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金鼎大厦项目营销策划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16656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始县金鼎大厦项目营销策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建始县金鼎大厦项目营销策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建始县金鼎大厦项目营销策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建始县金鼎大厦项目营销策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建始县金鼎大厦项目营销策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始县金鼎大厦项目营销策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始县金鼎大厦项目营销策划(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始县金鼎大厦项目建始县金鼎大厦项目前期提案前期提案- 1 -目目 录录第一章 地域分析 2第二章 建始经济发展状况 4第三章 建始房地产市场分析 6第四章 项目分析 16第五章 项目定位 18第六章 项目规划建议 19第一章 价格策略及入市节奏 21第二章 宣传整合 24- 2 -第一章第一章 地域分析地域分析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县城业州镇沿 318 国道距省会武汉市 615 公里,沿 209 国道距州府所在地恩施市区 59 公里。建始县版图整体状似

2、蘑菇云,南北长 89 公里,东西最宽 64.5 公里,最窄处 12.5 公里,总面积 2666.55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50 万,其中城镇人口 7.48 万人,农业人口 43.29 万人,辖 5 镇 5 乡。业州镇 面积 372 平方公里,人口 11.4 万人。红岩镇 面积 86 平方公里,人口 19 万人。高坪镇 面积 292 平方公里,人口 5.3 万人。景阳镇 面积 164 平方公里,人口 3.9 万人。官店镇 面积 372 平方公里,人口 5.6 万人。长梁乡 面积 420 平方公里,人口 5.6 万人。茅田乡 面积 220 平方公里,人口 2.5 万人。龙坪乡 面积 225 平方公

3、里,人口 2.5 万人。三里乡 面积 170 平方公里,人口 4.2 万人。花坪乡 面积 421 平方公里,人口 5.7 万人。建始县域古属巴子国地,三国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260)置县,隶属荆州;西晋太康五年(285)省后复置,属建平郡,仍隶属荆州;- 3 -北周建德三年(574)改置业州,隋大业初年(605)废州置县,属清江郡;义宁二年(618)复置业州;唐贞观八年(634)再废州,以县属施州;宋属夔州路总管府;元仍属夔州路;元末明初,明玉珍及子明升以四川为主,建立农民政权夏(1362-1371) ,建始随属。明洪武四年(1371)属湖广都司施州卫,二十三年(1390) ,拨卫入楚,县属夔

4、州府;清初属夔州府,乾隆元年(1736)至宣统三年(1911)属施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直属湖北省;民国 22 年(1933)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曾在官店口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先后成立乡、县苏维埃政府;民国 25 年(1936)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至 1949 年 11 月 4 日;1949 年 11 月 5 日全境解放,建始县隶属于湖北省恩施专署辖;1983 年 12 月 1 日,恩施专署更名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 年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仍为该州辖八县(市)之一。1984 年,全县设 9 区(猫坪、长梁、茅田、龙坪、高坪、三里、花坪、景阳、官店)2 镇(业

5、州、红岩) ,100 个乡、7 个乡级镇。1992 年,将茅田区所辖天生等 9 个乡从茅田区分离出来单独设天生区(1994 年改为天生镇) ,共设 10 区 2 镇,100 个乡、7 个乡级镇。1996 年实行区乡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撤销原 12 个区(镇) ,建立 7乡(长梁、茅田、龙坪、高坪、三里、花坪、景阳)4 镇(业州、红岩、天生、官店) ,将原猫坪区与业州镇合并,仍然称业州镇;原区辖乡镇改为管理区,全县设 78 个管理区。1997 年,高坪、景阳两区改称镇。2001 年 3 月,天生镇并入长梁乡,全县设 5 乡(长梁、- 4 -茅田、龙坪、三里、花坪)5 镇(业州、红岩、高坪、景阳、官

6、店) ,撤销 78 个管理区,将管理区改为办事处、片或工作组。全县设 407个行政村,3590 个村民小组。2003 年,县人民政府行文批准对业州镇、官店镇、龙坪乡、三里乡的行政村进行部分调整后,全县设368 个村(居)民委员会,3614 个村民小组。2005 年建始县辖长梁、茅田、龙坪、三里、花坪 5 个乡和业州、红岩、高坪、景阳、官店5 个镇,共有 368 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3614 个村民小组。总户数户,总人口人,其中城镇人口 7.48 万人,农业人口 43.29 万人。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有汉、土家、苗、回、满、蒙古、侗、畲、白、彝、维吾尔、朝鲜、壮、藏、瑶族等

7、 15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占总人口的 63.7%,少数民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36.3%。建始有众多的资源,其中许多资源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县境内硒资源出露面积近 480 平方公里,是国内连片面积最大、平均硒水平含量最高的富硒生物圈,土壤平均硒水平含量17.7ppm,有“富硒王国”之称;是全国优质白肋烟出口基地县,白肋烟常年种植面积 在 6500 公顷左右,年产优质白肋烟 10000 吨以上,其产品陆续销往美国、法国、日本、中国香港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烟草王国”之美誉;是全省的魔芋大县,全县 60%的耕地和 40%的可开垦荒地适宜种植魔芋,全县魔芋种植面积达 8 万亩,已形成芋角、

8、魔芋精粉加工生产线,产品销往香港、日本、东南亚- 5 -等地区;全县已发现的有开采价值的矿藏有煤、硫、铁、硒、铅、锌、铀、石灰石、陶土、硅石、耐火土、铝土、紫色砂岩、大理石、东湖砂岩、石英砂岩、五花岩、磷石、石膏等 20 种,占全县已发现矿产 109 种的 19%;占全州 60 种的 31%,开发前景可观。建始是全国 141 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优质无烟煤储量 1.98 亿吨,占湖北总储量的 32%;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生产、科研基地县,人工营造日本落叶松用材林达 20 万亩,建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和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 69.2%;是清江流域山羊重点产区和中国南方草场试验示

9、范基地,已建成全省最大的山羊饲养基地,目前山羊饲养量已超过 20 万只;是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 104 条,总长 853.65 公里。其中主要河流有清江景阳河段、野三河、马水河、太阳河、东龙河、闸木水河、刀龙河、伍家河、猪耳河等 10 条,其中流域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5 条。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 24.2 万千瓦,可开发量 9 万千瓦。截止 2001 年底,全县共建中型水库两座,小()型水库 5 座,小()型水库 8 座,堰塘 1334 口,人畜饮水池 5183 口,蓄水 9500立方米,修建渠道 281 条,长 354.6 公里,灌溉农田 4 万亩,

10、年发电 2 亿度,解决农村饮水困难 22.01 万人,治理水土流失 1048 平方公里,年减少水土流失量 201 万吨。 现有耕地面积为 37.49 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4.6%,人均占有耕地 1.1 亩,旱地占耕地面积 88%。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为9107.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3.4%,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公顷,现有待- 6 -开发土地资源 99579.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37.3%,宜林、宜牧面积较大,可供发展林、牧、特生产。第二章第二章 建始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建始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2007 年是建始县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

11、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园区推进战、旅游经济升温战、城镇建设突破战和移民迁建攻坚战“四大战役”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提高。一、一、 综综 合合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4.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6%,增幅比上年提升 1.1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4 亿元,增长 3.0%;第二产业增加值 4.9 亿元,增长 25.1%;第三产业增加值8.8 亿元,增长 13.5% 。全县

12、人均 GDP 达 5346 元,首次突破 5000元大关。三次产业贡献率快速提升。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4%,拉动 GDP 增长 1.4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7 -为 41.4%,拉动 GDP 增长 4.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45.2%,拉动 GDP 增长 4.8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去年的 46.3%下降为今年的 43.2%,下降 3.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去年的 17.7%上升为今年的 20.3%,提高了 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6.5%

13、,比去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受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影响,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全县累计CPI 比上年上涨 4.9%,其中服务价格上涨 3.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10.9%。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工业深层次结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后劲不足;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物价上涨过快,低收入群体生活仍较为困难;经济总体实力还比较弱,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压力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二、二、 农农 业业2007 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服业总产值万元,增长

14、 7.5%,其中,农业下降 0.3%;林业增长 38.1%;牧业增长 17.1%;渔业增长88.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 96.8%。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万元,- 8 -同比增长 5.0。全县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 56.4:2.4:39.5:0.1:1.6。全年粮食总产量 22.60 万吨,增产 1.2%;油料产量 1.16 万吨,增产 10.5%;烟叶产量 1.18 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 16.95 万吨,增产 0.1%;茶叶 571 吨,增产0.5%;水果 12410 吨,增产 25.3%;出栏牲猪 52.97 万头,增长10%;出笼家禽 62.05 万只,增

15、长 20.9%;出栏羊 9.8 万只,增长5.0%;水产品产量 159 吨,增长 40.7%。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达到 28 家,其中州级重点龙头企业 12 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1 家。新增魔芋、蔬菜、水果、茶叶等板块基地面积 4.5 万亩。年末,全县农产品“三品”认证总数已达到 46 个,其中有机食品 3 个,绿色食品 35 个,无公害农产品 8 个。 “农业三品”认证基地面积 20 万亩。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 20 多家,入会(社)的农户达 6120 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完成造林面积 3.4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 0.6 万亩,天然保护林 0.1 万亩,完成封山育林 3 万亩。积极推广农村清洁能源,新建沼气池13051 口,新办生态能源循环经济示范村 10 个。水利建设有效开展,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 515 万元,建成各类饮水安全工程 72 处,解决了 1.3 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捆绑 1514 万元资金用于 24 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新修通村水泥、沥青路 220 公里,村容村貌得- 9 -到了极大改善,示范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全年共落实包括义务教育、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