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市古文化简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21714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文昌市古文化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海南省文昌市古文化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海南省文昌市古文化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海南省文昌市古文化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海南省文昌市古文化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文昌市古文化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文昌市古文化简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海南省文昌市古文化简介海南省文昌市古文化简介符符 家家 宅宅符家宅位于文昌市文城镇头苑办事处玉山村委会松树村,东经 110 度 47 分 246 秒,北纬 19 度 36 分 218 秒,海拨 18.2 米。占地面积 1326.18 平方米,房屋座落在西南方向,由围墙、三间正屋、八间横屋组成,其中三间正屋均为二层结构,高度都为 10.10 米,每间建筑面积为 173.7平方米,第二层用泰国坤甸木做桁,配以薄板隔开,三间正屋的结构和面积均相同,中间为会客厅,两边为卧房,底屋卧房开两个门四个窗。第二层开两个门五个窗,左右各建有两个内阳台,每个阳台建一具有浓厚伊斯兰宗教色彩的圆窗,每间正屋前面都建

2、一楼梯(现已损坏)通往二楼。该正屋结构严谨,宏伟壮观,通风透气,木质门窗大部分都有精美雕刻。后排八间横屋均以后围墙相连,后围墙中开有一小门,横屋中设有一会客厅,厅中墙壁画有花鸟,栩栩如生,各横屋木质门窗中均有精美雕刻。从围墙外综观,该屋构造美观、大方,给人气派不凡的感觉,是海南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既有海南乡村民居特点、又有伊斯兰宗教色彩,同时又有南洋骑楼建筑风格的一座难得的民宅。2韩韩 家家 宅宅韩家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阁镇宝芳办事处富宅村,东经 110 度 46 分 299 秒,北纬 19 度 44 分 570 秒,海拨 34米。由旅泰华侨富商韩钦准于 1936 年开始建筑,历时二年建成。韩家宅

3、座西北朝东南,东面为民宅,南面为水井,西面为民宅,北面为村路,再北为田野。长 65.19 米,宽20.48 米,整体占地面积 1335.10 平方米,保护面积 8650平方米。四进单侧横屋式建筑布局,共有正屋四间,横屋13 间,每间正屋 13 架桁,墙壁绘制壁画,图案以花、鸟为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精美神韵。每间正屋宽 11.30平方米,深 9.8 米,面积 110.74 平方米。正屋间有二层楼房,共有二处,各横屋木质门窗雕刻精华、构造美观、气派,建筑风格沿用海南传统的单纵轴线多进式布局,在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日本曾放火烧房,房屋被轻微损毁,现由韩钦准孙韩志琦管理该房屋,但韩志琦长期在外谋

4、业,目前没有人居住,造成房屋处没人管理状态。韩家宅所处的富宅村人口众多,外出谋业者有所成就,民宅暂新,村民生活水平整体上处在接近小康位置。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孔庙文昌孔庙3文昌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 1040 年) ,明洪武八(公元 1375 年)随县衙迁址于文城镇文东里 20 号,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是目前国内较有影响、也是我省保护最好的孔庙,素有“海南第一庙”之称,现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面积 3300 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旅游点之一,被誉为海南第一庙 ,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孔庙大成门前立有孔子得教像一尊,大成

5、殿内设有孔神龛、神像、神牌、四配十二哲神位、皇帝玺印、匾额、楹联,祭器文全。还增设了孔子箴言名家书法碑林,北京、山东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展览、孔子本十二弟子图谱、孔子对迹图、文是进士碑等。恢复了祭孔活动,举办“文状元” 、 “理状元” 、 “少年文状元”大奖赛,重振兴教助学之风。文昌孔庙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两代建筑工艺和启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莘莘学子、海外华侨和国内外各界游客林林 家家 宅宅林家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湖峰村委会十八行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林家宅座东南朝西北,海拨 9 米,东经 110 度 41 分 261 秒,北纬 19 度 274分 405

6、秒,宽 13.67 米,长 10.73 米,建筑面积 146.68 平方米,分布面积 309 平方米。西北面 30 米处为村路,再往西北方为田野,西南、东北面为成行民居,东南面为本家祖宅。林家宅整体为砖木瓦结构,硬山顶,共有 13 架桁,53 路瓦面,三开间,前面门额上挂一木质牌匾上写“九牧堂”三字,明间前后各开四六门,有正厅、后廊之分,两侧各有两个卧房。林家宅由路门、正堂、围墙组成。路门宽 3.15 米,高约 6.2 米,路门顶部有正方形木制档风板,档风板刻有图案。宅前有三级台阶,每级长 0.33 米,高0.10 米,前檐深 1.39 米,两侧共有四支门柱,中间门柱宽3.2 米,侧门柱宽 1

7、.45 米,柱周长 0.28 米,柱高 2.19 米,柱顶有架梁,抬梁式结构,柱底有石墩为基。前檐两侧各开一明门进入卧房,卧房开一暗门进入次房。正厅深 4.63米,宽 4.8 米,25 路瓦面。后廊深 3.4 米。正厅后廊有0.50 米的木板隔开,后廊深 3.4 米。封建社会,女人只能从后廊出入。建成后的林家宅主要为私塾,专为培养教育林姓族人的地方。林家宅座落于文昌市著名的华侨之乡会文镇十八行村,该村民先祖从明嘉靖年间迁徙至此繁衍,距今已有四百余年。该村外出谋生人员较多,清未时期有许多村民出国到南洋一带谋生,事业有成后,回故土建宅安家,光宗耀祖。十八行村就是由早期林姓先祖为了邻里和睦,互不相欺

8、,规划建设房屋而建成村庄,该村所建房屋成行,每行 3 至57 间房屋不等,每行横距相等,高度一样,共有十八行房屋,十八行村由此得名,现部分房屋破败。十八行村主要以林姓为主,外出人员较多,是文昌市著名的华侨之乡。会文镇十八行村会文镇十八行村会文镇湖丰十八行村位于会文镇的西部,距离会文圩约 5 公里,总户数 66 户,人口 233 人。十八行村的最大特色是现存古建筑规模大、较为完整、别具一格的民居十八行。十八行是以十八行、坎头东、坎头西和槟榔园等四个村庄的村舍链接而成的十八条民巷,以村中成扇形分布着十八行前后对其、高低有序、房屋相连的多进院落,这种民居特色彰显出了村民的团结与和谐。十八行村始祖从福

9、建迁来此地至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村中现在还屹立着一栋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的名为“九牧堂”的老古宅。十八行村除了古宅之外,村中至今还保存着清初时期曾在江西高安县任知县林运鑫在世时所用的石制上马台、石制金鱼花池、石制马槽、石制门牌等雕工精美的制件。陈策故居陈策故居陈策故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委会上旗村,座西北朝东南,东经 110 度 44 分 203 秒,北纬 19 度 27 分6037 秒,海拨高度 7.8 米,占地面积 529.36 米平方米。改建于二十年代,二进格局,第一进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已废) ,第二进平房,硬山顶,通宽 10.46 米,三开间

10、,进深 9.6 米,15 架桁,前置走廊,廊宽 1.7 米。明间前开四六门,后启小门。左侧置横廊,通宽 24.70 米,进深 4.8米,七开间。2007 年,装修前三间为展览厅,展一厅墙壁上挂陈策生平事迹、将军照片、荣誉证书等,展二、三厅为生平革命照片。故居内西北侧种植 2 棵杨桃,靠路门侧有一花池,内有一些花草。故居由陈策将军侄媳欧淑持看管,53 岁,育有 1 男 1 女。故居门前为四米宽的水泥村路,紧接着路设有半月形莲塘,半径约十五米,莲塘四周砌青色琉璃栏杆,入水口砌石桥,传说:“水归明塘,入小出大” ,周边上旗村有 500 多人,村庄姓氏较多,有陈、林、黄、梁、曾、张等姓,其中陈、林姓人

11、口相对较多。陈策(一八九三一九四九) ,字筹硕。文昌(原琼山)县会文沙港人。清末黄埔海军学校初录试读生。辛亥反正,参加力透纸背队返琼攻府城。后返穗入海校。民国五年,率敢死队劫宝壁舰,八年代表海校同学至樟州说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回师讨逆。九年任航政局长。后以建立中国新海军为己任,讨陈炯明之役,以控制江防海军,建功独多,曾任禁止烟局长、江防司令、海军第四编遣区总司令。广州沦陷后,任国民党港澳支部主任委员,广州军事特派员,盟军联络专员。抗日胜利后,在任广州市长、7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一九四九年病逝于广州。陈序经先生故居陈序经先生故居陈序经先生是海南文昌清澜瑶岛村人,早年留学美国、德国,1928 年获

12、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终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涉及文化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学家、历史学家与教育家。陈序经先生的故居始建于 1916 年,经过 90 多年的洗礼,由两栋青瓦红砖屋组成的故居依然保存完好。正厅的墙壁上,贴着陈序经亲笔座右铭:“荣生惟有死中得,真乐常从苦中来。 ”冯冯平平烈烈士士故故居居 、 、 、 1899-19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1923 、 、 、 、 、 、 、 、 、 、 、 、 、 、 、 1924、 、 、 、 、 、 、 、 、 1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27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28 、5 、 、 、 、 、 、 、 、 、 、 、 、 、 、 、 、 、 7 、4 、 、 、 、 、 、 、 、 、 、 、 潘潘存存故故居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18、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9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 、 、 、 、 、5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5、 、 、 、76、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潘存故居潘存故居潘存,字仲模,别字存之,号孺初。铺前镇港头村人(后迁白沙园村)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8 年)出生,7 岁读书。一目十行,塾师甚异之。操笔为文,滔滔不歇,号为神童。岁试屡获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