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国高考物理实验汇编(力学)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73757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全国高考物理实验汇编(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全国高考物理实验汇编(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全国高考物理实验汇编(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全国高考物理实验汇编(力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全国高考物理实验汇编(力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全国高考物理实验汇编(力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全国高考物理实验汇编(力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E 度高考网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2010 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力学实验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力学实验统计表统计表实验题目题数 总 13 题实验 0:基本仪器的使用安徽 21.I 题全国 1 卷 22(1)题2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全国 2 卷 22(1)题重庆 22(1)题2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 系福建 19(2)题浙江 21.I 题2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天津 9(2)题1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江苏 11 题山东 23(1)题2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四川 22(2)题安徽 21.II 题2实验七:卡文

2、迪许实验上海 27 题1实验八:平抛运动天津 9(1)题1(全国卷 1)22 (18 分)图 1 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 2 所示)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E 度高考网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若图 2 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 小格)对应的时间为 5.0010-2 s ,则圆盘的转速为_转/s。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 10.20 cm,则可求得圆盘侧

3、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 _ cm。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答案】4.55 转 /s 2.91cm【解析】从图 2 可知圆盘转一圈的时间在横坐标上显示 22 格,由题意知图 2 中横坐标上每格表示 1.0010-2s,所以圆盘转动的周期是 0.22s,则转速为 4.55 转 /s反光引起的电流图像在图 2 中横坐标上每次一格,说明反光涂层的长度占圆盘周长的 22 分之一为cm。91. 22220.1014. 32 222r【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与转速的关系,以及对传感器所得图像的识图。(全国卷 2)22.(5 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 整好仪器,

4、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 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试中午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 母) A.天平 B.秒表 C.米尺 (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 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 。【答案】 (1)C;(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之间存在摩擦。 【解析】 (1)时间由打点计时器测定,用米尺测定位移,答案 C。 (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之间存在摩擦。 (新课标卷)22、(4 分)如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5、 E 度高考网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米尺 B、秒表 C、012V 的直流电源 D、012V 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写出两个原因)答案:(1)AD(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 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解析:(1)用 A 项米尺测量长度,用 D 项交流电源供打点计时器使用。 (2)纸带与打 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

6、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 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重庆卷)22.(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 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 4 个 点取1 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 22 图1 所示, A、B、C、D 是依次排列的4 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 个计数点到零点的 距离:=16.6mm =126.5mm =624.5mmASBSDS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_S 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_m/s(取2 位有效数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_(用、和f 表示)AS

7、BSCSDS答案:0.02s 2.5 m/s 75)23(2fsssABD解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 4 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 间间隔为 T=0.02s。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E 度高考网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m/s5 . 22TssvBD C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 aT2均匀增大,有,所以2aTABBC222aTABaTBCCD232aTABBD75)23( 3)(2)(22fsss TssssaABDABBD(上海物理)27 (6 分)卡文迪什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了引力常量 G。(1)

8、(多选题)为了测量石英丝极微的扭转角,该实验装置中采取使“微小量放大”的主要措施(A)减小石英丝的直径(B)增大 T 型架横梁的长度(C)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D)增大刻度尺与平面镜的距离(2)已知 T 型架水平横梁长度为 1,质量分别为 m、的球,位于同一水平面,当横梁处m于力矩平衡状态,测得 m、连线长度 r,且与水平横梁垂直;同时测得石英丝的扭转角m度为,由此得到扭转力矩 k(k 为扭转系数且已知) ,则引力常量的表达式 G=_。解析解析:(1)CD(2)根据,得。2mmGlkr 2k rGmm l(天津卷)9 (1)如图所示,在高为 h 的平台边缘水平抛出小球 A,同时在水平地面 上

9、距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 s 处竖直上抛小球 B,两球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计空 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若两球能在空中相遇,则小球 A 的初速度 VA应大于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E 度高考网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A、B 两球初速度之比为 ABv v(天津卷) (9。 2)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 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 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实验 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填字母代号)1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10、B.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填字母2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答案:(1),;(2)BD;BD2gshs h(江苏卷)11 (10 分)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平 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

11、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 (选填“之前”或“之后” )接通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 t 与速度 v 的数据如下表: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 v-t 图像。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E 度高考网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 v-t 图象简要阐述理由。答案:(1)之前 (2) (见右图)(3)同意 在 v-t 图象中,速度越大时,加速度越小,小车受

12、到的合力越小,则小车受空气阻力越大。(福建卷)19.(2) (6 分)某实验小组研究橡皮筋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将原 长约 200mm 的橡皮筋上端固定,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挂钩码(质量均为 20g) , 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当挂上 10 只钩码后,再逐一把钩码取下,每 取下一只钩码,也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增挂钩码和减挂钩码时 的橡皮筋伸长量l 与拉力 F 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中可以得出_。 (填选项前 的字母)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E 度高考网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A.增挂钩码时l 与 F 成正比,而减挂钩码时l

13、 与 F 不成正比 B.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比减挂钩码时的大 C.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减挂钩码时的相等 D.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多,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度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 (2)本题属于中等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问什么两条图像会错开。实验中由于增挂钩码时 所挂钩码数过多,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度,弹簧无法及时恢复原长,两条图像才会出现 差异。 (广东卷)34.(1)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

14、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 13 中读 出 A、B 两点间距 s=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答案:0.02s,0.70cm,0.100m/s 解析解析:(1) sfT02. 01读 A、B 两点数值:1.00cm、1.70cm 故:s=1.70cm-1.00cm=0.70cm smsmtBDvvBDc/100. 0/102 . 0 10. 190. 022(山东卷)23.(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 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E 度高考网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 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