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14696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7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城阳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岛城阳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岛城阳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岛城阳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城阳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城阳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 大教育联盟大教育联盟 2016 年高三诊断性考试年高三诊断性考试 语文语文试试卷(山东卷)卷(山东卷)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 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虽古柏参天,有的擎天捧日,有的龙干虬枝。但让我(惊诧/惊讶 )不已的是孔府宅第具有五百余年历史的“五柏抱槐”。 从远处望去,“五柏抱槐”云冠巍峨,青 翠苍郁,近观,古柏躯干嶙峋,筋络突暴,欹枝遒劲。俨然

2、一位(阅尽/读尽)人间沧桑、历经人生坎坷的鹤发童颜的长者伫立在“天下第一家”的深府大院。中间一棵槐树直干秀颀,质地光滑,风姿绰约,宛如一位纯真善良的玉女甜蜜而又(羞涩/害羞)的被五棵温和慈祥的老柏环抱着。从 古到今,他们唇齿相依,心心相印,相扶相携。此树又名“五君子柏”,是孔氏家族几百年来同舟共济、 互爱互助的生活象征,被赋予了同甘风雨、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内涵。孔庆镕曾赋诗赞曰: “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 合傲岱岩松。”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擎(qngqng) 嶙峋 B劲(j j ngng

3、) 和谐共生 C虬(q q u u) 沧桑 D伫(chch) 心心相印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惊诧 读尽 羞涩 B惊诧 阅尽 羞涩 C惊讶 阅尽 害羞 D惊讶 读尽 羞涩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可以证明,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的命运始终是紧紧相连的,我们共同经历过五风十雨,对于祖国的繁荣强盛、对于台海的和平稳定有着共同期盼。 B转变作风,领导们是不是一言九鼎、重信守义,干部们是不是赶路,作风是不是在转变,是否真的处在“最后一公里”,百姓心里是清楚的。 C在第

4、18 届国际电影节上,男明星们风度翩翩,女明星们则珠圆玉润,他们光彩照人,赚足了影迷们的眼球。 D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审批政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越是封闭的小区越安全。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由管虎执导,冯小刚、许晴、张涵予等主演的电影老炮儿票房突破 9 亿元,刷新了现实主 义创作的市场纪录,更提振了业界对现实主义创作的信心。 B米林农场的总资产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已发展成为西藏自治区最大的高原优质水果生产基地、 果苗驯化繁育基地、高原生态养殖基地。 C大圣归来里的孙悟空非常富有人性味道,他不仅要面子

5、、爱虚荣,而且还有心病以至于有 “交往恐惧症”,这样一种新的孙悟空形象给观众很亲切很幽默很接地气。 D不仅是中国、俄罗斯、韩国,就连美国的不少专家也认为,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不仅会 使矛盾更加复杂,反而无助于朝鲜半岛局势的改善。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谈“尊重” 李德顺 尊重是基于一种理性的价值意识,是基于对价值、价值关系的一种科学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性 价值意识。尊重本身就是讲价值的。尊重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是一种科学知识,它是基于我们 对价值现象普遍特征、普遍本性的理解而选择的一种追求。 价值是主体性的,那么,我们作为主体看待一切事物的价

6、值的时候,就要有尊重的态度对 自然界、对世界、对事物。对事物的尊重,是基于我们对事物的本性,事物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 是对这点的承认和了解。世界上的事物是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按照我们的想象去存在和发 展的。我们要和它打交道,我们就要承认它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本性。我们只能认真去了解、 把握、服从它的规律和本性,这样,我们才能和它友好相处。这就是对自然、对世界、对宇宙尊重 的来源。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我们和它之间的和谐的、合理的、有益的各种关系状态。 尊重更在于人的自我尊重。人的自我尊重其实就是一种比较自觉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就是人 作为主体,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的一种觉悟。我们作为主体的时

7、候,有权按照我们自己的需要和尺 度去做事,因此,我们也有责任承担自己行为的全部后果。这就叫权利和责任统一。自我尊重是对 自己权利和责任的统一的一种自觉。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就是在平等基础上,主体之间的互相承 认、互相理解、互相关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尊敬和敬畏,但是没有尊重。尊重的本意在人和人之间是一种平等意识, 而尊敬是“下”对“上”的一种态度,是以等级为前提形成的。这是在等级差别基础上形成的。敬 畏是宗教神秘主义的一种理念,它也不是让人和世界平常亲近,而且是让人和神,人和宇宙之间保 持畏服。敬畏不但有“敬”,还有“畏”。古人讲敬天畏命,畏天命、畏君子、畏大人。现在也有 人讲要倡导敬畏意识

8、,认为人要什么恐惧都没有,就得变坏;要想让人们变好不变坏,就得在人们 心中埋下点恐惧的种子,让他有所顾忌、有所害怕才行。但是,我们要保护环境,就非得加上“畏” 字,让人怕才去保护吗?我说,我们之所以要保护环境,就是因为我们认识到环境和我们是一体的,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尊重就是真正承认人的权利和责任,人们平等地承认人们的权利和责任,并且承担人们的权利 和责任。所以,这样一种和尊敬不同,和敬畏不同的尊重的理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看起来是非 常超前的,其实不过是一种自觉而已。从理论上看,我们现在的人、以后的人,大家当然都应该站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9、页 直了活着,自己自立活着,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用自己的肩膀担责任。应该是这样活着。但是实 际上,多少年来我们不会这样活着。一些人还不太懂尊重,往往既不尊重自己,也不会尊重别人。 现在不只是我们,从联合国开始,已经开始倡导尊重理念。但是,从开始倡导到能够实现,这个之 间的距离还是比较大的。尊重既涉及社会体系,又跟个人的思想修养相关。 达到尊重,懂得尊重, 这是一种新的境界,需要有新的面貌。 (选自北京日报) 6.下列关于“尊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尊重是一种理性的价值意识,也是一种对价值、价值关系的科学理解。 B 尊重是一种注重价值的态度,虽然这种态度有时并不合乎科学知识。 C.尊

10、重是一种追求,它以我们对价值现象普遍特征与本性的理解为基础。 D.尊重是我们在看待自然界、世界、事物等主体的价值时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事物的尊重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本性即事物本身发展规律的承认和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B我们不仅要尊重事物、尊重他人,更要自我尊重,既要和对方友好相处,也要明白自身的权 利和责任。 C.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尊重而有尊敬和敬畏,这体现出古代浓厚的等级观念和宗教神秘主义。 D.作为一种非常超前的理念,尊重本质上只是一种自觉,是对人的权利与责任的真正承认。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承认

11、并认真了解、把握、服从世界上事物的规律和本性,我们才能与它们友好相处,怀有 尊重态度。 B.尊重体现出平等意识,尊敬则体现出等级观念;尊重让人与世界亲近,敬畏则让人对神和宇宙 畏服。 C.作者认为,“敬畏环境”的说法不准确,因为人与环境是平等的、一体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 自己。 D.尽管理论上人都应该学习尊重,但现实中仍有些人还不懂尊重,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思考,不敢 担当。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因自幼读书,接闻大人君子之余论,至如君臣之义,自谓见之甚明。姑以日用近事言之,凡吾 人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乐者,皆君上之赐也。是以或给力役,

12、或出智能,各有以自效 焉。此理势之必然,亘万古而不可易者也。 因生四十三年,未尝效尺寸之功,以报国家养育生成之德,而恩命连至,尚敢偃蹇不出,贪高尚之名以自媚,而得罪于圣门中庸之教也哉!且因自幼及长,未尝一日敢为崖岸卓绝、甚高难继 之行。或者不求其实,止于纵迹近似者观之,是以有高人隐士之目,因未尝以此自居也。 向者,先储皇以赞善之命来召,即与使者俱行,再奉旨令教学,亦即时应命。后以老母中风, 请还家省视,不幸弥留,竟遭忧制,遂不复出,初岂有意不仕耶!今天子一新时政,虽前日隐晦之 人,亦将出矣,况因非隐者耶。 因素有羸疾,自去年丧子,忧患之余,继以痁疟。不意今岁五月二十八日,疟疾复作,至七月,烝发

13、旧积,腹痛如刺,下血不已。自念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势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遣人之际,未免感伤, 由是病势益增,饮食极减。至八月,使者持恩命至,因初闻之,惶怖无地,又虑若稍涉迟疑,则不 惟人臣之心有所不安,而踪迹高峻,已不近于人情矣。是以即日拜受,留使者,候病势稍退,与之俱行。迁延至今,服疗百至,略无一效,乃请使者先行。惟阁下俯加矜悯,曲为保全,始终成就之。 (选自元刘因上宰相书,有删改)) 书上 朝 廷 不 强 致 帝 闻 之 亦 曰 古 有 所 谓 不 召 之 臣 其 斯 人 之 徒 也 。 三十年夏四月十有六日卒,年四

14、十五。无子,闻者嗟悼。延佑中,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上护军, 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因所著有四书精要三十卷,诗五卷,号丁亥集,因所自选。又有 文集十余卷,及小学四书语录,皆门生故友所录,惟易系辞说,乃因病中亲笔云。 (选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一) 注书:指刘因的上宰相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亘万古而不可易者也 易:容易 B未尝效尺寸之力 效:贡献 C不意今岁五月二十八日 意:料到 D因素有羸疾 素:向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各有以自效焉B 止于纵迹近似者观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青取之于蓝,而青玉于蓝 C 是以即日拜受 D惟阁下俯加矜悯,曲为保全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身死人手,为天下人笑者,何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书上朝廷不强致帝闻之亦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也 书上朝廷不强致帝闻之亦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也 书上朝廷不强致帝闻之亦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也 书上朝廷不强致帝闻之亦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也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