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7477085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课时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最新考纲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2.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3.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分布及其对聚落分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考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知 识 整 合1褶皱山(1)褶皱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 斜向 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

2、层较老判断方法图示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构造地貌 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学法指导】 背斜、向斜的判读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 A 为背斜,而 B 为向斜。2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 为亚欧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内部

3、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2)两种边界与地形Error!Error!挤压碰撞 消亡边界Error!Error!张裂分离 生长边界3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位移类型表 现 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和低地垂直方向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4.火山(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2)火山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深 度 思 考1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矿:背斜

4、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上图所示。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 (2)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上图所示。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如上图所示。(3)工程建设: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

5、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该结构不仅结实坚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如上图所示。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生长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消亡边界|板块相撞(相向移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消亡边界|高 考 探 究(2014山东文综,12)下图 a 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

6、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下图 b 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1上图 b 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 B C D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向斜东翼” ,将向斜地貌补充完整(如下图),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故选 B。答案 B2(2011广东文综,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 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答案

7、B(2012四川文综,1)右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 3 099 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下题。3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运动产生的,与内力作用有关,C、D 项错误;结合图片可知该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所以 A 项正确,B 项错误。答案 A(2014大纲全国,6)下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第 4 题。4K 岛处于( )A印度洋板

8、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 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依据经纬度可判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北侧。答案 C1.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2.以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考点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知 识 整 合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

9、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等。深 度 思 考1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原则原因举例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大、难度高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可发展水运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长江中下游地区2.地形对线路走向的影响原则原因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缓道路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一般呈网状

10、分布,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较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少灾害的影响3.地形对线网密度的影响高 考 探 究(2010江苏地理,910)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2 题。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 线 BKMOP 线 CKMNQ 线 DKPQ 线2拟在 K 点与 T 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KRQPT 线 BKMNQPT 线CKLOPT 线 DKST 线解析 第 1 题,因为 KMOP 线经过地区

11、等高线向低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脊,由此判断 B 正确;A 项中 KLO 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 A 项与题意不符;C 项中 NQ 处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 C 项与题意不符;D 项中KPQ 处等高线没有发生明显弯曲,说明该地既不是山脊也不是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 D 项与题意不符。第 2 题,因为 KST 线经过地区等高线比较稀疏,说明坡度较缓,且沿线没有跨越河流,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低,由此判断 D 正确;A 项中 KRQPT 线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与公路选线应选择坡度较缓、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低的原则矛

12、盾,因此 A 项与题意不符;B 项 KMNQPT 线 KM处为山脊不适宜修路,PT 处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因此 B 项与题意不符;C项 KLOPT 线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因此 C 项与题意不符。答案 1.B 2.D32012北京文综,36(1),6 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6 分)解析 读图可看出,图中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和高原,平原地区城镇的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而山地和高原地区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答案 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1.以等高线图为载体,考查地形对

13、交通线的影响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交通线的区位选择及成因分析3.以某区域图结合文字材料为载体,综合考查山地交通运输建设的选择以及交通线的分布特征考点三 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知 识 整 合1河谷的形成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特别提醒】 (1)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组成部分分布形成机制地貌特点图示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

14、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地势平坦、宽广接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区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深 度 思 考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

15、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成因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温馨提示】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常成为聚落密集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平原也是聚落稀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聚落极少。 高 考 探 究 (2014北京文综,67)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 题。1该河谷( )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 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析 第 1 题,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岩层位于岩层之下,故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A 项正确;由中期与后期图示判断,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B 项错误;图示岩层未发生弯曲变形,不属于褶皱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