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考点:分析推理知识点储备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7560245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考点:分析推理知识点储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考点:分析推理知识点储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考点:分析推理知识点储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考点:分析推理知识点储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考点:分析推理知识点储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考点:分析推理知识点储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考点:分析推理知识点储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招警考试 qq 群号:1042886122014 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考点: 分析推理知识点储备招警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今天中公招警考试网针对行测判断推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希望考生们能够好好掌握。一、概念简述一、概念简述分析推理题目,也就是不需要用到逻辑的基础知识解题的题目,可以说是单纯考大家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类题目。这类题目在招警考试中都经常出现,通常来说每套试卷都会有至少一道题,需要大家引起重视。这类题目有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本讲主要介绍这些方法。二、解题方法二、解题方法排除法和假设法这两种方法是大家都会的方法,普适性最强。( (一一) )排除法

2、排除法在招警考试中,有些题目涉及了很多条件,非常复杂,而且选项也涉及了多种元素,很难直接通过题干进行推理,或者即使可以进行推理也不能很快地推出答案。遇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就可以考虑排除法,首先排除与条件不符合的选项;并在推导过程中,边推导边排除错误的选项。例题例题 1 1: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

3、,丙是小学教师【答案详解】 这个题目涉及了多个条件,而且选项都涉及三个人物,如果能直接排除掉错误选项, 显然能节省时间。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 B、C、D 三项。因此,答案选 A。例题例题 2 2: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招警考试 qq 群号:104288612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知:(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2)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

4、丁的传记是畅销书。(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C.甲是画家,乙是舞蹈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答案详解】 这个题目和上一个题目很像,题干涉及四个人对应四个不同的职业,且四个选项各不相同,可以用排除法。根据条件(1)可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因此排除 A、C 两项;根据条件(2)可知乙不是画家和作家,排除D 项。因此,答案选 B。例题例题 3 3:在夏夜星空的某一区域,有 7 颗明亮的星星:A 星、B 星、C 星、D 星、E 星、

5、F 星、G 星,它们由北至南排列成一条直线,同时发现:(1)C 星与 E 星相邻;(2)B 星和 F 星相邻;(3)F 星与 C 星相邻;(4)C 星在 B 星北侧,且位于 7 颗星的正中。据此,7 颗星由北至南的顺序不可以是()。A.A 星、D 星、E 星、C 星、F 星、B 星、G 星B.G 星、A 星、E 星、C 星、F 星、B 星、D 星C.D 星、G 星、E 星、C 星、B 星、A 星、F 星D.G 星、D 星、E 星、C 星、F 星、B 星、A 星【答案详解】 先看条件(1),四个选项都符合,再看条件(2),C 项不符合,则答案选 C。( (二二) )假设法假设法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

6、招警考试 qq 群号:104288612假设法即假设某个命题是真的(或假的),代入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检验是否会产生矛盾。如果产生矛盾,那么这个假设就是错误的。假设法一般运用于题干条件较多并且不太确定,由这些条件出发无法直接推理的一类题目。1 1、选项假设法、选项假设法当假设的这个命题是选项时,需要代回到题干进行验证,因此又可以称为假设代入法。在题目信息比较繁琐,对题目的解答没有思路,而通过题干又不能进行有效排除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换个角度,从选项出发,将答案分别代入到题干中,直至选择出符合题干意思的一个选项。这种方法比较实用,但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选项比较简单或者由题干无法

7、推理的题目。根据假设选项的真假,可以分为两类:正向假设代入法和反向假设代入法。其中正向假设代入法在解分析推理题时使用较多。正向假设代入法是直接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假设的选项代回题干不会产生矛盾,则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的;如果使得题干出现矛盾,则这个选项就是错误的,继续假设别的选项正确,直至选出正确答案。例题例题 1 1:小明忘记了今天是星期几,于是他去问 O、P、Q 三人。O 回答:“我也忘记今天是星期几了,但你可以去问 P、Q 两人。”P 回答:“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Q 的回答和 P 一样。已知:O 从来不说谎;P 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这三天说谎,其余时间都讲真话;Q 在星期四、星期五、星

8、期六这三天说谎,其余时间都讲真话。根据以上条件,今天是星期几?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四 D.星期天【点拨】观察题目我们可以发现,题干描述的是 O、P、Q 三人说谎的时间情况,答案就是简单的日期,不适合直接推理,采用选项假设代入法应该最快。【答案详解】 这个题我们显然只从题干出发无法进行推理, 这时可以从选项入手, 使用代入法来解题。将 A 项代入,昨天是周日,P 今天说假话,昨天说真话,符合题意;但 Q 今天说真话,昨天也说真话,不符合题意,排除。同理,将 B、D 两项代入均不符合题意。将 C 项代入,P 今天说真话,昨天说假话;Q 今天说假话,昨天说真话,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 C

9、。反向假设代入法是将一个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如果将一个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后出现矛盾,则该项一定真,一定是结论。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招警考试 qq 群号:104288612例题例题 2 2:曙光研究所为了加强与合作单位的科研合作,需要派出若干名科技人员前往合作单位开展工作。根据工作要求,研究所领导决定:(1)在甲和乙两人中至少要派出一人;(2)在乙与丙两人中至多能派出一人;(3)如果派出丁,则丙和戊两人都要派出;(4)在甲、乙、丙、丁、戊等 5 人中至少应派出 3 人。据此,可以推出必定会派出( )。A.乙 B.丙 C.丁 D.戊【答案详解】题干的四个条件都涉及了多个人,且由这四个条件显然不能进行

10、有效推理,考虑使用代入法。如果正向代入,即使能推出派出 3 个人或以上,也不是必定派出的,所以只能使用反向代入,当假设某个人不派出时,与题干矛盾,则那个人必定会派出。假设乙不派出,由(1)知派出甲,由(3)(4)得派出丙、戊;假设丙不派出,由(3)知不派出丁,可以派出甲、乙、戊;假设丁不派出,可以派出甲、戊,再从乙、丙中挑一个;假设戊不派出,由(3)知不派出丁, 由(2)知乙、丙至少有一个不派出,只能派出两人,此时与(4)矛盾。故答案选 D。【点拨】由这个题可以看出,反向代入法在题干问“必然为真”或“不可能为假”之类的问题时可使用。2 2、题干条件假设法、题干条件假设法所谓题干条件假设法就是假

11、设题干中的某一条件是正确的,然后代入到题干中,进行验证的方法。题干条件假设法适用于题干条件简单,但选项较为复杂的题目。运用假设法的题目与运用代入法的题目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题干给出很多条件,且由这些条件出发无法直接推理。假设法即假设某个命题是真的(或假的),代入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检验是否会产生矛盾。如果产生矛盾,那么这个假设就是错误的。当假设的这个命题是选项时,这种方法就是代入法了。所以假设法通常在没有思路,又不能使用代入法或者使用代入法较为繁琐的题目中使用。例题:例题:甲、乙、丙三人来自学校足球队、乒乓球队、篮球队。下列说法只有一种是对的:(1)甲是足球队的;(2)乙不是足球队的;(3)丙

12、不是篮球队的。甲、乙、丙三人分别是哪一个队的?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招警考试 qq 群号:104288612A.甲是足球队的;乙是篮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B.甲是篮球队的;乙是足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C.甲是乒乓球队的;乙是足球队的;丙是篮球队的D.甲是乒乓球队的;乙是篮球队的;丙是足球队的【答案详解】这个题显然不能从题干直接推理,只能用假设法。由于选项比较复杂,使用选项假设法容易出错,这时可以用题干条件假设法。假设(1)是正确的,则(2)、(3)是错的,那么乙也是足球队的,与题设矛盾;假设(2)是正确的,那么丙是篮球队的,甲和乙都是乒乓球队的,与题设矛盾;假设(3)是正确的,那么乙是足球队的,甲

13、是篮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点拨】 假设法比较适用于 “真假型” 的题目, 尤其是当选项比较繁琐时, 可通过假设题干命题为真(假)来进行推理。当只有一真时,假设命题为真;当只有一假时,假设命题为假。3 3、极端假设法、极端假设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数量关系不明确的题目。如果数量关系不明确,则可以假设是其中某个极端,这样便能够快速得出答案。采用极端假设时要注意,在符合陈述特点时做到极端。例题:例题:在某政府机关的招警中,理科毕业的多于文科毕业的,女性多于男性。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机关招警的断定也一定是真的?I.文科毕业的女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II.理科毕业的男性

14、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III.理科毕业的女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A.只有 I 和 II B.只有 IIIC.只有 II 和 III D.I、II 和 III【答案详解】 假设政府机关中全部都是理科毕业的女性, 这是符合题干条件的最极端假设,则只有 III是正确的,和都无法判断。故答案选 B。( (三三) )找突破口法找突破口法所谓找突破口法,就是在读比较复杂的题干时,迅速理清思路,快速找出解题的切入点的解题方法。如果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将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而节约时间。这类题目通常也可以用假设法或代入法解题,只是费时较多。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招警考试 qq 群号:104288612题目的突破口一般存在

15、于比较特殊的条件中。在题干给出的若干条件或各选项中,如果有一个条件被反复提及,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条件,或者通过某些条件能够直接肯定或否定某些选项,则这就是解题的突破口。例题例题 1 1:A、B、C、D 参赛,其成绩各不相同,有甲、乙、丙三人对此作了猜测。甲说:“A 得第一名,B 得第二名”,乙说:“C 得第二名,D 得第四名”;丙说:“A 得第二名,D 得第四名”。实际情况是三人都猜对了一半。则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A 第二,D 第四 B.A 第一,C 第三C.B 第一,D 第三 D.C 第一,D 第四【答案详解】此题每个人的话都有一半是真一半是假,采用代入法或者假设法比较耗费时间。仔细观察

16、三个人的话,有两句话后半句都是“D 得第四名”,而前半句都是对第二名的描述,这就是突破口。乙和丙都说“D 得第四名”,又 A 和 C 不能同时得第二名,即两人的前半句不可能都真,所以“D 得第四名”肯定是真的,由此推知乙、丙的前半句都是假的,即 A 和 C 都不是第二名,则只能 B 为第二名,即甲的后半句为真,前半句为假,则 A 不是第一名。所以 A 第三名,C 第一名。因此,答案选 D。例题例题 2 2:A、B、C 三个大学生到某乡镇当村官,一个去了富村,一个去了穷村,一个去了不富不穷的村。但究竟谁到了哪个村,人们开始不清楚,于是作了如下猜测:甲:A 去了富村,B 去了穷村;乙:A 去了穷村,C 去了富村;丙:A 去了不富不穷的村,B 去了富村。后来证实,甲、乙、丙三人的猜测都是只对了一半。由此可以推出( )。A.A 去了富村,B 去了穷村,C 去了不富不穷的村B.A 去了穷村,B 去了富村,C 去了不富不穷的村C.A 去了不富不穷的村,B 去了富村,C 去了穷村D.A 去了不富不穷的村,B 去了穷村,C 去了富村【答案详解】乙和丙的前句和后句分别涉及了“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