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亭中学高三模拟试题2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5135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枫亭中学高三模拟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枫亭中学高三模拟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枫亭中学高三模拟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枫亭中学高三模拟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枫亭中学高三模拟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枫亭中学高三模拟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亭中学高三模拟试题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8 页2009 年枫亭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卷(二)年枫亭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卷(二)(满分满分 150 分分 150 分钟完卷分钟完卷)一、古代诗文阅读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分)(一(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 分)(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2)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 (师说)(4)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劝学)(二(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5 分分)阅

2、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鸣机夜课图记鸣机夜课图记蒋士铨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 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楼状。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

3、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可托乎!”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

4、“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第 2 页 共 18 页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朱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已,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

5、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九,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注夏楚:打。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十八归先府君 归:归来,回来 B母工纂绣组织 组织:纺织、编织C即

6、怒而弃之 弃:不理睬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 延:邀请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3 分)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母辄携儿立席前日:“幸以此儿为念!” 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A B C 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 分)(1) 儿一,不肖,妹何可托乎? (4 分)(2) 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 (5 分)(三三)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6 分分)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诗后问题。(6 分)春居杂兴春居杂兴宋宋王禹偁王禹偁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

7、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第 3 页 共 18 页系任所有感而作。(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3 分)(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分)(一一)文学名著阅读文学名著阅读(10 分分)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宝玉神志不清,贾府决定给宝玉娶亲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怕宝玉承受不了,便把宝玉和黛玉交往的情形告诉了王夫人。贾府感到为难,王熙凤献了

8、个掉包儿计,在贾府公开宣扬宝玉要娶黛玉。洞房之夜宝玉虽然不太高兴,但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红楼梦)B有一天,堂吉诃德和桑丘来到一处张灯结彩的村庄,原来是财主卡麻丘夺走了青年巴西琉的情人季德丽亚,正准备举行婚礼。此时巴西琉赶回,一边指责季德丽亚负心,一边拔剑刺入自己心窝。堂吉诃德忙上前救护。巴西琉请求临死与季德丽亚举行婚礼,堂吉诃德也帮忙说情。不料神父刚宣布他们为夫妻,巴西琉就好了。原来他受伤是假装的。(堂吉诃德)C住在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重新恢复了希望。一天早晨,她走到屋顶边上,从圆形圣约翰教堂的尖顶上方俯视广场。她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弗比斯正勒马驰过广场。看到爱斯梅拉达这般想见卫队长,卡

9、西莫多就自告奋勇地去找他,可是弗比斯对此不屑一顾,策马远去。巴黎圣母院D.得知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民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家)E.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他从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萨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加尔拉斯果得

10、知后,便化妆成“镜子骑士”,在半路去拦截他。结果,加尔拉斯果的马绊了一跤,反而被堂吉诃德冲倒马下。这一胜利使堂吉诃德得意非凡。(堂吉诃德)第 4 页 共 18 页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 l00 字左右)(5 分)(1)在审问爱斯梅拉达的法庭上,像条鳄鱼的那个法官站了起来, 说:“肃静!法露黛尔妇人,魔鬼给您的银币变成的枯叶,带来了没有?” “带来了,大人,”她答道。枯叶在大厅里转了一圈。请问这枚“银币”的来历是什么?在审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2)红楼梦中,黛玉死后人们都不敢把她的死讯告诉宝玉,是谁首先把这事告诉宝玉的,这人为什么这样做,结果如何?(二二)文化经典阅读文化经典阅读(6 分分)8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注:讪:毁谤。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徼:抄袭。(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3 分)子路曰:“

12、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朱大可朱大可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 1500 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与此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 年版),其间列举了 19 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公民出国时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第 5 页 共 18 页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

13、的争吵,如此等等。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是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

14、“礼仪之邦” 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远为重要。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更与所谓“资产阶

15、级思想”无关,而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早在 80 年代,就已出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以政治正确方式展开“精神文明”教育,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近年以来,第三代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礼貌程度,却还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政治灌输方式,易于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和伪饰。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在 GDP 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跌落,并有归零的第 6 页 共 18 页危险,而我们竟然对此毫无警觉。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但没有任何一种现成药方,能够挽救这濒死的教养。西方人费了三百年才养成的事物,我们要耗费更多的年份去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