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马原期末试题第四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537246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师大马原期末试题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师大马原期末试题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陕师大马原期末试题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陕师大马原期末试题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陕师大马原期末试题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师大马原期末试题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师大马原期末试题第四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萌芽于( ) A.14 世纪 B.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 C.1416 世纪 D.17 世纪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下制造

2、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

3、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9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

4、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1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3.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1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 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 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 1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商品的不等

5、价交换 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劳动力成为商品 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抽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脑力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 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18.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 A.社会化大生产 B.国际化大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现代商品生产 19剩余价值( )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

6、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20.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B.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 21.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2.剩余价值率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23.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

7、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24.资本家获得绝对剩余价值是( )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25.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2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27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

8、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8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周转是从( )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9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3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

9、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3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3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价值补偿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D.实物补偿问题 33. 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

10、A.生产不足 B.生产相对过剩 C.消费不足 D.失业增加 36.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37.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3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 ) A.为世界和平服务 B.为世界稳定服务 C.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 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39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

11、家职能是(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40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41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4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4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

12、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答案:答案:1.B 2.B 3.B 4.B 5.A 6.A 7.C 8.D 9.A 10.D 11.B 12.B 13.C 14.A 15.D 16.C 17.D 18.C 19.C 20.C 21.A 22.C 23.D 24.A 25.C 26.C 27.A 28.B 29.D 30.B 31.B 32.A 33.C 34.C 35.B 36.A 37.B 38.C 39.A 40.B 41.C 42.D 43.C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C.剩余产品的出现

13、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阶级的形成 2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工场 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 E.用暴力手段掠夺贵族的财富 3.商品的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交换价值的基础 E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4.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要素有( )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D.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 E.自然条件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的投资价值 C.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D.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E.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6.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 ) A.内涵扩大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 C.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