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教育-传播学整理2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573948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祥旭教育-传播学整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祥旭教育-传播学整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祥旭教育-传播学整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祥旭教育-传播学整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祥旭教育-传播学整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祥旭教育-传播学整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祥旭教育-传播学整理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祥旭考研辅导学校北大,清华,人大,中传,新闻传播考研辅导班 1新祥旭教育-传播学整理 2各种媒介的本体特征(一)报纸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的公开发行的定期出版物,一般以散页形式连续 出现。是最早出现的新闻媒介 特点:是视觉媒介,通过印刷文字传递信息。是报纸最大的特点,区别于其他媒介的 最明显特征;保存性强;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时效性差;主要借文字传播,要求 受众有文化,限制受众范围,感染力比广播、电视弱。 传播手段:一般以平面空间的形式展示给读者,手段包括版面、图片、文字。 生产过程:采写、编辑、排印、发行、还要注意受众反馈。 (二)杂志基本同于报纸。只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目

2、标对象更为准确,保存周期更长,重复阅读率更高。可以彩色印刷,形象、逼真。 (三)广播 用电子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媒介,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向广大地区传 送声音和图像。 特点:听觉媒介;时效性强;影响面广;选择性弱;保存性弱。 传播手段:声音是唯一手段,包括语言、音响、音乐。 (四)电视 最大众化,最具传播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借用电子技术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 传播媒介,通过光电转换和电子显示屏技术将声像传到各地,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高度 发展的产物。 特点:1、视听合一,是电视与其他媒介最主要区别,电视的优势所在,运动的画面 适应了人的生理特性;2、有很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因此具有

3、说服力和感染力; 3、时效性强,这是电子媒介共同特点;4、保存性、选择性差。 传播手段:多种手段综合,以运动画面为主。施拉姆选择的或然率公式选择的或然律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 报偿保证指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者的需要的程度,费力程度指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 径的难易状况。人们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是根据传播媒介及传播的讯息等因素进行的, 人们选择最能充分满足需要的途径,而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能够最方便 而迅速地满足其需要的途径。有助于实现媒介具体目标,要使或然律提高必须关注受众 和选择者的需要和习惯。 其内容包括:1、传播方式的易得程度;2、传播方式的吸引力;3、传播内容的感染力; 4、选

4、择者的目的差异;5、选择者的传播习惯;6、媒介的传播技能。媒介价值就是媒介所具有的满足社会需要的素质的总和,是客观事物属性与社会需要的统一。新祥旭考研辅导学校北大,清华,人大,中传,新闻传播考研辅导班 2包括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社会功能和媒介现实),是媒介分析的宏观内容 媒介现实,是指媒介正日益扩大而不是缩小我们的见闻,但媒介带给我们的是经过 它转述的世界,而不是现实本身,创造了非个人客观环境的、经过加工转述创造出来的 媒介环境。媒介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媒介的文化价值,研究媒介文化实际上就是研究传播媒介与文化 及其变迁之间的关系。 三种理论模式:1传播媒介是文化表述的工具。传播媒介

5、反映文化及其变迁,传播 媒介的符号表述的内容与形式是对一个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的反映,因此,我们通过系统 地分析传播媒介的内容,就可以了解它所代表的处于特定社会和历史阶段的文化; 2传播媒介是文化传送的工具。传播媒介影响文化及其变迁,传播媒介将文化观念 和行为传送出去,影响人和社会; 3传播是社会文化仪式和文化的生存与再生。传播媒介容纳文化及其变迁,传播活 动是人们交往的一种仪式,其作用在于处理和创作符号,定义一个人们活动的空间和人 们在这一空间扮演的角色,使得人们参与这一符号的活动,并在此活动中确认社会的关 系与秩序,确认与其他人共享的观念和信念。受众受传者是传播行为的接受者,是传播活动中信息流

6、通的目的地,是传播活动的产生 动因之一和中心环节之一。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即受传者,或称阅听者,是对大众媒 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具有多、杂(多样)、散、匿的特点。受众是大众传媒积极主动参与 者和反馈源。分为一般受众、专门受众,或分为读者、观众和听众。 大众传播受众本身的特征为: 、 由有共同经验的个人组成,但表现特征不同; 、 受人际传播与社会联系的影响;按现实和自身习惯有意识的选择信息, 、 成分复杂,不断变化 、 个人心理结构差异造成对信息的选择、认知均有不同 、 传者对受众了解间接而笼统。 受众的动机:1、获取信息,认识外部世界;2、娱乐消遣,满足精神、情感需求;3、获取 知识;4、此外

7、还有满足特殊心理需要,增加共同语言,寻找认同感等。 受众权利:1、通过传播获知信息或知情权;2、使用传媒进行交流的权利;3、受众享有 讨论的权利;4、受众在受到新闻侵害时有要求补偿的权利。选择性心理受众在选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选择性因素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干扰, 传播者要想提高传播效果,就必须设法减少选择性因素的干扰。 (一)选择性注意 是指受众由认识结构、社会类型和社会联系所产生的,与这些因素有关的媒介内容 注意力的方式。媒介:一般选择自己习以为常和喜爱的媒介;内容:一般选择能够支持其 信念和价值观的信息,以减少认知上的不和谐;形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取向。新祥旭考研辅导学校北大,

8、清华,人大,中传,新闻传播考研辅导班 3传播者要想使自己的传播内容受到注意,可以改变传播形式,强化和更新传播内容, 具体可以把握这些原则:1、信息具有显著性和对比性、易得性;2、形式灵活多变;3、要考 虑到受众对媒介的接触习惯不同。 (二)选择性理解 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受众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媒介内 容。受众对信息理解的过程,也是将信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加入主观因素。 传播者应:1、尽量消除或减少造成受众理解偏差的可能,信息编码清晰准确;2、尽量 减少有人曲解信息后再作二次传播的可能,提高信息被受众接受、理解的质量。 (三)选择性记忆 指受众往往只记忆对自己有

9、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是在 受众心理需要、态度、情绪、信息传播环境、传播形式和刺激强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受众的逆反心理:受众的逆反心理:是受众对外来的威胁到自己态度体系的信息产生的一种抑制心理。 表现形式:对该信息不予理睬;驳斥外来的论点;歪曲或从相反方面理解外来信息的内容; 贬损信息来源;寻求社会支持自己的态度体系。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心理因素,一方面是受众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心理和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因 为受众生活在不同团体中,需要同环境保持一致,得到认可与接纳,以采取与大多数人 相一致的心理或行为。所以,受众

10、在接受媒介的传播内容时还要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一种随大流的心理状态的理论。就是受众在传播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 群体压力而在认识、行为和观点等方面发生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变化。形成从众 心理的根本原因是群体压力,群体为保持其共同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关系状态的稳定,有 着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群体意见对个体所形成的压力过程为四个阶段:合理辩论好言相劝围攻抨 击隔离排挤。 利用从众心理,为传播目的服务的方法:1、控制群体规模,在一个小组内向为数不 多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比向大多数进行的松散性的传播效果好;2、增加群体合力, 群体合力越大,成员越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行为;

11、3、提高群体信息的权威性;4、考虑到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有关受众的五种主要理论(一)个人差异论 以“刺激反应”理论为基础,霍夫兰首先提出,德弗勒修正后形成。认为,媒介讯 息包含着特定的刺激,这些刺激与受者的个性特征有特定的相互作用,由于每个人在需 要、信念、价值观、态度上不同的认知结构,世界上没有完全同样和一成不变的传播对象。 相同的大众传播内容在受者之间之所以产生不同效果,是由于受众的个人条件、社会关 系不同,而其中个人差异最为重要。个人差异论最大的发现在于“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理解”。 (二)社会分化论 是对个人差异论的修正,也叫社会类型论或社会范畴论。前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新祥旭考研辅导学校

12、北大,清华,人大,中传,新闻传播考研辅导班 4后者则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强调个人的社会群体差异,由赖利夫妇首先提出。受众生活 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在行动时必然受到群体规范和压力的影响,由于社会分工产生的 不同行为方式,不同社会类型的成员趋向于选择不同的媒介内容,并以和其他社会类型 成员不同的方式来解释同一信息,并采取不同的行动。对个人产生作用的群体是基本群 体和参照群体。基本群体是长期持续的、亲密的群体,如家庭,参照群体是个人在其帮助 下可以确定自己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群体。大众媒介应考虑到不同群体对信息接收的差异。 (三)社会关系论 强调群体关系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认为受众所属团体的压力对于受

13、众接受信息时 的态度及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媒介通常难以改变人们固有的信念。最早来源于拉扎斯费 尔德的伊利县调查。受众作为个体均有不同的生活圈,受其约束影响,很多受众接受的 信息都是经过此生活圈解释和过滤了的,人们接受那些与本团体意向相符的信息,并以 本类型人典型的方式来接受 之。当有信息攻击该团体观点时,成员就会排斥传媒,或者 削弱甚至改变其传播效果。传播媒介必须认识到,受众不会接受媒介的操纵。 (四)文化规范论 与议程设置相关,认为传播内容可以促使对象发生改变。如大众传播经常报道或强 调某事物,就会在受众中造成某事物是社会文化规范的印象,从而促使受众去模仿,结 果就形成了间接影响。受众可以从传

14、媒中获得新见解以改变其原有看法,媒介为社会树 立了文化规范。文化规范论肯定了大众传播对受众所造成的影响,并认为如果此影响增 强,会造成社会“一体化”,指社会所有的个人、集团乃至国家都从大众传播中获取不同 的信息,从而相互了解他人的生活条件与观点。 以上四种理论概括起来就是:每个受众对传播的内容反应不相同,但具有共同经验 和相同社会关系的受传者有相似的反应,人们必须受到整个传播经验的影响。 (五)社会参与论 美国学者巴伦最早提出。大众传播媒介应该尊重受众、提高传播效果,在形式上尽 可能地考虑到受众这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和权利。 综综上所述,受众研究的一般性上所述,受众研究的一般性结论结论: : 1、

15、大众传播中的受众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受众,即使是针对某种传播媒介而言,也是如此。 2、大众传播中的受众是各不相同的,但那些有些共同经历、受同样社会关系影响的 受众对相同传播内容的反应类似。他们选择性地接受、解释和记忆大体相同的内容。一 定社会关系中的受众的相互影响将会引起一系列思想、观念、态度、行为的变化社 会分化论和社会关系论; 3、大众媒介的传播内容会对受众造成一定影响,会加强现存的社会文化规范并创造 一些新的社会风气,还有可能促使社会“一体化”文化规范论; 4、受众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大众传播的参与者。受众希望能够通过 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希望能与传

16、播者共同分享信息社会参与论受众价值开发(一)重要性 首先,受众在传播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受众决定着传播活动的基本方向,离开受 众,传者研究、效果研究、媒介研究均无法立足; 其次,经过对受众详细的分析研究,才能生产出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节目,很容易新祥旭考研辅导学校北大,清华,人大,中传,新闻传播考研辅导班 5赢得受众; 再次,受众对节目的选择性不断增强,节目的竞争加剧,节目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受 众的竞争; 因此,要进行严肃认真的受众研究工作。(二)内容和方法 内容:研究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受众接触媒介、接受信息的影响、制约作用和传播 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受众接受信息的变化规律;研究受众的结构分层。 方法: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内容分析、控制试验、个案研究等方法。主要是 受众调查,分为一般的阅视听率调查(节目回忆法、电话访问法、一周日记法、机械记录 法)和意向调查。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