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能源金融发展与创新探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59582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能源金融发展与创新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内蒙古能源金融发展与创新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能源金融发展与创新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能源金融发展与创新探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11期2008年11期Inner Mongolia Banking Research 2008.11内蒙古金融研究改革与发展时彩霞(建设银行包头分行包头014010)内蒙古能源金融发展与创新探讨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地下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是国家西煤东输、西气东输、西电东输的重要源头,其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但在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能源与金融合作不协调而导致的能源超负荷开采、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地区生态日益恶化等严重问题。 因此,在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创新金融产品,建立科学、可持续的能源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金融对能源发展的调控和调节作用是内蒙古能源产业

2、做强做大、提升能源产业链的重要金融创新问题。一 内蒙古能源市场需求预测(一)煤炭需求预测。 一是区内煤炭消费需求预测。 根据自治区确定“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的目标和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战略,考虑到自治区近年开工建设的大型电厂将于“十一五”期间相继投产,以及重化工业项目投产,“十一五” 期间煤炭需求将大幅度增加,预测2010年区内煤炭消费需求量将达到2.7亿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将达到224。 二是煤炭出区预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自治区东部地区主要面临的是东北市场,西部地区特别是准格尔矿区长烟煤是优质动力煤,乌海焦煤和古拉本无烟煤等都是区外稀缺

3、煤种。因此,“十一五”期间,区外对自治区煤炭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但考虑到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自治区煤化工和发电用煤消费量快速增长, 自治区生产的煤炭主要满足区内消耗, 预测2010年自治区煤炭出区销售1.3亿吨左右。(二)电力工业需求预测。 一是区内电力市场需求预测。根据自治区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将加快工业发展,重点发展煤化工等重化工业,因此预测“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第二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用电量将大幅度增长。 “十一五” 期间用电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48, 到2010年自治区最高供电负荷从2005年的1123万千瓦增至2244万千瓦, 折算后需新增区内用电发电装

4、机2088万千瓦。 二是区外电力市场需求预测。 目前,自治区区外电力市场主要是华北和东北地区,根据预测,华北和东北地区在今后十几年内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京津唐电网、河北南网最大负荷年均增长79,将新增发购电负荷约1640万千瓦,需新增装机2270万千瓦:东北电网最大负荷年均增长7,“十一五” 期间将新增负荷约1315万千瓦,折算后新增装机1674万千瓦。 由于京津唐电网、河北南网和东北电网资源相对匮乏,“十一五”以后电网新增用电将主要靠西电东送的电力供应。 自治区作为华北、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将进一步扩大外送电力规模。(三)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 自治区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分城

5、市民用和工业两大部分,经初步统计,2005年自治区天然气用量约35亿立方米, 其中工业用气占75。 经预测,2010年自治区天然气用量约282亿立方米, 其中工业用气占841。巨大的能源市场需求, 迫切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体系。内蒙古能源金融发展也就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二 内蒙古能源金融发展制约因素分析由于能源金融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能源产业的投入却具有长期性和高风险性,两者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融资渠道不能适应和满足内蒙古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优势产业的做强做大和能源金融引导能源产业链提升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一)能

6、源经济与能源金融的景气度高度关联制约了能源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由于内蒙古能源产业的行业利润和回报率相当可观,银行信贷资金高度集中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行业, 尤其是鄂尔多斯市和乌海市信贷资金的80投入到能源行业。 信贷资金高度集中在能源产业增加了信贷资金风险管理压力,导致能源(煤炭)产业与能源金融景气度高度关联,金融政策与能源产业政策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来越大,金融资金效益受制于能源产业效益,能源产业效益又受制于金融政策的调整和变化。这种双重制约性既不利于能源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也不利于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二)单一的能源金融融资模式制约了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产业结构

7、从低层次的数量扩张型向高层次的质量提高型转换,由初级粗放型开发向深层402008年11期2008年11期Inner Mongolia Banking Research 2008.11内蒙古金融研究改 革 与发展次技术创新型开发转换,是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重组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能源产业的技术密集、资金需求量大、风险高,加之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单一的信贷资金供给已远远不能满足内蒙古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利于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 同时,内蒙古能源(尤其煤炭)的巨大市场需求,迫切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因此,寻求发展能源金融创新的新途径、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新

8、模式是内蒙古能源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三)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制约了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地区能源金融服务体系滞后,整体金融密集度较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尚未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能源金融市场体系。如占全区GDP58以上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地区,其GDP总量达到了北京市的40,天津市的70,上海市的30,但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和人均金融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上述三个城市的13。 此外,资本市场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尤其是能源产业中优质的上市公司融资能力较低,债权类和信托类金融产品占比较低,上市公司的规模、数量相对较少。保险业在能源工业生产中的风险释放功能

9、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加大了产业结构的失衡。 能源区域金融机构在能源经济发展中定位不准,机制不灵活以及地方政府追逐短期利益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使得金融资源过度投向能源产业建设方面,导致了内蒙古产业结构的失衡。2007年末,内蒙古三个产业结构比例为130351173580,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643和316;全区生产总值增速高达1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8,第二产业增长253,第三产业增长156。第二产业的比例和增速均远超第一产业,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不相适应,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 能源产业建设中对能源开采阶段投入大,而能源产业的深加工和技术改造投

10、入明显不足,进而制约了能源资源产业链的提升。三 内蒙古能源金融发展创新思路现阶段的内蒙古能源金融仍处于以信贷资金为主的较为初级、单一的服务阶段,而能源发展战略对金融服务提出的特殊需求,使能源金融所面临的不仅是加大对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问题,而且是金融服务方式、金融产品甚至整个金融市场面向能源产业服务的创新问题。从国际上以石油期货为代表的能源类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来看,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创新和合作,也产生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一)合理调整能源金融资源的配置,加大能源生态工业的支持力度。 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和发展现代生态工业体系,把生态工业、能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融为

11、一体,是国家长期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方针政策。就能源化工基地而言,要尽量减少能源的直接输出,加快发展能源的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增强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煤炭资源可沿着开采洗选发电煤化工链条延伸, 石油资源可沿着钻采炼油石油化工链条延伸,天然气可沿着开采净化热电能转化一精细化工转化链条延伸,从而形成综合开发、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群。为此,金融资源应紧紧围绕“四大产业链”合理配置,积极制定适合能源产业发展的信贷措施,加大对国家确定的重点能源基地建设和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投入。 支持能源资源的深加工、重大技术的升级改造,支持能源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利用节能科技成

12、果,探索应用信贷政策支持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二)设立内蒙古能源产业基金,促进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在于资金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缺乏有效的对接通道, 造成能源产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设立能源产业基金,在融资渠道、资金运行和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带来重大的创新,即以“基金+基地+集团+产业”的全新发展模式,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能源产业投融资体制。 设立能源产业基金,有利于提高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益,促进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度,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改变

13、能源开发中的粗放型、单一资源输出型的发展模式。(三)创新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依据内蒙古能源发展规划和内蒙古资本市场发展方向,打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内蒙古能源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为此,内蒙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构建框架是依托能源优势产业,积极推进能源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支持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发展金融证券市场,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培育能源类上市公司;推动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扩大自治区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能源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积极推广能源资产证券化;发展票据、外汇、保险、基金市场,加快产权交易市场、有形产权及衍生品、无形产权、技术和股权交易

14、市场建设,积极推进能源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建设。 此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金融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入驻内蒙古,鼓励企业积极利用能源(石油)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四)加强对能源金融运行的监测,有效防范能源信贷风险。人民银行、银监局和各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能源发展状况,根据能源产品的市场需求,动态监测能源金融运行情况,及时采取多种措施防范能源产业的变动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要建立能源产业客户授信风险监测制度,加强对能源企业的分析,根据能源贷款竞争和集中程度,设置大客户授信风险预警线,加强风险预测的量化分析水平,避免客户结构趋同、期限错配、风险集中释放引发的信贷风险。在信贷投放上, 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部分过渡依赖投资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贷款项目,重点投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的重点项目,政策性银行可作为中长期信贷支持的主体银行,积极扩大国际银团贷款的规模,实施信贷风险分散化策略。(责任编辑:赵勇)(校对:XZ)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