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次互联网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7522742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NNIC次互联网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CNNIC次互联网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CNNIC次互联网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CNNIC次互联网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CNNIC次互联网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NNIC次互联网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NIC次互联网报告(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NNIC 第 29 次互联网报告:基础数据2012 年 01 月 16 日 10:11 来源:人民网-IT 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一、基础数据一、基础数据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 5 亿,达到 5.13 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 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 4 个百分点,达到 38.3%。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3.56 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 69.3%,较上年底增长 5285万人。 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规模为 3.92 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比例为 98.9%。 农村网民规模为 1.36 亿,比 2010 年增加 1113 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 26.5%。 网民中

2、 30-39 岁人群占比明显提升,较 2010 年底上升了 2.3 个百分点,达到25.7%。 网民中初中学历人群占比继续保持增长,由 32.8%上升至 35.7%。 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 73.4%,比 2010 年底降低 5 个百分点;手机则上升至 69.3%,其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 2011 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 18.7 个小时,较 2010 年同期增加 0.4 小时。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域名总数为 775 万个,其中.CN 域名总数为 353 万个。中国网站总数为 230 万个。二、趋势与特点二、趋势与特点 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网民规模增长

3、进入平台期2011 年网民全年增长 5580 万,普及率提升四个百分点,相比 2007 年以来平均每年 6个百分点的提升,增长速度有所回落。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致使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 我国我国.CN.CN 域名数和网站数变化出现转折点域名数和网站数变化出现转折点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CN 域名总数达到 353 万个,较 2011 年 6 月上涨 0.7%,中国网站总数经历一年多的下降之后,目前也稳步回升至 230 万个。我国.CN 域名数和网站数均结

4、束了跌势,开始稳步回升。 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稳步发展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稳步发展包括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旅行预订在内的电子商务类应用在 2011 年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 1.94 亿人,较上年底增长 20.8%,网上支付用户和网上银行全年用户也增长了 21.6%和 19.2%,目前用户规模分别为 1.67 亿和 1.66亿。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微博快速崛起,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 48.7%。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出现大幅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 2010 年的 54.6%降至 47.9%,论坛/BBS 则由 32.

5、4%降至 28.2%,博客和个人空间从 64.4%降至 62.1%。 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 14.6%,达到 3.25 亿人,使用率提升至 63.4%,是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一、调查方法一、调查方法(一)网民个人调查(一)网民个人调查3.1 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 6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1.1 样本规模用户调查总体样本 60,000 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 30,000 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1

6、.2 调查总体细分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子总体 A: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 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子总体 B:手机覆盖人群;子总体 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 重合处为子总体 C】,C=AB。3.2 抽样方式CNNIC 只针对子总体 A、B、C 进行调查。为更大限度地覆盖网民群体,采用双重抽样 框方式进行调研。采用的第一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 A 和 C。采用的 第二个抽样框是移动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 B 和 C。对于固定电话覆盖群体,采用分层二阶段抽样方式。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

7、具有足够的 代表性,将全国按省和直辖市分为 31 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将样本根据网民数的开平方 根比例分配到 31 个省市。省内采取样本自加权的抽样方式。各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根据该城市固 定住宅电话覆盖的 6 周岁以上人口数占全省总覆盖人口数的比例分配。对于手机覆盖群体,抽样方式与固定电话群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和直辖市分为 31 层, 各层独立抽取样本。省内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样本,使省内样本分配符合自 加权。为了保证每个地市州内的住宅电话号码被抽中的机会近似相同,即使住宅电话多的局 号被抽中的机会多,同时也考虑到了访问实施工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内住宅电话号码 的抽取

8、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机群体调研方式是,在每个地市州中,抽取全部手机局号;结合每个地市州的有效 样本量,生成一定数量的四位随机数,与每个地市州的手机局号相结合,构成号码库(局 号+4 位随机数);对所生成的号码库进行随机排序;拨打访问随机排序后的号码库。固定 电话群体调研方式与手机群体相似,仍旧是生成随机数与局号组成电话号码,拨打访问这 些电话号码。但为了不重复抽样,此处只访问住宅固定电话。3.3 调查内容用户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网民数量与结构特征、上网条件、网络应用、网民对互联网 使用的态度和非网民状况。调查内容包括被访者是否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网民的上网 行为、上网深度、上网体验等。3.4 调

9、查方式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3.5 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CNNIC 在 2005 年底曾经对电话无法覆盖人群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随 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目前该群体的规模逐步缩减(截至 2011 年 11 月底,我国电话用户 累计达到 12.6 亿户,普及率达到 94.2 部/百人1)。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 即:针对该项研究,电话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二)网上调查(二)网上调查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 2011 年 12 月 1 日12 月 31 日进行了网上调查。

10、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 ICP/ISP 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 筛除无效答卷。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 32772 份。(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 报数据主要包括 IP 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1IP 地址总数IP 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IP 地址数据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

11、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 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 地址的国 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 IP 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 次其拥有的 IP 地址数。为确保 IP 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 APNIC 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 IP 地址数。2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第一部分是.CN 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 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与网

12、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 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 站数;按.COM、.NET、.ORG 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 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3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 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二、报告术语界定二、报告术语界定 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 6 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 手机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 网的网民。 电脑网民指

13、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入互联 网的网民。 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指过去半年在家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中,使用宽带 (xDSL、CABLE 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以太网、WIFI)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但不 限于仅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农村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 城镇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 IP 地址 IP 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 IP 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域名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

14、连字符 (-)组成的字串,是与 IP 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 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 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 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 结尾的域名等。 网站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 web 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 顶级域名.CN 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 web 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如: 对域名 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 或 , 除此以外,,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 的不同频道。 调查范围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

15、大陆地区,均不包括香港、澳门 和台湾地区在内。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 2011 年 12 月 31 日。第二章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一、网民规模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 5 亿,达到 5.13 亿,全年新增网民 5580 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 4 个百分点,达到 38.3%。总结过去五年中国网民增长情况,从 2006 年互联网普及率升至 10.5%开始,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普及率提升约 6 个百分点,尤其在 2008 年和 2009 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 9000 万。在 2

16、011 年,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迹象。图 SEQ 图 * ARABIC 1 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当前互联网在全民中的普及率不到四成,网民增长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但是考虑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种种因素,目前我国居民中具备上网条件和技能的人已经基本转化为网民,接下来网民规模增长的难度加大。年龄方面,过去五年内 10-29 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接近高位,未来在这一人群的提升空间有限;而 50 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变化幅度很小;30-39岁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逐步攀升,目前还有一定增长空间,将成为下一阶段网民增长的主要群体。(2011 年统计年鉴暂未公布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数,相关数据缺失)图 SEQ 图 * ARABIC 2 2007-2010 年中国各年龄段人群互联网普及率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 2011 年已达 96.1%,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