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探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6716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探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探析【摘要】文章通过对北京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发展规划、环境现状等实际问题进行了探析,并借鉴国内外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和方案。【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交通负荷;环境保护一、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致使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飞速增加,居民出行与物资交流高度频繁,客货运输需求急剧增长。而我国大中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城市土地减少、道路堵塞、车辆拥挤、交通秩序混乱、空气噪声污染严重。城市交通环境与交通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危机,恶化了我国大城市的投资环境,严重地束缚和

2、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进人 2l 世纪,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人口密度将进一步加大,大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二、北京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一)北京市交通现状北京市交通负荷集中度还在加剧,城市的土地开发、旧城改造等仍在大规模地进行,环绕二、三、四环路的各项建设有增无减。仅 20022003 年,经规划部门审批的各类建筑面积已达 13541 万平方米,其中 2218 万平方米集中在城四区原有的商业、居住用地上。单一功能的新城难以摆脱对主城的依赖,导致了对外联络通道的拥堵。其次,机动车增长迅猛,城区路网压力骤增。这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3、。2003 年,全市新增机动车 38.6 万辆,2004 年 1、2 月份又新增 5.5 万辆,5 月份机动车总量已达 227 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 142.3 万辆,含小客车 96.6 万辆,占机动车2总量的 44.8%。近几年,市区道路交通流量以每年 1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和特点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下铁路、城市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自动化导向交通和磁悬浮交通系统等。各种轨道交通方式具有各自独立的优势和特点,如表 1 所示:眼下,北京市区土地开发已趋于饱和,受公路建设发展的局限性所致,道路运输的规模和水平受到控制,地面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然

4、而,城市交通需求是必须要满足的。轨道交通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速度快、污染少等特点,被称为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系统。从运输效率和城市环保的角度看,轨道交通最有优势,大力发展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低能耗的轨道交通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三)轨道交通是各大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个国家,不论贫富程度如何,各个城市,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地铁轻轨以及城域轨道交通发展都很迅速,尤其是最近 20 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先看大城市:比如巴黎。大巴黎各个卫星城到市中心,突出利用轻轨,而且是双层列车,非常方便。巴黎市中心充分利用地铁,承担了出行量的 8O%。再看中等城市:比如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在市区

5、大力发展轻轨,而且是高效的、大容量的轻轨,比如像直线电机轻轨列车。亚洲的泰国曼谷比北京的交通堵塞还要严重,它下决心搞立体交通布局,上下三层,上面是公共汽车,中间是轨道交通。下面是地铁,充分利用空间。波多黎各是个不发达国家,但它的城市也在大力发展地铁。欧洲各个城市轻轨普遍很发达,已经逐渐代替公共汽车,成为一个非常高效的交通工具。美国与欧洲不同,由于3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受到任何破坏,高速公路已经形成系统,大的交通格局没法改变。但是在美国除了大城市外中、小城市也开始发展轻轨,既有利于环保,而且景观很好。三、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一)重视城市交通的总体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尤其是在

6、市中心修建地铁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多专业相互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工程投资大,一旦建成无法修改。工程做得好,乘客深受其益。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必须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因为线网不合理,比如线路走向不合适或换乘不方便等,就会造成没有客流、缺少客流或不吸引客流;客流量小、运量小,就谈不上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因而,结合城市的总体客运需求,合理布置线网是发挥城市轨道交通骨干作用的必要条件。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其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已明确,2008 年轨道交通运营线网

7、长度将达到 220 公里以上。预计日承担运输量为 400450 万人次,占公共交通总运量的 25%30%,据了解,近十年北京市对城市交通的年均投入占到 GDP的 5.24%,道路里程增长了 33%。北京制定中长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依初步设想,北京市远景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由 16 条地铁(M 线)、6 条城铁(L 线)和 6 条市郊铁路(S 线)组成,分三个阶段实施。届时,北京市将拥有 28 条轨道交通线路。据了解,规划既包括线网设置和组成,也包括客流预测和融资方案。2020 年规划线网将由 19 条线路组成,总长度 561.5km。市区线路 15 条,425.7km,包括 M1-M11、M1

8、5(至顺义),其中 M10 与 M11 将形成第4二个地铁环线,这个环线将充分服务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公园等今后北京的多个中心区域。其他城市区内的地铁线路都将围绕已有的环线地铁及 M10 与 M11 形成的第二个环线,向北京的各个郊区发散,第二个环线区域内的居民出行可在 5min 之内到达地铁站。到 2050 年之前,北京还将在城区内建设M16,它将与 M4 相连接,形成贯穿南边的地铁主线。同时,奥林匹克公园等区域也是轨道交通重点发展的区域。到 2020 年,北京还将修建城市铁路 L1、L2。这两条城市铁路将从北京的城区内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出发,通往京郊的顺义和大兴方向。通

9、往郊区的线路有 4 条,里程将达到 135.8km,包括良乡线、昌平线、黄村线以及亦庄经通州至顺义的 S6 线。(二)开发国产化,降低建设成本从运输效率和城市环保的角度看,轨道交通无疑最有优势。但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轨道交通系统所需投资巨大,往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最大的一项投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综合造价,地面形式为 0.51.5 亿元,高架形式 12.5亿元,地下形式 58 亿元。而且轨道交通的运营维护费用也非常昂贵,目前世界上建有轨道交通的 144 个城市中,只有香港、大阪等少数几个城市能够回收运营成本。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也属于高风险投资。跨越这一障碍的关键在于:

10、一是以新的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打通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的渠道;二是以明确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投入”,刺激国内外各类投资者投资于轨道交通。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国家制定了既积极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又要大幅度降低造价的方针,提出要求制定“量力而行,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建设标准,使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确保国产化率不低于 70%。轨道交通应该是大运量、快速,运5送中、长距离乘客的交通工具,需要其他交通工具为其输送客源,以达到大运量、高负荷的目的。大站距可以提高旅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 “低线网密度,大站间距”模式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还可以降低运行成本。为了科学合理地

11、确定路线的敷设方式,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沿线地质、水文、环境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线敷设方式,能采用地面线的不采用高架线;能采用高架线的不采用地下线,地下线的复土深度力求减小,以此达到节省投资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方便乘客出入。资源共享、社会化的配套也是降低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可利用社会资源服务的功能从地铁中分离出来,我国一些城市也将地铁中一些后勤服务功能实现社会化,并得到了显著效果。同时可以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并进行社会化服务。显然,这是一条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好路子。(三)注意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污染,主要以建成通车后的振动和噪声污染为主,其次为电磁辐

12、射污染和景观污染等。防治措施通常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主动防治即先行分析污染源、污染产生的机理、影响因素,而后对症下药,从污染产生的源头上采用先进的技术设计手段,阻断或削弱污染。运营期间轨道交通的环保是指线路开通后的被动环境污染防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1.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时,由于钢轨腹板较薄,横向刚度小,轨腰容易产生振动,引起噪声,防治措施是在轨腰两侧粘贴减振橡胶和钢板,达到衰减阻尼振动和噪声的作用。日本高速铁路采用这种方式后,噪声降低了 35db。2.在钢轨踏面部分涂增粘物质,可以减小车轮在轨顶面的滑动,从而有效的减小滑动摩擦产生的噪声;在小曲线钢轨内侧涂油,可以减小振动和啸叫噪声。

13、3.车轮定期维修、打磨,使之圆顺,对减小撞击和滚动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效果明显。64.消除钢轨局部不平顺,可有效的减小振动和撞击噪声。四、结语北京市目前的轨道交通路网,仍滞后于客流的增长。服务设施,以及换乘与过轨衔接,现在仍显不顺畅。面对这些问题,在未来的建设中把质量与服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推进环保、社会福利,作为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任务;强调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果;重视多种交通方式的关系协调。落实起来,应着实地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参考文献】1沙梦麟.我国城市轻轨交通的发展策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999,(3).2苗彦英.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及定义研究.铁道车辆,1999,3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