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手抄报资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7566249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8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宵手抄报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元宵手抄报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元宵手抄报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元宵手抄报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元宵手抄报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宵手抄报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手抄报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铁公鸡(打一成语)一毛不拔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逆水划船(打一成语)力争上游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迎刃而解元宵节灯谜 元宵节灯谜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 yn 吃卯 mo 粮照相底片颠倒黑白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桁 h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圆

2、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 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 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 “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 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 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

3、,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 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 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 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 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 节。唐玄宗(公元 685-762)时的开元盛世, ,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 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 20 间,高 150 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4、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 ,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一直延续到今天。“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 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 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 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

5、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 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 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 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 ,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 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 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

6、晚上” ,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 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 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 2000 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 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 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 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

7、祀活动定在正月 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 节日。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 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 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 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 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 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关于元宵节吃

8、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 、 “圆子” 、 “乳糖元 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 、 岁时广记 、 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 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 ,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 不得金钱不肯回。 ”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 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 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

9、许再 说“元宵” ,而只能说“汤圆” 。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 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 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 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雪中送炭所谓雪,就是汤圆雪白的外层,而炭则是内层的炭烧朱古力馅,汤圆味道较浓,所以就 配一个清新的玫瑰花汤底,喝一口汤,吃一口汤圆,就是最佳的吃法哦。玫瑰椰露汤圆玫瑰椰露汤圆单看外型已够赏心悦目的咯,吃一口,更有双唇在浸玫瑰

10、花浴的感觉哦, 椰汁、鲜奶再加上玫瑰花的芬芳,清润而暖和,再加上同样有美颜作用的芝麻汤圆,最适 合女孩子品尝咯。香蕉奶皇汤圆奶皇汤圆最叫人难忘之处就是外层够薄够干身,汤圆皮软糯但是不糊口,以往有芒果、 麦提莎、榴及燕窝等口味,这次则返璞归真,以最简单的香蕉做馅,蕉味浓郁,软绵绵的 口感并不比一向好卖的芒果逊色哦。桂花南瓜汤圆南瓜汤圆通常以南瓜做皮,这个则以南瓜做馅,外层蘸芝麻增添香口的感觉。汤圆放于 桂花糖水内,外香内甜,保证这个元宵节会甜蜜蜜的哦。心汤圆心汤圆可说是层次感最丰富的汤圆,是云南人过年必吃的早点,馅料有火腿、花生蓉及 晒干的云南桔皮,最精彩的是汤底,用云南野生玫瑰,晒干后加入片糖和黄酒放入山洞内 发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酱保存起来。吃发时后最好将汤圆切开,让花生粒及桔皮的香 跟带清醇酒香的玫瑰花汤融为一体,几种香味同时向味蕾冲击,实在非比寻常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