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际学院’的教育模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518298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合国际学院’的教育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联合国际学院’的教育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联合国际学院’的教育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联合国际学院’的教育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国际学院’的教育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联合国际学院联合国际学院的教育模式的教育模式徐是雄徐是雄 副校长(学术)副校长(学术)自 2005 年建校开始,联合国际学院的教育模式,其实很容易理解和相当清晰;因为联合国际学院采用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参照”浸会大学的博雅教育传统注:联合国际学院的学位是由浸会大学颁授。浸会大学的博雅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强调突出“全人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但由于联合国际学院在中国内地办学,为了适应中国内地的国情和内地学生的一些特殊要求,联合国际学院的教育模式在浸会大学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并得到浸会大学的正式同意和批淮)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良”;现今从结构来说,初步己成型,这可以用以下的一个简单的图表示出来:1.

2、 【专业教育】的设置各专业教育课程的设计由各学院负责,经浸会大学的批准以及中国教育部的认可而设置。现有的大多数专业课程是与浸会大学的基本相同。但浸会大学也给了联合国际学院自己设计专业课程的自由,让我们能够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设置课程,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如我们所设置的食品科学和文化产业等课程。所有的专业课程都能与国际接轨。2. 【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整个博雅教育设计中,占有一定比重。通识教育的课程,部分由各学部提供,部分由通识教育部门提供;目的是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同时能够得博雅教育 (英语是主要的教学语言,加强国际联系)1. 专业教育2.通识教育3. 全人教育(包 括四维教育)2到比专业所能学

3、到的更广阔的知识和接触面。以后的发展可能在众多的通识教育课程中,让学生选择和修读一定数量的课程,形成副修(Minor)。3. 【全人教育(包括四维教育)】怎样设置全人教育的课程是有一定争议性的。有些学者认为不应为全人教育单独设置课程,而是应将全人教育的理念部分或全部融入其它课程。但我们最后采用了为全人教育单独设置课程的做法,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比较适合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为了达此目的,我们为全人教育设置了八门课,让学生在四年内可以修读其中五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在这里就不介绍了,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请参阅我们的网页 http:/uic.edu.hk/wpe。但一点是需要.指出的,就是我们的全人教育课

4、程,特别强调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和实践进行学习(即 Experiential Learning)的重要性。但除了为全人教育设置特殊的课程外,我们还加设了一个的板块,来充实全人教育的内容,这包括“导师关顾计划”(Mentor Caring Program)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此外,为了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我们开展了“家长高桌晚宴”,“家长论坛”等活动,为家长提供互动平台。为了加强和建立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我们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和条件,为学生安排就业,包括在校介绍国外大学的硕士、博士课程,和国内外的就业展览,并请中外企业到校作介绍和选录学生等。与其它内地大学不同,联合

5、国际学院大多数的课程用英语来教授。其原因是因为我们采用了香港的大学教育模式。但同时,我们仍强调学生必须读一些用中文教授的课程(包括中国语文、中国文化、国情教育)。用英语来教学是希望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拓宽国际视野。另外,用英语来教学,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交换生来我校就读,增加我们的学生与外国学生和外国大学的交流和互动;这也方便了我校的学生到外国去深造,因为入读外国大学的硕士和博士课程,对英语的要求很高,而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竞争力;其次,现今跨国企业在中国非常多,这些企业都需要有优良的英语水平的员工,而我们的学生由于有英语的优势,因此被跨国公司录用的机会很大。任何教育模式当然都不可能永远固化在那里或停止不前,而是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作出改良的。改良或改革的要求有些可能来自学校本身,有些可能来自外来3的“压力”。但姑勿论要求或压力来自何方,重要的是我们都会采取思想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好的做法或理念我们会坚持,错误或不切实际的做法,我们会改良或放弃。在推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会不断地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国教育的多元化,作出更多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