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上传人:t** 文档编号:37569819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形势严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环境保护:形势严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环境保护:形势严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形势严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2008 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经过艰苦努力,成功 应对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对环境的破坏,保证了灾区环境安全; “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也推动了全国环境质量的改善;在实施 宏观调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节能减排力度不断 加大,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继续下降。但是,当前中国环境 形势依然严峻,未来的环境保护挑战与机遇并存。环境保护进入全面加强的新时期环境保护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2008 年 3 月,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

2、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决定组建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务院批复了环境保护部“三定”方 案,在政府机构缩减和编制总数不变的情况下, “三定”方案在职能、机构、人员编制三个 方面都得到了加强。中国环境保护机构进入了政府序列,具备了参与政府决策的地位。节能减排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到 2010 年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 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 10%。2007 年,全 国单位 GDP 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 2006 年下降 3.66%、3.2%和 4.7%,其中污染减排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首次出现“拐点” ,实现了双下降。2008

3、年 16 月份,三项指标分别比 2007 年同期下降 2.88%、2.48%和 3.96%,继续保持全面下降的良 好态势。2008 年,节能减排的措施更加具体,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重点污染防治工 程建设步伐加快,二是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三是以提高全民节能意识为重点, 开展了全民节能行动。在抗灾斗争中确保环境安全。2008 年初在中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的四次大范围低温雨 雪冰冻过程,不仅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 2008 年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灾区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城市污水处理厂直接 损失达 5.36 亿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损失

4、达 5.53 亿元,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损失 10.5 亿元。灾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自然植被受损面积约 30 万公顷,河流受损长度约 2951 公里。地震灾区核设施与辐射装置全部停运,部分退役核设施构筑物出现开裂现象,部分放 射源被埋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核与辐射设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保护部和灾区 各级环保部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经过积极努力,使灾区周围环境辐射状况与震前相比未 发生明显变化,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乡镇饮用水源地平均达标率为 98%,地表水、空 气质量均属正常,未造成环境质量明显变化。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取得新成果。2008 年,国家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 和改

5、革委员会等 8 部委联合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截至 9 月底,共出动人员 885 万人次,检查企业 39 万余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9000 多件,挂 牌督办环境问题 2000 余件。同时,组织对 2003 年以来群众反映强烈、领导关注、污染严 重、问题突出、反复上访、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环境违法案件开展后督察,极大 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另外,积极应对、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截至 2008 年 9 月底,环境保护部接报处置 的突发环境事件达 111 起,其中特别重大事件 1 起,重大事件 8 起,经过各级政府和环保 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部得到妥善处置。在

6、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保护措施已经从工程治理逐步转向生态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 结合的道路;生态破坏的防治从被动逐步转向主动;保护重点从生态建设为主逐步转向生态 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对象从物种、植被等单一生态结构要素逐步转向生态功能。中国环境与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加快工业化、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城镇化发展, 是中国中长期发展的根本任务。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粗放型经济发 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仍将非常突出。第一,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中国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除长 江、珠江水质良好外,松花江、黄河、淮河

7、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湖泊富 营养化和水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藻类暴发面积和频率增大,危害程度加剧。全国 75%的 湖泊呈现富营养化。太湖、巢湖、滇池因总磷、总氮污染使水质严重恶化。湖泊生态系统 十分脆弱,中国每年平均有 20 个天然湖泊消亡,新中国成立 50 多年来已经减少了约 1000 个内陆湖泊。中国大部分海湾、河口湿地等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渤海湾、江苏沿 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近岸海域海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毒赤潮发生次数增 加。由于过度开发利用,中国已有 16 个省市,70 多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全 国有超过 100 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

8、污染。中国城市群大气出现煤烟型与机动 车尾气共存的复合型污染,具有明显的局地污染与区域污染相结合、污染物之间相互耦合 的特征。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以及污水灌溉等造成土 壤污染和农产品污染。据估计,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约 2000 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1/5。第二,生态破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中国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不断加大,使 局部生态问题有所缓解。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生态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森 林、草地、荒漠等植被严重退化。森林资源呈数量增长与质量下降并存的局面,森林生态 系统趋于简单化,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天然草地面积逐步减少,质量不断降低,生

9、态功能和 生态承载力下降。二是土地退化问题突出,盐渍化和沙化土地不断增加,水土流失形势严 峻。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 174 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 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平 均每年净减少 82 万公顷。三是湿地功能降低。湿地人工化趋势普遍,面积大幅萎缩。近 40 年来,全国仅围垦一项就使天然湖泊湿地消失近 1000 个,面积达 130 万公顷。中国湿 地面积已从原来占国土面积 6.9%左右,下降到 3.77%,大大低于全球湿地占陆地面积 6% 的平均水平。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下降,湿地物种也受到破坏,致使一些物种处于濒 危边缘,湿地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同时,湿地泥沙淤积

10、日益严重,生态 功能下降。四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由于栖息地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十分严重,动物濒临 灭绝。全国共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 40005000 种,占高等植物总数的 15%20%。与此同时,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威胁,局部地区已经到 了难以控制的局面。五是冰川退缩趋势明显。中国冰川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是西北 干旱区尤其是绿洲的重要水源。近二三十年来,西部冰川总体处于缩小状态,一些冰川的 厚度也在明显减薄。第三,环境突发事件仍很突出。2008 年 19 月,环境保护部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 111 起,比 2007 年同期增长 22%。2008 年全国“”期间各地发生 2

11、1 起突发环境事件,平 均每天发生 2 起,同比增长 210%。突发环境事件仍将呈现高发态势。19 月受理群众来 信 3052 封,来访 345 批,受理群众电话咨询、投诉 2000 余件,主要反映环境污染与生态 破坏问题。2008 年上半年发生 47 起水环境污染事件,有 31 起危及群众饮用水安全,占 66%, 其中有 13 个乡镇级饮用水源取水口中断取水或改用备用水源,近 40 万群众饮水安全受到 威胁。第四,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2008 年,全国煤电脱硫装置建设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 就,但这意味着下一步控制二氧化硫的任务将转向难度更大的其他行业。占二氧化硫排放 总量近一半的非电行业,由

12、于脱硫技术尚不成熟,减排措施短期内难以落实。同时,全球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已经产生巨大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一些企业特别是钢铁、电力、建材等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污染减排的资金将受到限制。受 2008 年初 南方冰雪天气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影响,灾情严重的 6 个省份中,湖南、湖北、安徽几 乎所有脱硫系统均受到影响,地震灾害也使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大量治污设施受损, 直接影响减排效果。同时,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加,新增污染排放 量的压力较大。第五,国际上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加剧。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措施已成为 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当今世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呈现经济化、制度化、政治化趋势。 虽然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只相当于美国的 10%,但排放量增长较快,履行国际公约的 压力日益增加。同时,中国酸雨、沙尘暴、颗粒物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的影响成为一些国家 和新闻媒体炒作的话题。特别是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致使中国面临的 国际环境形势更加错综复杂。(nc-18 20090110)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