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09461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白云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年会参评论文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作者:谢冬萍(地理学科)单位名称:白云中学2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策略关键词:关键词: 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摘要:摘要: 全日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第二、地域性。任何系 统地理都需要区域作为载体,区域的观点是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 起点和归宿。 本文围绕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 初步探讨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的教学优化策略。全文分为四部分。首先,指出了“区域 地理”及其在高中地理学的地

2、位。第二,论述了建构认知结构是优化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重 要策略。第三,建构高中区域地理的总体知识结构。第四,从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 区际联系协调四个具体方面建构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 根据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特性,研究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关系,明确它们的内在结 构,并在教学时以这一知识结构为基础或支架,力求让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本 文通过提出组织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建构策略,使得区域地理内容结构化、条理化,最终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一、 “区域地理”及其在高中地理学的地位 区域地理学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 际联系的学科。它是地理学

3、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强调对人地关系的研究,不仅揭示地理 环境本身的自然特征,而且考虑社会、经济、历史因素,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其研究成果对于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解决区域生态 环境、人口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1 1、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特色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全日制高中地理新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 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第二, 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

4、理事物的空间差异 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1只有在特定的区域系 统中,这个系统可以大尺度区域,如全球,可以中尺度区域,如国家,可以小尺度区域, 如局部地区,才能更好的揭示地理规律和原理。可以说,区域的观点是地理学的基本观点。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 2 2、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定位、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定位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定位既应具备地理教学的共性特征,同时更应该突出区域地理的个性 品质。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比而言,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独 特的价值。本文认为,区域地理教学应该从“具体的区域”中走出来,不要过于局限于某 个区域研究

5、的细节,而是要从全球不同尺度区域、不同区域问题、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策 略的角度来确定区域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 因此,在进行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时,不是简单的重复初中地理的知识,而是用系统地理 知识结构处理初中地理课本中比较散、浅的知识,将区域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综合,并转 化成具体的空间图像,进而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1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二、建构认知结构是优化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策略 大多数高中生认为区域地理知识难以学习,主要原因是区域地理内容太杂、散、系统 性不强。由于高中生初中基础知识薄弱,加上区域地理涉及内容太多,区域地理与

6、系统地 理知识之间没能形成较好的知识网络,高中生在认知层面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一现状,本 文提出组织区域地理认知结构建构策略。 1 1、认知结构的理解、认知结构的理解 “结构”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它的原意是部分构成整体。结构是事物的组织形态和活 动方式,具有整体、转换、自调等特点。什么是认知结构?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 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数理化、天地生、 文史哲、各类生活实践经验、技能等);狭义地说,它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 念的内容和组织。2 区域地理是由众多概念构成的各具特色的集合体,这些众多的概念就是对区域地理起 支撑点的作用。在

7、这些支撑点之间的便是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我们知道, 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就是其头脑中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知识,要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就必 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它进行有效地组织。 2 2、认、认知结构的搭建利于区域地理的学习知结构的搭建利于区域地理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 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 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 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教学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3它既包含高度概括了的新的学 习材料的主要内容,

8、又包含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与新的学习材料有广泛联系的观念, 是新旧知识间架起的一道“桥梁” 。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新习得的知识必须“融 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成为其有机的一部分,才能保持下来并为今后所用。先行组织 者在这里为新知识的“融入”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学生在学习 具体区域时对区域的组成要素及区域研究的主要问题要有所了解,同时,先前学习的区域 又可以作为后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联系,使知识层层推进,逐渐精深。 区域地理学科中知识内容繁多但又不乏规律性。各个区域虽然有着不同的位置和特征, 有着不同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但可以将其中的基本要素和规律借

9、助知识结构图或支架图总 结出来。在教学中使用该策略, (1)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区域的基本要素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掌握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2)借助知识结构框架的系统性将区域 地理知识组合成块,不仅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加深理解,而且使区域地理要素间错综复杂 的联系明了化,从而节省了工作记忆空间;(3)能将大量区域地理知识分门别类,有利于 知识的贮存和提取;(4)使学生很容易将后继学习的知识补充进来,从而使认知结构进一 步地组织和完善。 三、高中区域地理的总体知识结构 根据要建构的区域地理知识,建立地理知识框架。按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 近发展区”的理论,这就存在着学生已有的地

10、理基础框架和将要建构的区域地理知识之间 有一定距离差。要使学生能建构区域地理知识,必须让学生“可望”又“可及因此,在设 置这一距离差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略高于已有的地理知识水平,否则,距离过大会导 致学生挫败,使学生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失去支架应有的支撑作用。 知识结构图中知识是以层级的方式呈现的,最基本一般的知识构成最上位的节点,以 下各层次是依次具体化的知识。它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某领域内的知识及其整体结构。将2 葛安乐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2003 年 4 月3 莫雷何先友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10 月4工业工业区工业区位德干高

11、原东北班加罗尔地形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矿产煤、铁、锰资源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电子工业传统工业不利有利 条件分析耕地印印度度季风,水旱灾热量、水分充足耕地多、土壤肥沃 雨极特点成因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终年高温,旱雨季明显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农业区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水文特征主要河流河流 农作物水稻、小麦、棉花水稻种植业农业地域恒河平原种族、宗教矛盾激烈生态环境恶化沉重人口压力热带种植园业新德里城市首都孟买邻国关系紧张最大城市、麻纺加尔各答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棉纺发展障碍工业工业区工业区位德干高原东北班加罗尔地形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12、矿产煤、铁、锰资源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电子工业传统工业不利有利 条件分析耕地印印度度季风,水旱灾热量、水分充足耕地多、土壤肥沃 雨极特点成因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终年高温,旱雨季明显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农业区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水文特征主要河流河流 农作物水稻、小麦、棉花水稻种植业农业地域恒河平原种族、宗教矛盾激烈生态环境恶化沉重人口压力热带种植园业新德里城市首都孟买邻国关系紧张最大城市、麻纺加尔各答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棉纺发展障碍学生已具备了相应的系统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作为支撑点,让学生在支撑点的帮助下, 通过支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某一区域地理知识,以完成对区域地理知

13、识的完整建构。 如图 1 所示: 图 1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组成结构图位置区域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人文环境特征地气水土植 形侯文壤被人农工交聚 口业业通落区域自然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区际协调发展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位置区域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人文环境特征地气水土植 形侯文壤被人农工交聚 口业业通落区域自然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区际协调发展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高中区域地理的总体知识结构图,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有 所改变。教学实例一是在“印度概括”的教学中总结的知识结构图,通过该图组织,学生 长期形成头脑中的区域地理知识结构,并会尝试运用到其它区域当中去。只有组织

14、有序的 知识才能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需要时会成功地被提取或检索。 教学实例一:印度概况 图2 印度概况5四、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的认知结构 由高中区域地理的总体知识结构可得:高中区域地理知识包括了区域位置、区域特征、 区域差异、区际联系协调四方面的内容,因此,下文将从这个四具体方面建构高中区域地 理认知结构。 1 1、 “区域位置区域位置”认知结构认知结构 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区域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包括它的界线和范围,决定着这个区域 的基本地理特征。地理位置是认识区域的基础,是建立学生区域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依托。 区域之所以成为它自己,是因为其位置有别于其它区域,使得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都 有自

15、己的特征。所以,认识人和地方的位置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的相互依存关 系的前提。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图 3 “区域位置”认知结构图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距海远近大陆东西岸、内部行政位置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距海远近大陆东西岸、内部行政位置2 2、 “区域特征区域特征”认知结构认知结构 区域特征是指体现一个区域区别于其它区域的最显著的征象或标志,它是“区域内部 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特定时间内的综合反映” 。4掌握区域特征是高中区域 地理教学目的之一,我们可以从区域的自然

16、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来把握。 高中区域地理中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土壤,其 中主要在于地形、气候与河流。一个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在高中阶段主要包括人口特征、 城市特征、农业特征、工业特征、交通特征、环境特征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该区域的经济 特征(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交通运输业等) 。 完成了对区域各部分地理要素的分析,还需要对区域进行整体特征的归纳,以便区域 内各部分地理要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区域整体特征的归纳,可以通过关联图,也就 是知识网络结构图来进行。 图 4 “区域特征”认知结构图区 域 特 征自然特征人文特征河流植被地形气候人口工业农业城市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水能自然带水、热、光照地形类型、地势交通经济 特征增长模式、年龄结构、民族宗教、文化工业分布、区位及评价线、枢纽、区位因素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城市化水平、布局、区位、环境问题区 域 特 征自然特征人文特征河流植被地形气候人口工业农业城市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水能自然带水、热、光照地形类型、地势交通经济 特征增长模式、年龄结构、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