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精彩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23230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精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精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精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精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精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精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精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精彩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教育局教研室 徐建红 【摘要】文章就目前情境教学没有处理好“童趣性”与“知识性” “多样性”与“科学性” “开放性”与“学科味”的关系,呼吁教师创设情境回归学科,并探讨了依标创设、整合 情境、联系现实、有效引导等实施策略,以期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科教学的质 量。【关键词】情境;教学;学科性创设情境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情境的 引入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学成为一种意义学习。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创设的 教学情境呈文学化、游戏化、儿童化趋势,活动热热闹闹,实际上是老师精心预设中的一 种亦步亦趋的程式化活

2、动,甚至许多活动已偏离了教学目标,弱化了思维品质,游移于学 科之外,亟待我们理性思考。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暗含的,但有效的教 学情境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符合学科的知识背景,有“学科味” ,能为学生储备更多 的学科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综合文科的比较、归纳、概括、分析等能力。本文就目前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实施策略。一、历史与社会课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没有处理好情境的“童趣性”和“知识性”的关系情境是学科学习的资源,是一种学习载体,它通过创设仿真的实践场所、让学生快乐参与, 激发学习兴趣。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创设情境时没有深入分析教材,读懂文本,教学目

3、 标不明确,只注重了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兴趣和情境的生动性,忽略了情境中要有学科知 识正确、具体的运用,情境的“童趣性”表现为文学味过浓,游戏化过重,喧宾夺主。例 如,我国东西部横跨纬度大,老师为帮助学生建立疆域辽阔的概念,出示了北京时间的钟 表、乌苏里江朝霞红似火,帕米尔夜色深沉好入眠的三幅图,提问两地有什么时间差异。 这问题情境虽然童趣盎然,但包含的学科知识是不准确的,因为时间有地方时和北京时间 的区分。更有甚者,小品短剧的主要情节没有学科知识的支撑;历史教学内容的课堂上成 故事课;针对环境、资源、和平等社会现实问题教学时策划写警示语,说说心理话等“感 悟类”活动;这些情境的过多创设使文学味

4、胜于了学科味。快乐参与的自主活动一个接连 一个,但一般的知识要求也落实不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几近空白。从台州市 2009、2010 年 的中考试卷分析看,学生回答“启示类” “感悟类”试题得分率高,涉及学科知识的题目上 失分惊人。在考查“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知识上,全市参考人数六万四千多,只有 0.55 的正答率,40%学生选择了八国联军,许多学校学生错误答案的选择率超过了正确率,这 反映出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已成为了突出的问题。2没有处理好情境的“多样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多样化情境的表现形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看情境资源蕴含的内涵是否被充分挖掘, 唤起学生由表及里的思考,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现

5、实教学中,老师忽略了情境创设的科 学合理性,情境活动多而滥,缺少内涵,浮光掠影,学生喘不过气来,影响了学科教学任 务的完成。如很多老师一节课幻灯片二三十页,一页停留不足 2 分钟,学生来不及消化就过去了;创设“我演你猜” “擂台闯关” “智力比拼”等多样化情境,是用“列举”的方法 来呈现教学内容,是知识点的辐射,是一种静态知识的教学,这样的课堂即使活跃也是资 源的浪费。再例如, “辽阔的疆域”教学,许多老师要用不同类型的几张地图,讲中国位置 用世界政治图,讲中国疆域的四至点用中国疆域图,找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时又换 成不同比例尺的另一张中国疆域地图,比较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海陆疆域特征时又

6、用了 世界地图轮廓简图,实际上只要充分发挥课本中的“3-1 中国疆域”一张图就能讲清所有 问题,这就是老师对情境资源的不充分发掘和利用。诸如上面所述的课堂教学,基础知识 没有落实,能力更不可能提高。另外,一些结论显而易见,问题的解决能够想见最后的结果,那么老师组织的具体情境活 动就是累赘、多余的。3没有处理好情境的“开放性”与“学科味”的关系历史与社会是门开放的课程。情境的“开放性”指在同一情境中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 进行思考,给予师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老师们在创设开放性情境时往往不加限制,开放无 度,又没有充分去预见多种结果,出现了老师指导不力或无力指导的现象,使得教学偏离 了学科本质。 “理由

7、类” “启示类” “怎么办”等情境教学,学生众说纷纭,老师鼓励言之有 理皆可,这理由落入婆说有理公说有理是去学科化的。强调情境的开放,目的是从地理事 实、历史现象、社会问题的认识冲突中开拓思维深度广度,绝不是说我们这门学科体系中 的观点、原理、规律是可以随便推翻的。学科有学科的“理” ,开放要回归学科本色,从学 科的视角来观察、解释、评价问题,这才体现了“学科味” 。例如抗战教学引入了地方教材 内容,黄岩陈安宝将军是抗日名将,老师创设到烈士陵园纪念陈将军的虚拟情景,请学生 选择最合适的日子,并说明理由。7 月 7 日、8 月 15 日、清明节等都是适宜的,也符合学 科知识的应用,但很多学生都选

8、择星期日,因为现在的学生学业繁忙,只有周日有空。这 种答案出乎老师意料之外,也没有任何的学科价值,但又合乎常理,不能判定错误,这就 是开放无度,脱离学科的结果。二、情境教学回归学科的实施策略(一)依标创设,提供足够的知识背景依标创设就是依据教学目标,从学科的视角来创设情境。教科书限于篇幅,对属于学科本 质的一系列概念、观点、结论等作了较为简单的呈现,这给教师备课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 理解障碍,所以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必须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 书、教学图像等) 。课程标准的二级目标即内容目标并不与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一一对应,因 此具体到一课时的教学时,我们先要找到相对应的内容目标

9、,并充分理解内容目标所包含 的学科知识背景;接着要结合“目”标题所隐含的信息、意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理 解编者意图,然后分析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最后确立教学目标。目标确立后,创设的 教学情境都要基于这一教学目标而展开,情境化材料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科书内容 有机衔接。对于教材上抽象的概念、原理、结论等先作情景的辅垫,还原其具体的过程, 为学生学习提供有血有肉、足够详实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在参与情境的实践中获取概念、 结论。例如, “变革与争霸”一课,对照内容目标是“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说 说它(他)们在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内容目标是基于学科特征的学习要求的表述,

10、要求 通过教学为学生积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培养“论从史出”的 学科能力。在“目”标题上我们又解读到了这些学科信息:“春秋战国时期有影响的变革 和争霸活动有哪些?” “变革与争霸有什么关系?” “变革与争霸对当时社会产生怎样的影 响?”以上对教学目标和核心知识的分析是我们老师上每一堂课必做的“功课” ,省略不得, 只有做足了这“功课” ,才能备活教材,创设的情境才会有意义。教科书对商鞅变法的性质 与影响只用了一句话, “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 力最强的国家” ,这样的结论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不理解去背记这句话毫无意义,此时就 需要我们提

11、供新法的条文,创设如战士们提首级封赏的战斗热情、商鞅处罚太子傅等旧贵 族故事情境,在丰满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作用。教学中,制作“商鞅变 法”前后政治、经济、军事比较表、组织“春秋无义战”的辩论、开展“诸候各国图霸业 采取哪些强国措施”的讨论等这些活动都围绕了目标,借助了学科的力量,是情境学科化 的表现。(二)整合情境,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多样性化的情境符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征,为学生提供了不同角度认识社会的机会。 基于“不同学生不同认知”的学生观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对 情境教学有所选择,有所放弃,重组整合,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

12、精选教学情境,突出重点,不开“无轨电车” ,不面面俱到。 在主干知识教学的情境中应有足够的时间让师生互动,把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讲深讲透, 使知识从静态的呈现转换成鲜活的生成。案例教学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情境,一节课用一个完整的故事案例,同一故事案例可分成 不同情节来连接教学环节,就显得较为巧妙,线索清晰,有利于学生整体建构知识框架。老师要把多媒体看成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主要手段,课件要少而精,选取的 每一张幻灯片都要有利用价值。我们预见某些情境会有较多的生成资源,就要运用板书, 即时、快速地来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学习的效益。其次,了解学情,分析学生,对教科书编排的情境进行替换。教

13、科书中的情境仅仅是有代 表性的教学范例,而不是统一的规定。情境化的材料中,越切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越有利 于他们主动地建构新知识,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更生动、更新颖的案例来取代教科书上的 原情境。例如,九年级课本选择当代世界、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专题探究,现实社 会中可用来替换原情境的新鲜素材非常多。教学“市场无形手” , “豆你玩” “蒜你狠”来替 换课本中的“芹菜价贱难卖”案例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习视野。情境问题与 实际生活同源,学生获得的解决问题能力就能很快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了。如今的 中考、高考命题倡导应用新材料、新情境创设问题来考查能力,替换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知识

14、迁移和学科解题能力。替换情境时,先理解原来情境所包含的学科意义,替换的新情境要符合原来情境的教学意 义,不能改了表现形式,也换了学科本质,导致偏离学科教学目标。再次,去伪存真,创设真实、有用的情境。老师们教学中使用的素材很多是从他人课件中 “转手”过来,不加鉴别,拿来就用。有些数据失效、图文出错,是虚假材料,但在课堂 教学中仍不断地“流传” 。文科学习的特殊性在于知识并不“中立” ,它充满了“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因素,因此虚假材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判断,这是学科大忌。我 们在整合情境时一定要鉴别信息,去伪存真,有必要翻翻原著、学科专业书和不同版本的 教材。还有,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两难

15、问题”情境很多情况下是“假情境” ,如“地球一小 时活动中你选择开灯还是关灯?” “你是否赞成假冒伪劣商品焚毁?”很少学生会站在反方, 这样的讨论失去了意义。(三)联系现实,活化情境的知识内涵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了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的文科课程,它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又特别强调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对学科学习的反作用。我们创设情境时要找准情 境中的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连接点,活化知识的内涵。例如,有位老师执教“秦岭淮河分南北” ,他创设了“东西南北大中华采风活动”情境,要 求学生小组合作,拍摄反映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差异的作品, 写出采风心得,进行展版

16、活动。老师先提供了范例:采风地点:北方的黄河,南方的钱塘江拍摄作品:“黄河冰封” 、 “六和听涛”采风心得:南北方河流结冰期、汛期、水量等水文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活动就是学生平时生活的情景,形式活泼又富有童趣,学生们主动性强,思维活跃,小组 合作有效,能快速回应老师的要求作出了小组汇报。小组一:采风地点:大兴安岭,海南岛拍摄作品:“哈尔滨冰雕” 、 “海风椰林”采风心得:由于南北地区气候显著差异,影响了植被分布和景观的不同小组二:采风地点:黄土高原,西双版纳拍摄作品:“黄土窑洞” 、 “傣家竹楼”采风心得:由于南北方的降水量和气温高低不同,影响着当地的建筑风格征有显著的差异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创设过这类情境,但往往只注重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 却没有把现实生活与学科知识很好地连接。本案例中的教学极富诗意,充满了文学味,但 老师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找得非常准确,情境中的“采风心得”是地理“区域 差异”知识运用现实生活的表现,学生必须领悟了学科知识后才能概括归纳出来,学生的 答案中学科专业术语运用到位,这才是我们学科教学真正需要的“生活化”情境。设计这 样的情境,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