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之我见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573947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之我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做做好好政政府府收收支支分分类类改改之之我我见见2007 年 1 月 1 日起,财政预算管理的又一项重大改举措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正式启动。此项改,将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收支分类改,将属于政府公共管理机构和事业型企业的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债务预算收支、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纳入统一的分类体系,并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设置了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它全面、规范地反映了政府各项收入的来源,清晰、直观地反映了政府各项支出的去向,使预算管理范围进一步完整。政府收支分类改,改变了原按经费性

2、质进行分类的办法,按照政府职能进行设置,将政府部门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集中在同一功能科目全面反映,形成一个完整的支出概念,如“教育”类下反映的不仅仅是原来教育事业费支出,而且还要反映在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行政管理费、教育费附加以及各项基金支出等支出科目中的教育支出,使政府的支出预算更加透明、更加清晰,有利于解决“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问题。政府收支分类改,为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日益加强的需要,将新的政府收支科目体系与部门分类编码和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相配合,对任何一项财政收支进行了“多维”定位。它清楚地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用在

3、哪些方面,怎么用的,为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政府收支分类改要求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来源,清晰、_2准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支出总量、结构与方向,明确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为推动预算管理向“公正、公平、公开”方向不断迈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政府收支分类改,将进一步促进部门预算、综合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方面改的深化和绩效预算的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要求政府收支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必须对每一个部门、每一笔经费都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细化,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

4、术手段,预算的编制就无法实现部门、功能分类、经济分类的“三维”定位,也无法与预算的执行有机地衔接起来。因此,政府收支分类改,不仅能使财政部门信息化运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也进一步推动了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按照财政部的总体布置,2006 年上半年的重点工作是预算数据的转换,这是政府收支分类改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确保预算数据转换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市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动员部署、学习培训、技术支撑和数据转换。但在实际的预算数据转换过程中,也碰到一些现行的预算方式与新的政府收支科目衔接所存在的问题,首先,项目预算编制较粗,给项目支出预算的合理拆分带来了难度。其次,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5、的设置,项目支出中可以反映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等内容,这就造成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之间的脱节,同时也为准确界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带来难度。再次,预算执行数据存在分月数据和年终结余资金无法实现一一对应,以及法定支出口径,转移支付难以确定等问题,给预算执行数据的转换与准确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 2006 年预算数据转换过程中存在或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改进我市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不断适应改的需要,才能确保 2007 年政府收支分类改工作在我市顺利开展。1.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的管理_3我市为了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于 2003 年印发了杭州市级部门项目

6、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原则和程序,提出了项目库建设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地应用,对项目建设的前期审查不够。因此,为了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的需要,我市在项目预算管理方面,一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前期审查工作,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论证,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项目信息的管理系统,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对项目进行滚动管理。2.统一政府资金预算的编制我市的政府资金预算是按照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计划两个序列进行编制,但两者所采用的编制方法和要求是不同的。其中部门预算利用财政部“e 财”软件进行编制,按照“二上二下”的程序进行。而专项资金计划则是由各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方法

7、进行编制,与部门预算无法实现同步。2007 年要实现按新旧两套科目进行预算编制,多维反映项目支出预算,必须统一预算编制的方法。为此,我市可从统一编制软件入手,逐步规范专项资金的编制。考虑到“e 财”预算编制软件已使用多年,各单位的财务人员已比较熟悉,2007 年专项资金计划可采用“e 财”编制软件进行编制。3.积极开展定额标准的调研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的要求,对预算的编制标准进行调整刻不容缓。但考虑到目前我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等配套制度尚不完善,项目经费中列支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现象仍然存在、定额的修订工作可能会带来新的一轮争基数、定额系数等问题,我们将积极地开展调研工作,在收集和掌握一定的资

8、料的基础上,争取在编制 2008 年预算时再行出台定额修订和完善方案。新的预算编制定额标准,建议可采用两种办法进行确定:第一种办法是将一般公用经费_4和经常性业务费两个定额进行合并,通过调整系数的方法来确定;第二种办法是对一般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和系数进行重新核定,可以考虑把大宗印刷费、专项会议费列入定额标准,或者将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单列定额等。4.探索转移支付预算的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包括中央、省对我市的专项转移支付和我市对区、县(市)的专项转移支付。在无法确定上级的专项转移支付数额的情况下,可以在年初通过编制转移支付预算的办法,明确市对区、县(市)的专项转移支付金额。5.设置经济分类

9、科目备查账这次政府收支分类改中,对于会计制度的调整是遵循“适应改、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只解决现行制度与政府收支分类改不适应的问题,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只对收、支、余三类会计科目中部分会计科目的明细账设置进行了适当调整,支出科目只是对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进行核算,对支出的经济分类没有要求。但是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的要求,我市在编制 2007 年预算时,分别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进行编制。行政事业单位也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分别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进行核算。因此,这一方面造成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衔接,同时也造成预算执行的年度

10、中间,无法反映支出按经济分类的内容。建议财政总预算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在财政部没有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修改前,设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明细备查账。这虽然会增加总预算会计的工作量,但为今后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共账户管理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提高信息工程一体化程度_5我市“金财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 1 个平台和 10 个财政应用软件的建设,但由于开发的时期不同,开发的多个信息系统,缺乏与其他相关系统的衔接和一致性考虑。因此,提高现有主体业务软件的运行效率,必须统一软件,统一建立基础数据库,实现财政主体业务软件“一站式管理”和“一户式服务”,以提高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一体化程度。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