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说课稿2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7104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说课稿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州园林》说课稿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州园林》说课稿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州园林》说课稿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说课稿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说课稿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说课稿说课稿 2苏州园林说案一、说教材: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 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 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 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 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 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

2、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 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 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 样性;(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 的感情。三、说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

3、趣和培养获 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 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 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一)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 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性。(二)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 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

4、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 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 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三)情境教学法: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 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2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 。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 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 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重庆夜景录像) 、投影仪等, 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

5、学效果。因为心 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 收到 1+1=3 的效果。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 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 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 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 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四、说教学程序: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把握事物

6、特征,掌握总分结构。 )(一)课前预习: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二)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 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 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 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 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 (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 的苏州园林 ,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

7、具体情况, 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三)分析理解,这是突出重点的环节,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达 成目标,并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1、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2、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3、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 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 力。4、提问:A、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评价 “标本” )B、 “标本”一词怎样

8、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 影响)C、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 犯片面性的错误?(通过此问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转入下一步骤。 )5、解题、简介作者和文体,同时回答上一问题。 (要点:作者去过有代表-3性的园林,深刻了解其特征;这是为摄影集写的序,苏州园林具体的风貌照 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异中求同,在第一二段点出其总特点及其表现,下文 即分别介绍。文章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便于有条理地准确说明。 )这一步充分利用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新课导入后的 5-7 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期,是教学的黄金阶段,但最优秀的

9、学 生也超不过 15 分钟,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 将简介作者等情况放在重要的朗读、熟悉课文之后,使教学重点尽量放在黄金 阶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时变换活动方式,用生动有趣的介绍使学生消除疲 劳,以饱满的精力投入下一黄金阶段的学习。 6、提问:A、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引导分析第二段,抓全文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 ”投影板书“图画美”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 ,理 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 )C、第三、四、五、

10、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 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 )7、教师示范分析第三段:A、学生齐读;B、分析:用了比较说明,分说布局特点, (投影故宫、西方园林的照片,进 行比较:对称与不对称) 。还用了比喻说明,以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来说明苏 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对称。8、学生讨论分析四至六段。 (与第三段一样是分说,并且是主要表现总特点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详写。 )9、提问: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引导理解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 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投影板书

11、。 )10、学生讨论明确: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写。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总分、从主要到次要都是逻辑顺序。 )(五)迁移练习:1、放鸟瞰新重庆录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绍重庆夜景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结构顺序。2、学生讨论,拟出写作提纲;3、抽学生念提纲,教师评点、板书(附后)4、要求课后完成作文,不少于 400 字。(六)教师利用板书总结,突出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给 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一步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下课前 3-5 分钟) , 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能使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 中留下清晰印象,而这首次印象对知识的巩固和保持意义重大。五、说板书:学生一般学说明文感觉枯燥,兴趣不大。而本文文笔优美,苏州园林的特点 又是图画美,因此课文板书打破惯例,设计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见优秀 板书设计集 ) ,用形式美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写作板书扣住了重庆夜景总特 点,也突出了分说的两个方面,便于指导学生写作。-4附板书二:地 势 高 低 起 伏楼 宇 依 山 而 建山 城重 满 城 璀 璨 星 灯 辉 映灿烂辉煌庆 漫 天 星 汉 瑰丽 壮 观夜 依 依 两 江 环 抱 道 道 彩 虹 飞 跨立体图画景 桥 灯 明 珠 串 串 车 河 宛 如 游 龙江 城万 家 灯 火 满 江 波 光相 映 增 辉 流 光 溢 彩重庆育才中学 孙成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