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535333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 欣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四二台, 北京 102445)摘 要:从现如今国家广播系统的发展上看, 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得到普及, 这种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将一些 灾难性事故的相关消息传递给受众。 这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体现出高效、 全面的特点。 另外, 其准确性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此, 本文主要对现如今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的应用状况以及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技术的实用性以及相关特性特点, 希望给相关 广播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应急广播; 远程唤醒; 调频副载波; 调频共揽现如今, 我国的各大媒体的发达程度不断加强, 广播作为其中 的一种类

2、型需要根据人们的需要来传递一些相关的内容。 其中包括 一些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从目前我国的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上 看,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广播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难 题, 及时有效的发布应急预警信息是广播工作的重要功能。广播行1.3 调频共揽技术 这种技术在我国的学校和相关的企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这 一技术主要是电视网络和调频中短波网络的覆盖范围为主。 多应用 到农村地区的应急广播中。其中比较典型的地区就是湖南、 四川以 及广东等地。 调频共揽技术的应用需要以广播电视网络的信号为基 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将远程唤醒技术改进和完善, 础, 根据当地的网络传输速度和宽带的应用特点

3、来进行传输。这种 使其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1 国内外应急广播唤醒技术发展现状 应急广播技术在国外的发展状况要明显高于国内, 国内外的众 多学者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得出了很多结论。其中包括 基础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的方面。 从国外的应急广播唤醒 技术发展现状上看,美国的 EAS 和日本的 EWS 都是比较著名的。 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也根据不同身份的特点来进行了广播体系的建 设和研究。在所有应急广播系统的应用中, 唤醒技术的类型包含的 范围相对较广, 其中以调频副载波技术、 调频共揽技术等为主。 1.1 调频副载波技术的应用 从现如今的应急广播体系中可以看出, 调

4、频副载波技术的应用 范围比较广,其中以美国和日本的应急广播技术为典型。美国的 EAS 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数据广播系统的形式, 以电视、 网络、 手机短 信等手段为主。设备的协议类型也比较统一。协议解码工作在终端 接收机中完成, 解码之后对其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技术的 唤醒功能。 与此同时, EAS 系统和广播电视台, 有线电视系统以及卫 星公司等部门相互联系, 完善解码工作。 另外, 这一系统的应急广播 系统可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实现迅速, 自动的运行。日本的 EWS 系统的紧急信号也是有广播形式来发送。 这种 EWS 系统早在 20 世 纪 80 年代就已经建立,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

5、实现了数字化的 过程, 在应用中为公众提供了相对比较紧急的信息服务体系, 在检 测到告警信息之后进行自动环形, 即使在收看广播节目的同时也能 够及时接受到紧急的信息警告。另外, 在国外的一些警报系统应用 中, 还附加了比较你特殊的收音机类型, 接受方式从传统的单一接 收形式转变成首要发电方式, 这是接收形式的进步。从我国多数的 省份来看, 调频副载波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比如, 上海 的灾害信息调频副载波系统就是重要的例子。 其接收点的数量高达 1000 个, 如果有灾害信息的出现, 接收机就会自动打开, 为公众和 市民播放灾害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能够提供相应的避难和防难方 式。 应急

6、广播信息也可以在 TS 流中得到应用,通过数字电视的终 端来进行 TS 流的解码工作, 可以不断唤醒和激发终端设备, 成为我 国现如今比较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另外, 有线数字电视以及地面 数字电视的发展都为应急广播的运行提供便利。 应急广播系统一起 传播速度快, 范围广为优势, 逐渐做到普及。 1.2 CMMB 技术 无线数字广播网络的发展为应急广播网络的运行提供了重要 的前提和平台,受众可以根据手机和 GPRS 系统来接收终端的服 务, 现如今比较常见的就是车载电视和笔记本等等。这种 CMMB 技 术已经在全国 300 多个城市得到普及, 同时, 我国的移动多媒体广 播电视的标准也逐渐应用到

7、这一技术中, 使其能够在实际的信号中 插入紧急的功能。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滞后的传播方式,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方式。 如果一旦出现了应急事件和措施, 能够及时进行信息的传播, 做好 疏散工作, 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上级系统需要及时对下级传播信息, 实现信息的上通下达。这样才能促进同频波段的自动切换, 促进应 急广播的发展。 1.4 双音多频信号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以电话系统为主发展起来的, 电话机和交换机 是传达技术的重要途径, 可以在光电领域中得到较快的传输。有些 电视台主要利用双音多频技术来实现传输相关的指令, 同时还能够 根据节目的需求来插播重要的节目内容。 有些广播电台主要采用的 是 DT

8、MF 技术来实现城市应急系统的建设, 广播的终端设备应该得 到自动控制,进而对一些波段或者是网络中的恶意攻击及进行防 范。这种技术的功能性比较强, 逐渐实现了控制系统的高效性。 2 常用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 从我国现如今的应急信息发布程度上看, 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 系统的统一性得不到满足, 而且技术手段比较复杂, 采用的唤醒式 技术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接下来, 笔者就对不同的唤醒技术进行 深入介绍: 2.1 调频副载波 所谓的调频副载波主要是在调频广播进行的过程中, 根据基带 中空余的频谱来进行相应数据和声音的传递。 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 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投资少, 应用范围广以及频谱

9、节约 程度高等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技术类型包括 SCA 信道, RDS 数据 系统以及 RBDS 等等。从这些系统中可以看出, RDS 系统的应用方 式比较典型, 接下来, 笔者主要以这一系统为例, 着重分析调频副载 波传送技术的重要性。 这一系统的工作原理比较复杂, 在构成 RSD 信道之后, 和相应 的立体声广播中的主副信道以及导频等构成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基 带信号, 然后对高频主载波进行调频。 另外, 还需要根据发射机本身 的 RDS 功能来增加激励器。与此同时还需要和相应的数字解码器 相匹配, 同时加大 RDS 副载波的信息频率, 通过记录, 这一设备的 待机状态和科学的运行频率是相连接

10、的, 应急信息的播放也是经过 这一程序进行的。 2.2 TS 流方式 在应急广播信息的传输和远程终端的共同作用下, 实现了自动 唤醒。 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相关信息技术的规定作为标准和依 据, 通过数字电视以及卫星电视等形式逐渐对传输的流程进行完善 和改进。 第一, 适配封装。在接收广播消息时, 需要对其进行解析, 这一 过程中主要采用适配封装的形式。 最终以适应 TS 流的传输为主, 输 送到插入设备中, 提供广大受众紧急信息的传输, 同时还可以通过 编辑软件或者是编辑系统来实现字幕的添加, 在这一过程中又适配科技论坛67封装成字幕指令, 同样传输给插入设备。 控制 ASI 切换器, 当有

11、紧急 广播消息时, 切换到插入了紧急广播表的 Ts 流; 当无紧急广播消息 时。 切换到正常播出的 TS 流; 将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反馈给消息接收 设备。 第二, 播出插入: 根据播出插入指令。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 行应急广播预警信息的发布:在正常播出的 Ts 流中插入紧急广播 表; 在原电视节目的视频图像中叠加字幕; 将原广播节目替换成紧 急广播节目。 第三, ASI 切换: 在切换设备中, 根据播出插入指令, 完成正常 播出的 Ts 流到紧急广播节目流的切换。切换时需在收到应急指令 和确认紧急广播节目流正常传输的基础上进行切换; 控制 ASI 切换 器, 当有紧急广播消息时, 切换到插入

12、了紧急广播表的 TS 流; 当无 紧急广播消息时, 切换到正常播出的 TS 流。 第四, 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通过解码 TS 流, 判断是否需要自动 唤醒带电终端播放应急广播消息。 2.3 CMMB CMMB 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紧急广播技术融入到其中, 这种 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通过消息格式的不同来传输紧急的广播消 息。 在此过程中还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来对紧急广播数据的相 关信息进行封装, 具体来说, 其步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紧急广播的消息主要包括上、 本和下级, 同时还要根据消 息的相关来源和类型做好消息的排队工作。 第二, 在应用的过程中, 要将广播消息进行拆除和

13、封装, 使其形 成一个或者是多个紧急广播表, 来对不同的数据段进行承载。具体 来说, 广播表的整体结构和复用帧运行程序比较复杂。频信号巡检码发生器就不断产生连续的 DTMF 双音频信号, 此时广 播系统的终端收到该巡检码信号后, 将拒绝启动应急广播。播出正 常的 FM 调频节目。若没有双音频巡检码, 终端经过判断后启动应 急广播。 第四, 专用频点 FM 调制器和混频发射器, 用于对专用音频信号 (电话按键、 巡检码等双音频信号和语音音频信号)进行调制并和其 他普通频点的 FM 节目信号进行混频发射, 通过有线(CATV)或无线 FM 广播方式发送到终端。 3 适用于我国广播电视系统现状的应急

14、广播远程唤醒技术 3.1 完备性 要支持多部门、 多传输通道、 跨区域的传输和发布, 以适用于不 同应急事件、 不同传输通道损毁情况时的发布要求。在保证中波广 播、 短波广播两种常用的有效传播手段的同时, 尽可能实现在多种 广播电视通道中的透明传输。 3.2 兼容性 在尽量不改变现有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现状。实现与现有传输 系统的无缝对接, 实现与现有应急广播体系和各省市应急终端的合 理对接。 3.3 安全性 有别于普通广播电视节目内容, 应急广播系统发布的内容极为 敏感, 发布内容与发布目标区域、 发布时间有高度的相关性, 所以必 须在系统的全链路考虑安全防范问题。 4 结论 实现群众对预警事

15、件以及突发事件的有效接收, 预警发布渠道 必须实现准确定位、 快速发布、 全面覆盖、 有效送达。即国家应急广 第三, 需要将紧急广播的数据段和 CMMB 系统相互配合使用, 播要求实现全国应急广播的多元化实时接收, 即不论什么广电传输 其中包括紧急广播表的相关数据信息, 广播的顺序号码以及紧急广 播的时常等等。 第四, 复用封装紧急广播表也是一种普遍的应用方式, 可以通 过无线数字广播以及卫星等系统来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播。 其播放 终端以多媒体终端为主。网络、 什么广播电视频率、 什么区域、 什么终端也不论终端是否开 机, 是固定或移动状态, 全国广播电视用户都能实时接收到应急广 播信息。 参

16、考文献 1高贺一.户外应急广播系统J.广播电视信息,2009(9). 第五, 在接受终端接收到广播信息之后, 需要对其进行解封装, 2杨通映,周念,徐良华.山区县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实践J.有线电 视技术,2012(10). 3叶荣高,楼征栋.浅谈我县可寻址应急广播系统设计及实施J.广 播电视信息,2013(2). 4薛 国 强 .矿 井 应 急广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J. 能源技术与管理 , 2013(2). 5叶顺海.县级农村应急广播的实现J.中国有线电视,2013(4). 6王璞.对应急广播在南港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的思考J.天津 科技,2013(3).将消息进行合格处理。在实现远程唤醒工作中, 需要对复用帧的格 式做好分析。同时按照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相关规定来做好标识工 作,实现中断设备的自动接收。这就是 CMMB 系统的最终工作原 理, 也是应急广播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式。 2.4 调频共缆 调频共缆技术是指利用 FM 频率调制技术将广播, 被调制的广 播音频和控制信号与有线电视节目共用 CATV 同轴电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