、村与村收入形_3成不均等现象呢?主要还是与劳动者的素质有关。因为不同素质的劳动者使用工具熟练程度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初始简单的生产工具,只要有体力、能劳动的农民都会使用。但随着科技进步,先进的生产工具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有素质、有技能的人员

7、才能操作。如拖拉机耕地得要会操作拖拉机的机手操作,所以掌握技能是关键。而技能的掌握需要农民素质的提高来支撑。从通信传递例子来分析,互联网产生前人们传递信息靠的是书信,两地之间由邮递员传送,增加中间流通费用。通过互联网传送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效益。手段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而互联网操作需要有素质、掌握操作技能的劳动者来完成。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决当时的吃饭问题,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为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较好的结合点。这是当时粗放农业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改革取得的成果。 但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不只满足于解决温饱的现状,开始寻求新的

8、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尤其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先富起来的农民,即素质较高的先富起来的部分农民引领和带动素质较低的后进的农民群体,开始新一轮农业革命,改变小农意识,进军工业领域,农村新一轮的改革开始了乡镇企业兴起了。由于受资金和技术及劳动者技能的限制,导致条件不同,农村改革开始分化出靠资金、技术及管理进行的大农业生产,产生了一批农村新秀乡镇企业群体。这一群体与一般农民比,他们有胆识、有资金、有文化,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这一群体农民精英带动了农村新一轮的改革,改变农民只有靠种地所得来作为全部生活费用的传统农业,进入工业行业。尤其是在农产品的加工方面,使农产品价值得到了提升,农民从中

9、获得利润,同时也提供了就业机会,劳动力开始有一部分就地向乡镇转移,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也拉动了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乡镇企业占国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进人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商品市场产品饱和,商品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一些乡镇企业由于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市场,有部分企业纷纷落马,殃及到小农群体搞农业的积极性。但也有部分乡镇企业一路高歌,因为他们不仅有资金、有技术,还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劳动_4群体,这个群体就是市场营销人员和新产品研发人员。这部分企业占领了农村人才的制高点,又以广阔的农村市场为腹地,把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

10、连结成一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整合了农业资源,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阶段,从根本上引领了农业改革的大潮。从农村改革取得的成效来看,每前进一步都与人员素质组成有关。只有依靠精英人才的支撑和带动,农村的改革才可以发展和深化。从劳动(手段)上来分析也是如此,只有人才支撑,才是农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再先进的劳动工具都是由人创造的。精明人搞发明创造给人们使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假如广大劳动者素质不提高,处在刀耕火种原始生产劳作阶段,怎么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见,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多么重要!没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的发展。推进现代农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

11、果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长期战略就会受到影响和制约。由于国家的扶持和投资,低素质的农民会有近视行为,会牺牲长远发展谋求眼前利益。如不顾环境污染办一些殃及子孙的企业,或谋求一时发展破坏生态环境,大肆砍伐森林和开采矿山等等。当今广大农村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技术推广难度大,各种资源整合受到制约,资源浪费严重,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度,故必须要靠有组织机构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及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优势、地处农村的农垦国有农场来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带头作用。在示范中培训农民,在培训中提高农民素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垦国有农场的历史决定它选择农垦企业在建设社

12、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示范作用 农垦企业是在特殊时期产生的特殊企业。在战争年代提供后勤保障和国防战略物资,起到了屯垦戍边的作用;在建设年代起中流砥柱作用,安置大批复员转业官兵和大批知青;在计划经济年代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在改革开放年代经历了农村三次改革的洗礼,任风吹雨打,依然傲然挺立,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农垦国有农场现阶段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极小,但它_5的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一是它的土地性质所决定;二是农场建设初衷所决定,它体现出社会主义国有农场的特色;三是农业企业性质所决定。如果认为农垦国有农场现在占农业的比重小,对现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不了多大作用,重视不够就会使它边缘化,它的长处

13、和优势及示范作用就体现不出来。我们应该看到,农垦国有农场不仅是以它的优势起示范作用,而更重要的是以示范作支撑,以广大农村为腹地,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贫困地区的农民整体素质低下,若没有一个很好的组织机构去领导、去起示范带头作用,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被极少数人打着扶贫的幌子去赚钱,中饱私囊满足他们的个人私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我们应对贫困地区采取倾斜的政策。纵观中国农垦发展史,它是一部由弱到强的发展史,从荒芜人烟的荒地建立起的农场,它伴随着中国的强盛而壮大,它解决了在农业发展中存在薄弱环节人们将如何应对的问题。20多年的改革风雨,农垦历尽艰辛,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农业企业,为农业改革探索出有益经验,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农业本来就是个弱势的产业,生产周期性长,通常都是靠老天爷脸色决定丰欠,抗风险能力较弱,得靠多方综合扶持才能抵制自然灾害、赢得时间和机会与国外农业竞争。发达的国家都是靠工业发展起家的,我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的发展也表明,只有工业发展了国家才能强大。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大量招商引资,外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