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上的高速总线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549900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板上的高速总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主板上的高速总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主板上的高速总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主板上的高速总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主板上的高速总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板上的高速总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板上的高速总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神经系统是智力与行动力的连接纽带,如果没有它,我们将无法完成任何事情,即便你有再高的智商。计算机是人类的机械仿真,它同样具有大脑CPU、视觉显卡、听觉声卡、行动力各类外部设备,自然,计算机也应该具有和人一样的神经系统,否则各个部件间无法完成交流,它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线。在人体中,神经脉络无处不在,计算机中,总线也无处不在微处理器与北桥通过前端总线连接、北桥与内存模块通过内存总线连接、北桥与显卡通过 AGP 总线连接、北桥与南桥通过南北桥总线连接、南桥与扩展卡通过 PCI 总线连接、南桥与存储设备通过 IDE 总线连接.还有外部设备的并/串口、USB、IEEE1394 总线,计算机中的总线也

2、是名目繁多、不过功能都是大同小异。根据不同的需要,计算机总线的速度有所差别,但高速无疑是计算机发展的趋势,总线同样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时下,高速总线方兴未艾,传统的低速总线纷纷遭到淘汰的命运;这样的变革发生在计算机的所有总线领域,它标志着 PC 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PCI Express、HyperTransport、Hub-Link(Intel)、V-Link(VIA)、MuTIOL(SiS)等高速总线技术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纷纷来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些高速总线开始投入实用或即将投入实用, PC 的神经系统由此得以大大强化!本文对现在已经展开广泛应用的总线技术作一个简单总结,而新一代的 I/O

3、 总线互连技术 PCI Express 及一些局部总线则不在此次讨论范围之内。一、HyperTransport,AMD64 架构的中枢HyperTransport 是 AMD 所倡导的高速总线标准,这项技术原名为 LDT (Lighting Data Transport,意即闪电数据传输),早在 1999 年就开始设计并于 2001 年得到成功推广。与 PCI Express、PCI-X 不同,HyperTransport 并不是作为连接设备的系统总线,它是一种定位于芯片互连的高速总线,比如说两枚处理器构建 SMP 系统、微处理器与芯片组、芯片组的南桥与北桥、高性能服务器内部,等等。基本的 H

4、yperTransport 总线采用两条点对点的单双工数据传输线路(一条为输入、一条为输出) ,它的物理频率只有 400MHz,考虑 DDR双向触发技术的效果,其数据传输频率相当于 800MHz,换句话说数据传输速率为 100MB/s但这只是一根传输线,如果使用 8 根传输线(8 位) ,HyperTransport 可达到 800MB/s 的数据带宽,nVIDIA nForce、nForce 2 和 nForce 3 Pro 等数款芯片组都是采用这种总线!如果是 16根传输线,HyperTransport 便可提供 1.6GB/s 的数据传输带宽,这个数字似乎毫不惊人!但现在 AMD 将它的

5、物理频率提升到 800MHz,这样8 位总线便可提供 1.6GB/s 的数据带宽,16 位总线则拥有 3.2GB/s 的高带宽,与 PCI Express 相比显得毫不逊色。我们知道,现有 PC 基于 32 位架构,各类数据都必须以 32 位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传输或处理;当使用 16 位总线时,它可以将 32 位数据分成两批传送然后组装;如果使用 8 位总线则分成 4 批次组装,在系统看来,数据仍是以 32 位为单位传送的,可以直接调用。虽然推出时间早,但 HyperTransport 并未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多半是在 nVIDIA 的 nForce/nForce2 芯片组中才对它有些了

6、解。事实上,HyperTransport 在路由器、交换机等芯片互联中也颇有建树,Cisco 自身就是 HyperTransport 推广联盟的重要成员之一。HyperTransport的意义不仅于此,回溯开发之初,我们不难发现 HyperTransport 总线其实是与 AMD 的 64 位处理平台配套使用的,只是后来总线先出马、处理器延后罢了。目前在基于 AMD8000 芯片组的 AMD64 平台中(AMD 将混乱的 X86-64、Hammer 等说法统一成AMD64标识) ,HyperTransport 是以中枢主干的姿态出现的:Opteron/Athlon 64 处理器通过 Hyper

7、Transport 与 AGP 3.0 控制器(AMD 8151 芯片,8/16 位总线,1.6/6.4GB/s)连接,AGP 3.0 控制器也是通过 HyperTransport 与南桥(AMD 8111 I/O Hub 芯片,8 位总线,800MB/s)和 PCI-X 控制器(AMD 8131 芯片,8 位/16 位总线,3.2/6.4GB/s)两枚芯片相连。不难发现,在 AMD64 架构中,HyperTransport 是系统的中枢,这种异常简单、直接的架构对发挥 64 位平台的高性能有一定帮助,HyperTransport 的确可以让 AMD64 发挥出最优效能!大家也许会问,为何 A

8、MD 不采用时髦的 PCI Express 连接南北桥呢?答案很简单,AMD 将被迫在 HyperTransport 与 PCI Express 间作转换、画蛇添足,性能反而会降低!当然,未来的扩展设备都是以 PCI Express 的形态出现,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AMD 只需要在芯片组中增加一个 PCI Express 控制器即可,或者采取类似 AMD8131 PCI-X 芯片的做法独立设计 PCI Express 控制芯片。我们将认可这个现实:Intel 以 PCI Express 作为未来总线的核心,未来其微处理器和芯片组产品都将基于 PCI Express;而 AMD 的 64 位平

9、台将以 HyperTransport 作为系统核心,PCI Express 与 PCI-X、PCI 居于同等次要地位。这种设计思路也被 Transmeta 公司所采用,Transmeta即将推出的 Crusoe TM8000 处理器全盘复制了 AMD64 架构:整合内存控制器、通过 HyperTransport 总线与芯片组连接的确,HyperTransport 魅力非凡,PCI Express 也无法将其光芒遮盖两者虽有冲突,更多时候是相容互补,这在未来的 AMD64 平台中将得到体现。二、Hub-Link、V-Link、MuTIOL,连接南北桥的三驾马车我们知道大部分芯片组都是基于南北桥架

10、构,PCI 总线作为南北桥芯片的传输动脉,其瓶颈效应已经出现:只要每个 IDE 通道各有一个ATA-66 硬盘,再加上 100M 快速以太网功能,PCI 总线就无法胜任南北桥连接的重任。为了提高产品性能,Intel、VIA 和 SiS 都先后发展出过渡性质的南北桥专用总线,这便是 Intel Hub-Link、VIA V-Link 和 SiS 的 MuTIOL,直到现在,这三种总线依然活跃在它们各自的芯片组中。Hub-Link 最早于 i820 芯片组上出现,它为南北桥(此处为 ICH 和 MCH)连接提供了 266MB/s 的数据传输带宽,大大缓解了紧张的总线资源。但在实际使用中,Hub-L

11、ink 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i820 的表现还不如早先的 440BX。后来推出的 i810、i815 系列同样采用 Hub-Link架构,前者低端定位性能不如人意,后者勉强同 440BX 在同一水平这个时候,Hub-Link 并没有体现出理想的效果。到 Pentium 4 处理器推出之后,Hub-Link 才真正在 i850 和 i845 系列产品上发挥效用。Hub-Link 先后发展出 1.0、1.1、1.5、2.0 等多个版本,它是一种可在一个时钟周期传输 4 次数据的高速并行总线,共有 8 位和 16 位两种1.0 版本最初用于 i820、i81X 和 i850 身上(南桥版本为 ICH

12、、ICH2) ,其物理频率为 66MHz,这样 8 位版本 Hub-Link 所能提供的总带宽为 266MB/s,在当时,这个数字是可以满足系统需求的。1.1 版的速度与 1.0 版相同,但两者在设计上存在较大的区别,导致两者无法通用。Hub-Link 1.1 主要用于 ICH4 与 MCH 北桥的连接,像 i845E、i845G 之类的产品都是采用 Hub-Link 1.1;i850E 因设计较早、只能支持 Hub-Link 1.0,所以无法搭配 ICH4 使用(i850E 继续搭配落后的 ICH2,原因便在于此) 。Hub-Link 1.5 也是用于 ICH4 中,它的速度同样只有266M

13、B/s,只是电气特性上与 Hub-Link 2.0 兼容,有利于主板厂商简化线路而已,在南北桥总线普遍提升到 533MB/s 的今天,Hub-Link 1.5 区区 266MB/s 带宽委实有些过于保守。真正让我们兴奋的是 Hub-Link 2.0,它与 1.X 版本最大的区别是总线宽度扩展到 16 位、数据带宽提升到1.06GB/s 的水准。Hub-Link 2.0 目前只用于 Intel 的服务器芯片组 E7500 中E7500 共有三条 Hub-Link 2.0 总线,分别将 MCH 北桥与三枚PCI/PCI-X 桥接芯片P64H2连接起来,这样主板厂商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 64 位 PC

14、I 与 PCI-X 槽的灵活搭配。至于 E7500 的 ICH3-S 南桥,Intel 仍旧使用速度较慢的 Hub-Link 1.5 将它与 MCH 连接,毕竟 P64H2 桥接芯片承担了主要的 I/O 任务,ICH3-S 与 MCH 的数据传输量不会太大。在Intel发展Hub-Link总线的同时,VIA也在积极发展自身的V-Link总线。V-Link与Hub-Link殊途同归,它的数据带宽为32位,工作频率66MHz(未采用DDR、QDR等技术) ,这样数据带宽也是266MB/s。在应用之初,V-Link的表现也相当失败:采用新型总线的KT266、Apollo Pro 266芯片组的性能甚

15、至不如基于PCI总线的KT133A和Apollo Pro 694X,估计是当时VIA技术不成熟的缘故。在KT266A之后V-Link开始表现出优越的性能,此后的KT333也沿用了266MB/s的V-Link。到了KT400和P4X333,VIA开始启用8X V-Link总线,其改进之处就是将总线的频率提升至133MHz,总线宽度仍为32位,总带宽达到了533MB/s。按照计划,8X V-Link仍将在未来的P4T400、P4T600和Athlon 64平台的K8T400/K8M400系列产品中继续使用;在这之后VIA将全面转向带宽达到1.06GB/s的Ultra V-Link总线,其综合水平与

16、Intel Hub-Link 2.0大体相当。 基本上我们vlink时钟是66Mhz的,而数据线可以有8位和16位的区别(有些北桥不支持16位,比如 P4M890)。而4X,8X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传输多少次数据,数据是通过strobe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 传输,所以strobe的频率在4X和8X的时候分别是133Mhz和266Mhz。 同样的速率也有不同的mode,具体的可以参考下图:(其中mode0mode2都是8位的,而mode3,mode4是 16位的) 比如mode2,它的strobe是266Mhz,而它的数据是每次传输8位,但是它是半双工的,也就是要传完上行的 才能传下行(也就是上行和下行都是使用相同的8根数据线); 而mode4,它的strobe也是266Mhz,数据也是每次传输8位,但是上行和下行是分开的(分别对于8根数据 线),可以同时进行。SiS 的 MuTIOL(Multi-Threaded I/O Link)总线来得最迟,但起点最高MuTIOL 最早在 SiS635T(Intel P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