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发展前景预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13885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银行发展前景预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网络银行发展前景预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网络银行发展前景预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网络银行发展前景预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网络银行发展前景预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银行发展前景预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银行发展前景预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网网络络银银行行发发展展前前景景预预测测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在国际金融一体化、我国加入 WTO 的新形势下,银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那么开创创新业务是各银行的必然选择,其中创新业务网络银行将成为各银行发展的焦点,因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网络银行将成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网络银行 银行再造 风险监管 目前,从我国四大银行的这几年的改革发展看,虽然在贷款质量业务上、服务质量上、管理上有所改进,但改革的步伐远远没有跟上国际金融一体化、WTO 加入的新形势下的金融发展需求,难以抵御国外银行的抗衡,大部分银行

2、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银行业务,创新意识和创新业务不够,在激烈竞争的金融环境下,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开创创新业务这这张王牌。本文就此对创新业务网络银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网络银行又称互联网银行、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或在线银行,是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银行。美联储对网络银行的定义是:利用互联网为其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渠道,向其零售和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包括:存贷、帐户管理、金融顾问、电子帐务支付、以及其他一些诸如网络货币等电子支付的产品和服务。 由于网络银行是利用公共互网络作为传输载体,以单位或个人计算机及其他通讯工具为入网终端,使客户

3、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因此从 1995 年 10 月 18 日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成立以来,网络银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美国,网络银行的数量、资产、_2客户规模的增长都远远超过传统银行。1997 年开通网络银行业务的银行与存款机构达 400 家,1998 年增加到 1200 家,1999 年则猛增到 7200 家,到 2000 年,有近 40%的美国家庭采用网络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网络银行利润在银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已超过 50%。有资料表明,目前美国的网络银行数量,已占所有银行和储蓄机构总数的 12。同时,网络银行正在迅速向世界各国蔓延,到目前为止,欧洲

4、的网络银行达到 120 家,已有 1/3 的储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总金额约 1580 亿欧元。而在我国网络银行也呈上升趋势,1997 年 4 月,招商银行在我国率先开办网上银行业务。1998 年,招商银行又试行了“一网通”网上业务。之后,细分为“企业银行”、“个人银行”和“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三大部分,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1999 年 9 月 2 日推出支付业务全国联网,在全国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扩大网上商城。之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也开始向客户提供网上银行服务,部分在华外资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也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 网络银行大行其道的动因 网络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5、增长,许多国际银行纷纷选择发展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主要是趋于以下动因: 在金融全球化浪潮下,网络银行是国际银行业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以变革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国际银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银行开拓业务受到严重阻碍,促使金融机构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和提供便捷的服务手段,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高速发展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 提高银行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金融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证券、保险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强占市场份额,银行要在金融业独占鳌头,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因此寻找金融创新发展网络银行是拓展银行业不错的选择。据美国花旗

6、银行的一项统计表明,该银行网络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程度分别提高了 33%与 27%,这就预示着未来的银行业将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银行。 _3网络银行可降低营运成本。网络银行是虚拟银行,可不需要实际的营业场所,只需通过互联网就可实现银行有关服务,它的设置成本和管理成本远远低于传统银行的分支机构,在美国开办一家网络银行的成本约 100 万美元,而开办一家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成本为 150-2000 万美元,外加每年的附加经营成本 35-50 万美元。网络银行的综合成本占营业收入的 15%-20%,而传统银行则高达 60%。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统计,各种

7、客户服务渠道的平均每项交易成本有较大的差别,利用传统手段完成一笔业务的费用高达 1.07 美元,而网络银行的成本最低,仅有 1 美分。 网络银行是高效率的银行。网络银行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打破了传统银行分支机构所受到的时间和地理的局限,可为客户提供跨地区、全天候的服务。对客户来说,只要接入互联网,网络银行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网络成为现有银行业务服务的延伸和完善,使千家万户进银行转变为银行走进千家万户。这种服务包含更多的针对性、个性化和人情味,而且,网络可以方便地进行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这就为网络银行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网络银行是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必

8、然结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且网络银行可以实现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提供银行服务,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网络银行主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借助知识和智能,不需要柜台服务人员来完成金融服务,因此网络银行使传统银行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成为技术密集型企业。 网络银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所述,网络银行有传统银行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的出现无疑是一场革命,网络银行的发展打破了一百多年来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模式,这就要求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其组织框架和管理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造,需要一套能够适应和促进其发展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网络银行成为个性_4化

9、服务的主流。 从国际银行业的现状来看,网络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为: 从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看,网络银行的经营模式呈现多样化,其中主要是以传统银行拓展网络业务模式和纯粹网络银行模式为主要特色。传统银行拓展网络银行模式是指在传统银行基础上运用公共互联网服务,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交易处理服务,通过发展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等服务,即将传统银行业务延伸到网上,在原有银行内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采用这种模式主要是大、中银行为主。而纯粹网络银行模式,它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全新的电子银行,这类银行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交易都依靠互联网进行,这种模式又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建立独立的网络银行;二是以原银行为依托,成

10、立新的独立的银行来经营网络银行业务。对于这两种模式来说,各有利弊,前者能为银行树立自己的品牌,共享客户和业务资源,降低成本,容易受旧体制的束缚;而纯粹网络银行模式有价格优势、发展自由、不受传统银行体制束缚,但客户和业务需从头积累、抗风险能力差,这些模式的选择需各银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之经营模式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银行再造将成为网络银行的主要管理模式。网络银行是金融业的一种寻找发展的创新业务,原有传统银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已不适应网络银行的发展,因此,银行再造是改革传统的思维模式,已新的视角来思考银行的经营管理。银行再造是银行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客户为目标,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

11、从根本上对银行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重新设计,以期在成本、质量、客户满意度和反应速度上有所突破,使银行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从而使网络银行可获得长远的发展。 可视化、移动化与一体化将成为网络银行的主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得以重新设计,可视化、移动化与一体化将成为网络银行的主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从而使银行进一步加快了向业务综合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化的发展。 网络的安全性和风险监管是将受到网络银行更多的重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风险管理,无论在风险来源和性质上还是在风险管理技术上,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措施在多变的金融

12、环境中又要求尽_5可能的迅速。因此风险管理和监管变得日益重要,同时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对其安全性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当然,网络银行在世界各个范围内蔓延,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互联网项目实施中的风险问题、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纯粹网络银行经营结构的局限性问题等等,毕竟网络银行自产生至今还不到十年的时间,这些问题将随着网络银行不断走向成熟而得到解决,它将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