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518658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疏导学生心理必须有一个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 长的良好环境。 (一)拥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学校环境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令学生身心愉悦、陶冶学生的情操首先要有一个的良好的校园环境。 如在教室一角放几盆花草,让学生赶到舒心怡神;教室的环境布置要注意色彩与内容的相 互搭配;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提高。老师要精 心组织这样的学习合作小组,在课外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学习情况,采取差异互补、自 愿结合的原则,组成互助小组,每个人可以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包括学习、生活、 兴趣、

2、心理、情感等,让大家共同讨论,提出自己的解释。另外,建立优生和后进生“一 帮一”的学习组织活动,老师鼓励督促,推动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 (二)拥有和谐乐观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更是培养孩子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品质兴趣的重要的场所。人 是大自然中唯一懂得暗示的动物,孩子又最善于仿效,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 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暗示的意义具有强大的干扰力。不良和错误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 都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些父母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兴趣、爱好 一概不知,对孩子的优良表现从来不闻不问,但对待孩子的错误,却非常在意,殴打起孩 子毫不含糊。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

3、来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对学习兴趣不高,并经常与 周围的人发生矛盾。所以,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会、建立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形式开展家庭 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让家长明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单方面 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全面、长效的过程,效力有时候超越了学校教育 的范畴。大多数家长都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普遍思想开拓,接受信息快捷,他们更善于 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只要学校引导,教师引导,家长一般都会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家庭 教育。家长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要让家长树立一个教育信念:呵护孩子的心灵,培育孩子心灵的 成

4、长比读书考试更重要。老师要主动积极的联系家长,相互密切配合,做好训诫与勉励双 管齐下的教育,不能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在家里又受到家长变本加厉的批评,伤害 孩子的心灵,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批评后,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及时 疏导孩子的情绪,化解心理的忧虑,分析老师批评的原因,鼓励孩子改正错误缺点,乐观 面对老师的批评,让他们觉得家庭是温暖的,父母的怀抱是温馨的。老师和家长要把握好 批评与鼓励宽容的尺度,不能过分严厉,也不能过分宽容。健康阳光乐观的性格不可能在 训斥与溺爱中形成,适度的批评和表扬比严厉的处罚或物质的奖励更能有效促成孩子优良 品性的形成,表扬孩子与约束批评孩子的不良行

5、为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批评与鼓励并行 是奠定孩子愉悦人生的基础。 2.家长必须认真倾听孩子的诉求:家长要以平等和关爱的姿态和孩子对话,站在孩子的角 度分析孩子的心理,要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诉求的机会,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疏导。 特别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更应该和孩子多交流,鼓励他们大胆说话,说错了也不要紧。 家长不能以任何理由忽略孩子的存在,更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和孩子感情、思想的交流, 尤其父亲必须要有耐心和爱心,和孩子一起游乐,一起学习,一起散步锻炼,关心他们的 关注的问题,及时引导他们的情感和认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正确引导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人都是社会的个体,在引导孩子接近自然陶冶淳

6、朴性情, 关爱自然生态的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服务意识与合作协作的意 识,比如夏令营,比如社区公益活动,比如校与校之间的联谊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等,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培养孩子的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老师要注意自己的楷模形象? 小学生最善于模仿,善于崇拜,在他们心灵中教师的形象是伟大的,在他们看来老师是慈 爱、知识、公信、道德的代言人,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是社会的最高标准,是他们仿效学习 的楷模。小学生会在某些行为发生的第一时间被“洗脑”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要亲切、自然,可以批评,但不能辱骂;行为要热情大 方,经常关爱帮助学生,不体罚

7、学生,为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一)对待学生要真诚平等 一切伤害莫过于心灵伤害,尤其老师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巨大。一旦学生的心理上 经常受到老师或同学的伤害,他们就容易走向极端,会变得冷漠孤僻偏执,处理关系容易 冲动,偏离理性轨道,容易产生攻击性、报复性、破坏性等,以此发泄心理受到伤害的不 满。为了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要以平等真诚的姿态对 待学生的失误,尽量减少对学生心理的伤害。遇到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深思,认真倾听 学生的诉求,仔细观察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寻找与学生沟通的话题,在沟通中寻找学生发 展的基石。 (二)让嫉妒心理远离学生 对学生来说,嫉

8、妒心理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习。同班同学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 由嫉妒引起的。例如:别人的分数高了,就说提前知道答案,或者老师提前辅导过等,这 就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大家都想躲开他,不愿与他交往,逐渐被孤立。又如因嫉妒 他人成绩而“打小报告” ,散布谣言,从而给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人际关系氛围不好, 于是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在班上打架斗殴,沦落为问题生等。因此,教师要及时适时地 帮助他们。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机会,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定 位。教育学生要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 发现并开拓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开创良好的学

9、习氛围。其次,要转移学生的嫉妒 心理。小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大多是因为出现学习差距引起的,如果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 识差距产生原因,发掘弥补差距的动力,把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努力的精神,每个阶段给 自己确定一个奋斗目标,不断奋进,随着学习进步,嫉妒心理也会慢慢弱化,逐渐消失。 (三)多角度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引导,为人师者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能够从多方面去把握学 生,从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对“管不了的学生”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解决。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批评容易使人产生人格、自尊受到损害的自觉心理,为了获取 人格的尊重,人们常常会采取对抗的方式反对处罚批评。小

10、学阶段的学生发展成捣乱生, 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老师过度处罚批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造成的。所以,老师对待 “管不了的学生”应该首先要从尊重他们人格的角度入手,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创造适宜 其展示自我优点的平台,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对他寄予的厚望,体会成功的幸 福,促进其进步。 2.采取多元的教育方式。对于上课学习不投入,爱做小动作甚至打架爆粗的学生,教师一 味采取批评的方式有时候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如果面对学生不同的问题教育的方式一成 不变。久而久之师生都会失去耐心和信心。老师不妨根据他的情况,找出深层原因,分析 原因,从尊重关心的角度,从帮助寻找学习策略的角度入手,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不

11、断的 给予正面的激励,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他提高学习热情,树立自信,让他感受 到老师的信任,慢慢树立自己是个成功者的意识,这样慢慢会步入学习的正轨。 3.要学会保护学生隐私。创设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测试、治疗的环境和氛围,运用合理 而巧妙的“保密方法” ,要对测试的真实、可信度提供保障。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性,让学生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及时做好保密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 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老师要正确认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今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应努力对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创设更好的校园、班级、家庭等外在环境,合 理运用教材内容、和谐师生关系,重视精

12、神环境的建设。大数据时代的基层教育,对学校、 社会、家庭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时, 应尽量做到家校结合、师生结合、家长和老师结合,巧妙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个性特征的 学生进行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心理健康干预,寻求最适合学生个体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尽可能减少学生内心的矛盾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 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也许会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这有待教育专家和基层教师进一步学习研究。基 层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梳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和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阳光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