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中名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11373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中名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湘中名校湖南省湘中名校 20142014 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考查内容:必修 时量: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 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

2、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2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 2012 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 沿用 2 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 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 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 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

3、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3 “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的新口号。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 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4. “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 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

4、民事纠纷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A. B. C. D.5. 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主人公的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形从侧面说明( )A.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不掌实权 B.首相就职前需得到英王任命C.英国国王对首相人选有最终决定权 D.女王情节出现历史性错误 6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 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 慷慨

5、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7 英国 1882 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 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 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 84.5%。这说明 A政府对议会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8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 322 年)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 准确揭示了人的本性 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 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 体

6、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A. B. C. D.9 “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 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 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10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A鸦片战争18401842 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1 年圆明园遭到破坏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

7、95 年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11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 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 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12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历史倾向。但从内容 上看,两者也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其表现有: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具 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B C D 13

8、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14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 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 胜利,书上明显错误。 ”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 ,结论不一定合理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D该学生对“农

9、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151919 年 10 月,孙中山在公开演讲中说:“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于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效果,可知结合者强也。 ”此语表明 ( )A.学生运动是救国的主要力量 B.全民团结才能产生巨大力量C.工农结合是救国的唯一途径 D.国共团结合作才能挽救国家16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 ”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17 1957 年 3 月 25

10、 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 B. C. D.18. 2012 年 10 月 4 日,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

11、迎;2012 年 11 月 8 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主张 C.“”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 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192012 年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政府部门开官方微博一时成为时尚, “微博议政”成为表达民意、倾听民生最为便捷的方式。对“微博议政”认识错误的是A网友可直接接触到代表委员,在线与官员交流,表达民意 B “微博议政”是在虚拟世界中的参政议政,网络上的民主政治 C “微博议政”都是存在于虚拟

12、世界中的,与现实脱节 D “微博议政”属于新生事物,是双刃剑,需要规范20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儿” ,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21据新华社 2010 年 1 月 13 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 8 人被埋,10多人失踪。面对重大牺牲,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1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2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20 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 B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C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 D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23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 20 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 35 年” 。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24. 1990 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取消“宪法第六条”中苏共的领导地位时,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1991 年在全联邦围内取消共产党时,也没有工人、 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这从一个侧面深刻地说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政治路线错误,社会思想极度混乱 B.苏共特权滋长,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C.苏共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