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必看的记忆难点的汇总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7567604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考研政治必看的记忆难点的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年考研政治必看的记忆难点的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年考研政治必看的记忆难点的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年考研政治必看的记忆难点的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年考研政治必看的记忆难点的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考研政治必看的记忆难点的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考研政治必看的记忆难点的汇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同一性和斗争性20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眼见为实” ,对“眼见为实”的哲学评价正确的是: D. 它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的辩证法。对真理相对性的正 确理解: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30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 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 人们总是依据生产工具以及分工状况来建立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31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 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根本性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中最本质 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39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 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B. 简单商品经济 34 “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 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 ”这一观点: C. 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当今时代正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坚定

3、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走历史必由之路,这是当代中 国青年的正确选择。33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 ,这一观点: C.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4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其特点是: C.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50.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根据是资本不同 部分:B.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马克思依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 量没有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用于

4、购买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52.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家为了提高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通常会 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C.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7垄断统治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根本经济特征,获取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 济上的实现形式。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A. 通过垄断组织实现的垄断资本统治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61 “人的依赖性关系”和“物的依赖性关系”分别是指: 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 而不

5、是强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 ,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64.列宁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论”的依据是:D. 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6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联系6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 A. 先进性 3.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A. 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展,片面扩大了精神的作用 B. 社会没落反动阶级的拥护和利用,使其得以保存和广泛流传 C.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观性、直线型和片面性

6、、死板和僵化 D. 片面夸大概念理性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有其深刻的根源,包括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ABC 选项分别从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来分析。一般来说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 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概念理性,D 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 ABC 选项。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 A.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 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20马克思曾指出:马克思曾指出

7、:“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 重新兴起,并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重新兴起,并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同时也同时也 认为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这说明:,这说明: A. 从一定意义上说,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B. 科学是一般的生产力 C. 科学不是生产力的独立的、直接的要素 D. 科学越来越不具有独立性 【命题分析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与生产的关系。科学与生产的关系。 唯物主义关于科学与生

8、产之间关系的论断是认为生产决定科学,科学亦决定生产。从 科学的产生和科学的发展看,是生产决定科学;从科学发挥作用的方式、科学进步对社会 生活的影响看,科学又决定生产,人类生产活动一开始就孕育着科学,生产越发展,就越 需要科学。 “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以 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 的产生和发展,生产领域的扩大和深化决定了科学的逐渐分化。从这一意义上说,生产决 定科学。在现代,科学和生产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科学研究已成为专门的社会活动和 职业,许多科学成果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来源于生产,而是首先

9、来自科学实验,然后再应 用于生产;科学对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增强了(D 选项是错误的) ,科学中的某些领域,某些 科学的研究已大大超出了现实生产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的规模和方向,科学 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日益加快,并成为“第一生产力” 。从这一点上看,科学又决定生产。 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是指科学不是生产力的独立的、直接的要素,而是知识 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可以通过劳动者、劳动资 料和劳动对象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同时,生产力的“硬件”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 动对象中,就包含着科学的成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C 选项。21上层建筑是指建

10、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法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法 律制度及设施。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是:律制度及设施。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组成 B. 政治上层建筑是意识、思想的“物质的附属物” C.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D. 政治上层建筑是观念上层建筑的前提和基础 【命题分析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上层建筑内涵的理解。上层建筑内涵的理解。 上层建筑可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 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

11、政权、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主要包括政党、政府机关、军队、警察、 法庭、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 其中,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上层建 筑虽然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但却不同于意识,它是意识、思想的“物质的附属物” 。 从其归根到底由经济关系决定并且总是一定的思想意图的贯彻来说,它是通过人的思想而 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因而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则是指适应经济基 础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等。思想或观念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 文学艺术、哲学、经济主张等意识形态,它以理论思维

12、和形象思维的观念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并发挥对经济基础的维护作用。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的: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通过人们的意识建立起来的,它们归根到 底都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一旦形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 们的思想,因此,恩格斯把国家看作“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的力量“,但政治上层建筑 并非观念上层建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它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 劳动,它是价值的惟一源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是论述价值是如何创造的。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不

13、是 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46.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 A. 阶级基础,即工人运动的发展 B. 思想基础,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 组织基础,工会的发展 D.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命题分析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工人运动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产生的阶级基础。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 然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理论

14、表现。但是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 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 选项。47. 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其领导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其领导主要是: A. 思想领导 B. 政治领导 C. 组织领导 D. 军队领导 【命题分析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其领导作用包括:思想领导的作用、政 治领导的作用、组织领导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

15、C 选项。1981 年 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根 据邓小平的这一思路,使用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个科学概念。这是我党历史上 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一概念。1941 年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 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1943 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 民族解放的道路中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把毛泽东 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947 年 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首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纳

16、为三大经济纲 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 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1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这种独特的原 因指的是:C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6毛泽东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的著作有: B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事件是: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国目标是: D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1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