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9753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中中央央广广播播电电视视大大学学20052006 学学年年度度第第一一学学期期“开开放放专专科科 ”期期末末考考试试法法学学专专业业法法理理学学试试题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 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放专科 ”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10 分 )1.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具体说,就是由自发的_调整发展到自觉的_调整。2,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即_3.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_4。法的创制的的最后一个阶段是_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2

2、分,共10 分 )1.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 )。A. 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 执 法 必严 D.违法必究2.法律、法规中关于该法何时开始生效的规定,属于( )。_2A. 一 般 性规范B.定义性规范C. 原 则 性规范D.业务性规范3. 一 国 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做的分类称为( )。A.法学体系 B.立法体系C.法的体系 D.法的部门4. 法 律 规范与法律关系相连接的中间环节是( )。A. 法 律 权 利 B.法律义务C. 法 律 事 实 D.法律意识5. 通 过 对法律条文的文字排列、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和上下文关系等方面的分析,

3、来理解和阐明法律的含义的一种方法是( )。A. 语 法 解 释 B.逻辑解释C. 系 统 解 释 D.历史解释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 分 .共 10 分 )1.勒内 达维把当代各国法律划分为三大法系,即( )。A. 资 本 主义法系B.大陆法系_3C. 英 美 法系 D.社会主义法系2.我国法律调整对外关系的基本方式有( )。A. 通 过 缔结或参加大量双边、多边国际协议来促进国际关系领域的各方面的合作B. 当 国 内法与国际法发生某种矛盾时,采取国际法优先的原则C. 当 国 内法与国

4、际法发生某种矛盾时,采取国内法优先的原则D. 通 过 国内法调整涉外关系,并使国内法与相应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相衔接3.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 )。A. 法 律 调整的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C. 法 律 调整的原则D.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4.社会主义法治基本要求是( )。A. 有 法 可依 B.有法必依C. 执 法 必严 D.违法必究5.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 )。A. 对 事 效力 B.时间效力C. 空 间 效力 D.对人效力四、名词解释(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法律意识2.法的实现_43.法典编纂4.违法行为5.法律监督 (狭义 )五、问答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 )1.法的本质

5、。2.法与道德的区别。3.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4.法的适用的特征。-以下是答案解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 ”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10 分 )1.个别性 规范性2.法的历史类型3.意志行为4、法律的公布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 号 内 。每小题2 分,共10 分 )_51. A 2 . D 3.D 4. C 5.A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 的 括 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

6、小题2 分,共 10 分 )1. B CD 2 .A B D 3.A B 4. A B C D 5.B CD四、名词解释(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 法 律 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2. 法 的 实现,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3. 法 典 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4. 违 法 行为,是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5. 法 律 监督 (狭义 ),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权限,对

7、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五、问答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 )1. 法 的 本质。(1) 第 一 层本质,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_63 分 )(2) 第 二 层本质,统治阶级的意志确认人们某项行为是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不是随意的,实际上是被历史地、阶级地规定了的行为自由和责任的反映。3 分 )(3) 第 三 层本质,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受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4 分 )2. 法 与 道德的区别。1) 二 者 调整的范围不同。法律只调整根本的或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道德调整大部分社会关系。2 分 )(2) 二 者 制定和实施的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

8、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由社会习惯、舆论等确立,依照社会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2分 )(3 )二 者 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以法律规范性文件表现;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和舆论中。(2 分 )4) 二 者 对人们的要求不同。法律要求人们的行为合法 ;而道德则要求人们的内心和思想的高尚。(2分 )(5) 二 者 产生和发展的前途不同。法律会消亡;而道德则会继续发扬和发展,成为社会生活准则。(2分 )_73. 法 律 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1) 主 体 。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4 分 )2) 内 容 。 法 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在法律上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3 分 )(3) 客 体 。 法 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3 分 )4. 法 的 适用的特征。(1 )法 的 适 用 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2 分 )2) 法 的 适 用 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2 分 )3 )法 的 适 用 是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2 分 )(4 )法 的 适 用 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 (2 分 )5 法 的 适 用 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 制裁。 (2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