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视角的企业利润质量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97228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不同视角的企业利润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不同视角的企业利润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不同视角的企业利润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不同视角的企业利润质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不同视角的企业利润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不同视角的企业利润质量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于不同视角的企业利润质量分析【摘 要】 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决定了某一期间的利润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可持续性;利润带来的资源并不一定具有确定的可支配性。因此,利润质量分析既要反映会计利润与真实利润的匹配程度,又要在相关收入来源方式、利润结构和现金流量相关度等不同视角得以体现。 【关键词】 利润质量; 利润结构; 现金流量相关度 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会计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对企业经营者进行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但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决定了某一期间的利润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可持续性、利润带来的资源具有确定的可支配性。此外,企业经营者出

2、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运用各种手段调节利润、粉饰利润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并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人们在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对企业利润质量的分析。 一、利润质量的界定 一般而言,利润质量(亦称收益质量)就是指利润的含金量。目前学术界对利润质量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首都经贸大学张新民认为,利润质量是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质量。二是陕西财经学院吴华茵认为,收益质量指会计收益与真实收益的匹配程度。三是江西财经大学余新培认为,收益质量是指报表被认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损益表损益数额能由报表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程度或放心使用的程度。四是长沙

3、理工大学冯丽霞认为,狭2义的利润质量表现为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广义的利润质量表现为企业各会计期间利润持续发展的稳定程度和企业未来经济增长趋势,是整个企业生存周期中一定质量收入与一定质量成本(费用)的差额。五是广州商学院艾健明认为,收益质量是指在谨慎的、一致的财务基础上,一家持续经营企业在某一时期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以上对利润质量的界定主要是从会计利润(收益)与真实利润(收益)匹配程度和会计利润与实际现金流量匹配程度角度揭示了利润质量的一些基本特征,但都不够全面。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 1989 年 7 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框架中对会计报表的质量特征

4、做了说明,它将质量特征定义为: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性质,即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因此笔者认为,利润质量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利润的内在信息质量。它主要体现为企业的会计利润与真实利润的匹配程度以及会计利润的实现是否伴随着相应的现金流入。二是利润的外在报告质量。它主要反映的是利润表是否具有中立性、可理解性和及时性。 二、企业利润质量分析的不同视角 (一)相关收入来源方式 收入的定义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企业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利润表取消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既适应了当前企业经营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也避免了人为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

5、。但从利润质量的角度来说,健康的利润应当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其创造的利润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因此,在利润质量的分析中,应首先看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经常性业务收3入还是非经常性业务收入,非经常性业务收入虽然也会为企业带来利润,但往往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不会对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此外,集团化经营条件下的关联方之间有可能为了“包装”某个企业的业绩而人为地制造一些业务,这就使得信息使用者必须关注以关联方销售为主体的营业收入在交易价格、交易的实现时间等方面的非市场化因素。 (二)利润结构的影响 如前所述,企业的利润应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

6、创造的利润。但由于利润表基本理念的变动,公允价值的确定、投资收益的高低等也将影响企业当期营业利润。鉴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特殊性,我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仍然持谨慎态度,只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在进行利润质量分析时,应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能够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难以确保其可靠性。此外,依靠公允价值带来的利润是暂时的,而且会受到很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应该包括获利动机、扩张动机、分散风险动机和控制动机,其中获利动机(即获取投资收益)应为核心动机。但在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企业为避免摘牌

7、需要扭亏为盈,或为获得增资配股资格而保持盈利势头的关键年份,往往会出现营业利润与投资收益的变动趋势呈互补性变化的态势,此时的投资收益(其实是泡沫利润)充当了调节利润的“中流砥柱”。因此,分析投资收益的质量,主要是分析投资收益有无相应的现金流量支撑和关注这种忽高忽低的非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在企业的销售规模和营销策略等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销售费用的变化也不会明显。但也不能排除销售费用率上升的情况,这可能反映了市场竞争环境的严峻(如大量的广告费投入),也可能反映销售费用支付的浪费和无效(如开4辟新的销售市场失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一样,也应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降低。甚至在某种情况下,

8、变动性管理费用(如研发费用、职工培训费用等)还会不降反升。财务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借款的规模、利率和期限。借款期限通过利率来影响财务费用,而利率又是不可控因素。如果企业要增加利润,唯一的途径就是压缩借款规模来降低财务费用,但借款规模的缩小是否会限制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这是在进行利润质量分析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尽管营业外收入这些小项目对利润不会产生主要贡献,但也不能忽视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利润质量的影响。债务重组收益由原来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营业外收入,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这就给企业带来利润飞升的契机。特别是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企业,可以由此获得巨额利润,提高每股利

9、润。作为企业利润的构成部分,这些非经常性损益的可靠性却有待考证,这就需要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债务重组的披露。 (三)现金流量的相关度 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的,销售一旦实现并确认,不管是否收到现金都会在账面上体现为收入,并由此带来利润的增加。这样的会计处理给企业管理当局留下了相当大的盈余管理空间。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量是按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确认的。伴随着现金流入的利润质量更高也更可信。所以,从利润与现金流量的相关度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检验企业的利润质量。在现金流量表中的三类现金流量,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为重要,它反映了企业利润背后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入支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可据此对企

10、业的利润质量作出基本判断。因此,人们经常用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或称为盈利现金比率)来评价利润的质量。 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5该指标能反映会计利润与真实利润的匹配程度,对于防范人为操纵利润而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至关重要,因为虚计的账面利润不能带来相应的现金流入。一般认为,该指标的数值越高,说明企业利润与现金流量的相关度越高,利润的质量也就越高。然而,该指标存在着分子分母不配比的问题。分子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差,是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而分母的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它不仅包括营业利润(“应收账款”、 “投资收益”亦

11、在其中),而且还包括营业外收支。因此,该指标的高低尚不能说明利润质量的高低。 笔者认为,分析企业的利润质量,运用营业利润现金比率较为妥当。 营业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能更真实地反映营业利润的收现程度,能更客观地分析企业利润的质量。但应该指出的是,该指标的分母(营业利润)还必须注意与分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间的趋同性,即两者包含的基本项目应该相同。我们知道,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在计算口径上已经减除了当期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和财务费用,而没有减除企业的所得税费用。此外,投资收益也作为加项进行计算。但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不反映固

12、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却减除了企业支付的各种税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31 号现金流量表规定,对企业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列为筹资活动项目,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则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只有将营业利润调整为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口径大体一致,该指标才具有可比性。 调整后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 由此可以判断,调整后的营业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接近,说明6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的质量就越高;调整后的营业利润越大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说明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的质量就越低,企业利润中存在的潜亏风险也就可能越大。【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秀丽,张新民.企业利润结构的特征与质量分析.会计研究,2005 年第 9期. 2 穆林娟,余艳,刘桂芳.解读新准则体系下的利润表.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7 年第 4 期. 3 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4 张新民,等著.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与管理透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 吴丽君,陈纪南.收益质量特征体系探析.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 年第 5期. 6 周浪波,杨琼.会计收益的质量特征探析.事业财会,2002 年第 5 期. 7 何华,干胜道.盈利质量分析.会计之友,2006 年第 9 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