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冲刺最后一卷_语文答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09449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冲刺最后一卷_语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届高考冲刺最后一卷_语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届高考冲刺最后一卷_语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冲刺最后一卷_语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冲刺最后一卷_语文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河两岸 1 蚌埠二中 2011-2012 学年度高三 5 月质量检测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 一、 参考答案 一、 1(3 分)D(“处处有美”、“诗情画意”不属于“动态美”) 2(3 分)B(苏诗要说明的是,即使是相对静止的景物也会因观赏角度不同而呈现一定程 度的动态美,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美) 3(3 分)园林景物的动态造型;园林空间方位的变化多样;园林静景动景的巧妙 搭配;园林时间季节的变化。(评分要求,答出其中一点得 1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二、 二、 4.D(才华出众) 5.D(A.前一个“其”:代词。后一个表反问语气 B.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表 被动 C.前一个“

2、用”,后一个“按照”。D 均表示原因) 6.D 7.(1)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3 分) (评分标准:“名”、“以”、“志”各占 1 分) (2)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竭尽辛劳。(4 分) (评分标准:“爱”、“其”、“独”、“尽瘁其躬”各占 1 分) (3)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显赫一时。 (评分标准:“向”、“同进”、“翕赫”各占 1 分) 附参考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修造的读书的房子。孺允自己说他的已故的父亲 大人玉岩公做御史,被贬谪到沅水、湘水一带时,曾经梦见自己住在一间房子里,房 屋旁边杏花烂漫,孩子

3、们在屋里读书,琅琅的书声传到屋外。嘉靖初年,重新起用提 升为宪使,就从故居迁到县城的东门,这就是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指着后面的空 地对孺允说:“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 玉岩公后来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来得及回家就死在南京。孺允兄弟多次被欺 侮,家道不免有风雨飘摇的忧患。像这样过了几年,才找到了一个安定的居所。到了 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就在园中建了五间屋,收藏了上万卷书, 用玉岩公曾经说过的杏花书屋命名,书匾写好挂在屋梁上,周围种植花果竹木。当春 天到来的时候,杏花开得鲜艳灿烂,恍惚

4、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 回想玉岩公被贬的地方,可以说醒来时所看到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 实的。进入房子,想到玉岩公,能不感慨吗? 从前唐朝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应试考中时,正是长安杏花盛开的时候,因此人 们都把杏园之宴当做大事。现在考进士,也正当杏花盛开的时候,读书人考中进士, 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先兆。这是世俗对荣誉和名声没有忘记才这样的缘故。玉岩公因为 说话触怒了天子,被贬到岭海十多年,历尽艰险,玉岩公心性刚毅,不为富贵所动; 把通过考科举获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 不只是自己竭尽辛劳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 不只是自己竭尽

5、辛劳; 对他的后代, 还希望他们世代享受祖宗的德泽为朝廷竭力效劳。 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就是这样的。 现在距离玉岩公去世的时间不知有多久了,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 人,富贵显赫一时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 人,富贵显赫一时,他们的后代不知道在哪里。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 们大有作为。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能够懂得诗书的恩泽。诗经 说:“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我在周氏家族这里看到淮河两岸 2 诗经中所说的现象了。 8、C 9、作者用一“媚”字,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似乎淡烟和疏柳也懂得 献媚“晴滩”似的,给人以动感,写出了雨后

6、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2 分),传达出 作者喜悦的心声(2 分)。 附诗歌赏析: 这首纪游词,是公元 1084 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 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 片写早春景象, 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 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残冬腊月是很难 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

7、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 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 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 “入淮”句寄兴遥深, 一结甚远。 句中的“清洛”, 即“洛涧”, 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 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 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 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 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

8、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 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 “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 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 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 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 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

9、闲雅的审美趣味 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10. (1) 迷花倚石忽已暝 (2) 侵晓窥檐语 (3) 三顾频烦天下计 (4) 杳不知其所之也 (5) 余独好修以为常 (6) 金就砺则利 (7) 塞下秋来风景异 (8) 山河破碎风飘絮 三、 三、 11AB(C,得出的道理,在文中没有描写内容的照应。作者在寻春过程的描写中,突出对 比的是“低眉所见” 、 “放眼望去” ,而不是粗心与细心、不拘细节的对比。D,错, “今朝腊 月春意动” ,从诗句本身看,古有“寒冬腊月中孕育着春意的躁动”的意思,从诗句前后语淮河两岸 3 境看,是说腊月的春意不明显,须放眼遥看才可见。E,错在一个“

10、都”字上,这篇文章不 少诗句有哲理,但不是每一句都有哲理。 ) (6 分,答对一个得 3 分) 12表达了作者喜爱早春的素淡的心境和对清新美好事物的追求。 (3 分) 暗示有这样的心境追求,才能真正探寻到春天的足迹。 (3 分) 13春天在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里。 (见第 3 段) 春天在人们的内心世界里。 (见第 6 段前半部分) 春天在登高望远所见的大地母腹里。 (见第 6 段后半部分) (6 分,每点 2 分) 14低眉顺眼难觅春,只有扬眉放眼,才能寻找到早春的踪迹。 (2 分) 在人生道路上,在遇到人生阴霾霜雪时,只有放眼远望,才能寻觅到人生的春天。 (5 分,没有结合现实,最多得分

11、不超过 3 分) 四、 四、 15、C(A 百废待兴 B 悬梁刺股 众口铄金 D 提纲) 16、D(A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B 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等多得无法计算。不能形容商品,对象误用。C.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17、B(A.中途易辙 C 搭配不当 D.表意不明) 18、 (4 分)贾谊(1 分)散文(1 分)风格(文风) (1 分)人格(1 分) 19、(5 分)【例一】支持。外文缩略词并不具有普及性,未接受过外文教育的国人,尤其 是老年人并不了解“NBA”“F1”等代表什么意思。 【

12、例二】支持。可以借此校正不良的语言表达习惯,维护母语的纯洁性。社会上,许多人语 言表达参杂外语,非中非西,不利于交流和汉语良性发展。俄罗斯就有类似举措在媒体上屏 蔽外语。 【例三】反对。许多缩略词已经深刻影响了百姓生活,其使用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习惯,如 “WTO”、“GDP”等基本没有人不知道其意思。强令改变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是违背规律 的。 【例四】反对。缩略词的使用有利于语言表达的便捷。如不用“F1”,则要表述为“一级方 程式赛车锦标赛”,繁简立现。 【例五】 反对。 这是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规定, 体现不出公平。 为何不屏蔽掉 “CCTV” ? (明确态度,1 分;道理表达,2 分;事例或现象,2 分) 20、(6 分)答案示例: 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 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五、作文五、作文 参照 2011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