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574221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安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临安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临安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临安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临安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安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安市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临临安安市市农农业业特特色色经经济济发发展展模模式式分分析析摘要 浙江省临安市是典型的山区县,该市立足于本地山区特色,成功地发展山区农业特色经济,开拓了一条新型的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引导和扶持发展竹笋、山核桃、花卉等农业特色产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同步发展。本文旨在总结临安市发展农业特色经济中可取之处,为其他具有类似资源和地理特点的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临安市;山区;农业特色经济;休闲农业 一、引言 临安市位于浙江西北部,东邻杭州,西接黄山,南连富阳、桐庐和淳安,北靠安吉,地域面积 3126.8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2689 平方公里,占 86.2%,森林覆盖率

2、 76.6%,是浙南典型的山区市。临安市有“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之称,并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市,全国优秀旅游市。临安市政府一直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名市、经济强市为目标,一方面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发展区域特色农业,通过实施“东竹西果“的区域布局,培育了竹笋、山核桃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该市环境质量,政府借机引导群众进一步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凭借与杭州毗邻的地域优势,临安市成功地发展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旅游业,成为了杭州的后花园。临安市走上了特色农业促环保、生态优势促经济的良性发展之路,该市作为典型的山区市,其成功经验具借鉴和推广

3、意义。 二、临安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一)立足本地区资源优势,逐步做大做强传统农业产业 农业特色经济的特色来源于自然环境、资源、技术、文化等因素。临安市是典型的山区市, 九山一分田,山多田少,临安市正是立足于其丰富的山区_2资源特色,规避农地较少的发展瓶颈,深入挖掘传统产业,重点发展了竹笋、茶叶、蔬菜、瓜果、山核桃、畜牧、花卉、苗木八大产业,形成了“东竹西果、南桑北菜“发展格局,2004 年实现农业产值 18.3 亿元,目前产值超过全市总产值 77%,占农民收入构成的 80%。 在发展重点农业产业过程中,临安市特别重视对其山区自然资源的利用。1重视高效益特色经济林木发展 山核桃、香榧是我

4、国特有经济树种,也是临安市最具特色的经济林木。临安市政府看到了这两种高档经济林木的开展潜力,因此将发展山核桃、香榧等特色经济林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来抓。在开发原有山核桃、香榧等野生经济林木的同时,政府鼓励和扶持农民加大经济林木的种植。2005 年临安市山核桃面积 40 余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 40,产量占总产量的49.8,山核桃生产经营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核桃主产区 13012 户收入超万元,2159 户收入超 5 万元,农户收入的 70%以上来源于山核桃,山核桃已成为浙西北山区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支柱。 2促进竹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临安作为典型的山区市,

5、其境内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现有竹林面积 99万亩。但是由于不合理的高强度经营,导致大量竹林退化、污染严重、病虫危害大、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竹农生产积极性和经济收入。因此政府加大了在竹产业上的投入,通过对重要竹品种-雷竹的退化机制研究,促进退化林地的改造,同时深入研究和选育新竹种,开发了观赏竹的种植和繁育,并加大了竹产品加工工艺的研究投入。通过努力,临安市成功地开拓了竹笋产业发展空间,既保持了原有的竹产业规模,使临安成为全国最大的菜竹篮子,全国水煮笋加工出口最多的县(市),也保障了临安竹产业的可持续和新型化发展。 3促进其他农产品的山区特色化发展 在将山核桃、竹笋等产业培育成特色

6、主导产业的同时,临安市因势利导,利用山区的特有优势,推出了高山蔬菜、高山花卉苗木等项目的开发。 临安市内海拔在 500700m 的农田面积有 682.6hm2,海拔 700m 以上的农_3田面积有 153hm2,累计 835.6hm2。而海拔 500m 以上山区为夏季冷凉区,是发展高山蔬菜和花卉的理想区域。由于紧靠沪、杭、甬、宁等大中城市,临安具独特区位优势,为高山林特产品的营销提供了方便。目前临安发展的高山蔬菜有番茄、四季豆、四季香菜、菠菜、辣椒、莴苣、日本生菜、西芹、马兰头等大众菜、优细菜以及蕨菜、香椿等特色菜。高山蔬菜质优、天然的优势既补充了大中城市“夏淡“、“秋淡“市场,又迎合了目前饮

7、食上的环保要求。而在海拔 800 米以上的农地,凉爽的气候非常适宜生产反季节盆花、鲜切花和优质种球。目前临安此类农地有近万亩,发展了以石斛兰、一品红、仙客来、大花蕙兰、蝴蝶兰等为主的高山反季节盆花,以球根花卉百合、唐菖蒲为主的高山种球繁育及其鲜切花栽培,以及以三色堇、一串红等为主的高山播种育苗培育的反季节花坛花等。临安高山花卉业的发展是农业特色经济的一条新路子,已成为农民就业和创收的新渠道。 此外,临安在畜牧业发展上同样利用了山区特色优势,走“林牧复合“之路,在森林中生产绿色动物产品。如“森林牧业“基地潜川镇,发展了森林散养蛋鸡和竹鸡、黄麂,并将猪、鱼、鸡的养殖结合起来,走生态养殖之路。新的养

8、殖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结构的集约化饲养模式,并能合理利用山区的闲置山地、林地、荒田、山塘、水库等自然资源,有利于生产出绿色、质优、价高的动物产品,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以科技为依托,走农业生态经济产业化之路 通过政府的引导,临安市确立了立足山区特色,发展山区农业特色经济的方向。但是对于传统产业如何提升与优化、如何发展环境友好型新型产业是临安发展山区特色经济过程中两大问题,这也是国内山区县市的共性问题。在实践中,临安市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依托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山区农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众多问题,使农村和农民真正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利益

9、。 1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重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林木和竹笋是临安传统特色产业,在迅速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技术瓶颈。如山核桃生产存在缺乏新品种,树木躯干高、难以采摘,童期长导致培育期间加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山核桃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_4以及山核桃林地水土流失等,影响了山核桃产业的提升;香榧栽培品种单一、繁殖技术落后、造林成活率低,以及生长周期长等问题也限制了其规模化栽培。而竹笋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竹林的退化问题。 为了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临安市围绕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开展了多项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 首先,重点研发与推广山核桃新选品种、拉枝整形矮化、生态培育等技术

10、,同时,推广应用榧树高接香榧技术,大力发展香榧。推动了临安山区特色经济林栽培良种化进程,实现生态、高效、安全栽培。此外,还对经济树木产品的深加工以及附属产品的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以加工业带动栽培,为经济林木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次,针对雷竹的退化,提出包括品种更新、土壤改良等相应的改造措施,建立了雷竹改造示范基地。同时还开展了夏、秋季优良笋用竹繁育和推广,观赏竹的繁育和推广,开发了笋加工产品产业化的相关技术,对笋产品的杀菌工艺作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的开展和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竹产品质量,并为竹产业扩展了发展空间,有利于竹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此外,集成农林复合经营技

11、术、节水灌溉技术等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对提升与优化传统产业也起到了明显作用。 2构建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 我国山区经济发展往往受制于农村科技信息化程度低,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科技意识等因素。因此构建有效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有效转化对山区特色经济的开发和壮大尤为重要。 临安市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点,紧密结合了主导特色产品的发展需要,形成了多元化、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 (1)建立了一系列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如山核桃产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市级牧业、竹笋、竹制品等 5 个科创中心。同时还形成了大量民间科技服务组织和名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挥这些组织的人力和技术优势,有

12、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并提高了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_5(2)初步形成了由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下属农技服务机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农业主导产业协会与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等五部分组成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目前临安拥有各类龙头企业近 50 家,农业、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 20 余个。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立,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平台,促进了特色经济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3)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中融入了各方力量。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的基础上,临安市还通过农村科技信息网络的媒介作用,构建了以高等院校为技术

13、依托,政府、农民、科技人员全方面参与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特派员制度以及培养农民技术员等途径,开创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民培训、教育机制和方式,较为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学素质、实用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出一大批科技意识强、懂技术、善创新、会经营的现代科技型农民。 (三)延长山区特色经济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1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地方特色产品的名牌建设 在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同时,与之配套的加工业在临安也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形成了生产和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2002 年全市已有 700 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值达到 30 亿元,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二产比重上升到 80.2%,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就有 34 家。 随着临安农特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品牌意识日渐加强。政府和企业均加大了对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成功打造了临安市山区特色产品的地方品牌,使临安山核桃、笋制品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发展农业休闲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由于经济林木、竹笋等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减少了对林产品的依赖,临安市的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