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573612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pec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apec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apec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apec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apec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pec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pec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APEC 经经济济增增长长收收敛敛性性的的经经验验分分析析(上上)内容提要 本文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 19502000 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了经验分析。通过人均收入口收敛、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这三种检验以及 APEC 成立前后的对比发现,亚太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增长收敛性,而 APEC 的出现与发展又明显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收敛性,大大提高了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速度。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南一北”模式的区域一体化有助于缩小国家间的收入差距,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 APEC,区域一体化,经验分析一 引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成立时提出,要促进亚太地区长期

2、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和实现共同繁荣。在各种各样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当中,APEC 内部的收入差距最为突出,按购买力平价估算,APEC 在成立初期最低与最高成员之间的人均收入之比大约在 1:20 左右,而在同一时期,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人均收入差异分别为 1:5 和 1:10(薛敬孝等,1999)。本文以 APEC 为例,从经验分析的角度,检验 APEC 是否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事实上这也是检验 APEC 的发展是否朝着当初设立的目标进行。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因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最终人均资本的积累将被人均资本的消耗完全抵消,达到稳定的均衡状态,而一国均衡状态的人均收入水

3、平由外生的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决定。各国在控制的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相同的情况下,人均收入水平是收敛的。这就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得出的条件收敛定理,这一定理虽然遭到后来的新增长理论的否定,但 Levine 和_2Renelt(1992)及 Mankiw(1992)等经检验发现,在标准的新古典模型中加入人力资本、政府政策等变量以后,该结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人均收入水平条件收敛的结论是在封闭情况下得出的,现实中日趋开放的世界经济使得这一理论的适用性遭到了质疑。最近的研究则从要素价格均等化、技术扩散和资本品贸易等几个方面揭示了国际贸易与人均收入收敛性之间的关系。Mounfford(1998)将在赫克

4、歇尔俄林(H-O)模型下导出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静态均衡结果加以动态化,得出在自由贸易情况下,偏好相同的国家向相同的均衡人均收入水平收敛,即存在条件收敛。而另一些学者在贸易能够促进技术外溢这一结论的基础之上,从技术扩散角度分析贸易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关系。这类研究包括 Barro 和 SMa-i-Martin(1995)的创新与模仿模型、Murat 和 Pigliaru.ru(1998)的部门间技术扩散模型以及 BenDavid(1997)的一般均衡的多国模型等。第三类研究则强调资本晶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一方面资本品贸易有助于促进国际技术扩散,从而将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收敛

5、;另一方面,资本品也是一种直接的要素流动,这种流动有助于各国资本价格的收敛,从而有助于加快各国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Barro et al,1992)。在理论分析中直接引入区域一体化因素还不多见,Venables(1999)的三国模型应算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项研究。该三国模型的最大特点是考虑了区域一体化的歧视性这一重要特征,模型分析得出区域一体化对成员国经济增长和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取决于成员发展水平、一体化程度、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等因素。根据这一模型可得到三个重要结果:(1)如果区域一体化组织是由较富裕国家组成的,那么一体化后成员间的收入差距将缩小;(2)如果区域一体化组织是由比较贫穷的国家组成,那么

6、成员间收入差距将扩大;(3)如果区域一体化组织是由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组成的,那么成员间收入差距将缩小。根据上面的结论,像 APEC 这样的既有发达成员又有发展中成员的区域一体化模式,应当是比_3较理想的模式。但实际情形如何,还需要从经验分析方面加以验证。二 检验方法与数据(一)经济增长收敛性概念在讨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时,最常用的两个概念就是 收敛和 收敛,本文就是依据这两种收敛概念进行检验,比较 APEC 建立前后该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表现。1.收敛。这一收敛概念关注的是各国(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离散状况。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人均收入水平的离散程度逐渐下降,就认为发生了收敛。一般情况下,人

7、均收入水平的离散程度用人均实际收入的对数的标准差来衡量。2.收敛。如果穷国的人均收入增长率高于富国,那么穷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就会渐渐赶上富国,它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会不断缩小。具有这种特征的收敛过程称为 收敛。根据这种收敛概念,在跨国考察时,各国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应该与其初始人均收入水平负相关。如果不需要对任何特定因素加以控制,就能得出一国增长率与其初始人均收入水平呈负相关,那么称之为绝对 收敛。如果需要控制一国的特定因素,如人口增长率、投资率和人力资本积累率等,才能得出增长率与初始人均收入水平的负相关性,则称之为条件 收敛。_4(二)检验方程本文在对 APEC 进行绝对 收敛检验时,采用的模型形

8、式如下所示:进行条件 收敛检验时,本文采用 Mankiw 等(1992)所提出的方法(M-R-W 方程)。Mankiw 等人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除资本、劳动外还引入了另一种生产要素人力资本,这样均衡时,人均收入取决于物质资本积累率、人力资本水平、人口增长率、资本折旧率和技术进步率。根据 M-R-W 方程,本文选择的条件 收敛检验方程形式为:方程(1)、(2)中,yi,t=ln(rgdpli,t/rgdpli,0)t 代表 i 国在初期至 t 期这一时间段内,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长率;yi,0=ln(rgdpli,0),反映 i 国在该时间段初期的人均收入水平。其中 rgdpli.0、rgdp

9、li,t 分别代表 i 国在初始期与第 t 期时的实际人均收入水平;invi,t、syri.t、ni,t 分别表示物质资本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口增长率 i,t、i,t 均代表残差项。在上述两个检验方程中,根据回归系数 6 可以估算出收敛速度 。_5如果实际情况与理论预测相符的话,检验方程中 yi,0 的回归系数应当为负数;invi,t 和 syri,t 的回归系数应当为正数;ni,t 的回归系数应当为负数。(三)数据来源与处理亚太各国实际人均收入数据来源于 Summers 与 Heston 整理所得的 Penn World Table 6.1 数据库,时间跨度为 19502000 年。AP

10、EC 包括 21 个成员,在样本选择上,我们剔除了文莱;另外,由于越南的人均收入数据从 1989 年之后才纳入统计范围,之前的可比数据不可获得,且该国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对离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 APEC 成立前后收入离散程度的可比性,所选样本中也不包括越南。人均收入水平是以 1996 年价格为基期的不变价格数据;物资资本投资率选择的是投资占 GDP 的比重,该样本同样来自 Penn World Table6.1 数据库;人力资本水平选取的是 15 岁以上人口受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数据来源于 BarroLee 的增长数据库(2000);人口增长率的估算采用的是几何增长速度

11、,并加上资本折旧率进行了调整,数据也来自于 Penn World Table6.1 数据库。_6为了克服截面数据中国家数目不足的缺点(总共 19 个 APEC 成员),我们将 1955 到 2000 年整个时间段划分为多个子时间段进行混合数据的最小二乘回归;而为了平复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本文将子时间段的时间间隔定为 4 年,这样 1955-2000 年这段时间一共可以分为 9 个子时间段,从而在每个子时间段内选取数据样本。同时,为了减轻自变量的内生性,在检验过程中选取自变量滞后一期的数据。举例来说,如果因变量为 19751980 年这个子时间段的平均增长率,那么自变量则应取 1970-197

12、5 年这个时间段的初始年份,即 1970 年的人均收入数据进行回归。三 经验检验与分析(一)APEC 成立前后亚太地区 收敛状况比较我们首先根据 收敛概念,通过比较 APEC 成立前后亚太地区人均收入离散程度的变化,直观判断 APEC 成员间是否存在经济增长收敛迹象。对亚太地区除文莱、越南以外的 19 个国家 1950-2000 年的人均实际收入水平取自然对数,并对所得的截面数据计算标准差,得到标准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 1所示。从图 1 可以看出,亚太各国从 1950-2000 年,一共出现了 2 次比较显著的 收敛过程。第一次是从 19501960 年,这段时间各国正处于_7战后重建过程中,资本存量受到大量破坏的国家得益于较高的资本报酬率,迅速积累资本并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模仿,部分国家增长速度迅速,区域内人均收入水平的离散程度在 10 年内有较明显的下降。此后,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