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95975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很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将剖析我国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一、我国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财务分析的认识存在问题 (1)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够。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通过企业财务分析,找出本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预测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

2、。在当前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借助财务分析的手段对各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预测,帮助企业当局做出正确的决策;掌握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使领导心中有数,并将其作为决策、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依据。但是,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只重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而忽视财务管理,或者只注意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变化,而没有真正把财务管理与分析工作当作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从而不善于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开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在财务分析的目的上,往往也不是为了加强企业

3、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而是强调满足领导需要或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2(2)对财务分析过程的综合性认识不够。财务分析绝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由财务部门会同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对各生产经营部 I,刁在经营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财务分析,往往是由财务人员坐在财务室里,面对几张报表和有限的资料对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而财务分析人员可能根本不了解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致使其分析的结果作用非常有限。一般而言,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对内部有关部门进行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财务分析,这样的分析结果才能比较切合实际地反映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4、2、财务分析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技术问题 (1)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资料具有局限性。我们知道,企业财务报表是运用会计专门方法,并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提炼加工而成,反映的是货币化的信息。而在当前风云变幻的经济环境下,单纯依靠货币化的信息来评价企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结合本企业的具体状况,对有关报表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并结合一些非货币化的信息对企业具体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2)财务指标的构建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财务比率的构建应当重视分子、分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而言,分子、分母要满足以下三种逻辑关系:构成分子、分母的两部分

5、要满足配比关系。比如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关系。构成分子、分母的两部分要满足计价基础一致的原则。比如在计算存货周转率时,其中的销货成本和存货都应该按历史成本进行计价,而不能对其中的存货按现行价值进行计价。构成分子、分母的两部分在本质上是关联的。比如在计算销售净收益率时,就应该将一些不随销售额变化的固定费用包括在净收益中。但是目前财务分3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少重视这方面的逻辑关系,不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特点构造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指标,致使一些分析结果根本不能反映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3)财务分析人员对一些财务指标缺乏理性的分析。财务分析本身并非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只是发现问题的一个过

6、程。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注意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问题,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具有不同的情况。而我们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只是将分析结果与一些常规标准进行比较,没有对这些问题本身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滥用一些标准。 3、财务分析的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存在问题 (1)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运用相脱节。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在好不容易组织力量把财务分析做好之后,并没有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其结果是,既浪费了企业的有关资源,也使财务分析人员产生失落感,进而影响了员工参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2)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容易从

7、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多方面的,企业经营状况也是多方面的,财务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也应是多方面的。一些企业在将财务分析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时,往往只重视分析结果的一个方面,比如企业管理当局在考虑偿还债务能力时,只是考虑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改善;而较少重视和考虑另外一个方面,比如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改善。其结果是,企业运用财务分析结果进行的决策,使企业好不容易从一个极端中逃脱出来,又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因此,企业将财务分析结果用于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时,应将企业看做一个系统,采取系统的措施,避免企业的生产经营从一个极端走向4另一个极端。 4、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企业管理正朝着战略

8、管理的方向发展,根据战略管理的要求,财务分析工作不仅涉及到企业各方面的业务活动和各个业务环节,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知识,诸如产品知识、技术知识、财经税收法规以及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财务分析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财务分析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尽管近几年我国财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提高也重视不够,导致财务分析的结果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二、改进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 虽然我国目前的企业财务分析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人手将有助于改进企业的财务分析,从而达到提高财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

9、管理中的地位,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 1、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积极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对财务分析的配合,支持、帮助财务分析人员熟悉本企业的业务流程,尊重财务分析人员的劳动成果,提高财务分析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从而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依据。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如果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较高,有时候根本没有必要按教科书中的条条框框5进行分析,甚至只要通过直觉就可发现企业生产

10、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故企业领导要重视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选择优秀的财务分析人员。同时,企业应在选择优秀财务分析人员的基础上,在企业中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适应本企业的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其基本分析能力和对各种来源的财务分析数据的合理修正能力;也要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3、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尽管一些企业目前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是还很不健全。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并明确财务分析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财务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业都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4、财务分析人员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财务分析是以正确的会计反映为基础,必须联系实际经营活动。否则,就数字谈数字,无法客观地说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财务分析人员要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业务环节的实际中去,结合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以保证财务分析深刻、具体并且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