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76943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 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张焱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吉林 长春,130117)摘要 胡永盛教授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及 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等工作,十分关注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当代培 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不遗余力,出谋献策,诲人不倦。胡永盛教授强调学 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要掌握并背诵经典著作,熟读必读书目,要打下 扎实牢固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学人才。 关键词关键词 胡永盛;中医教育;基本功胡永盛(1926-),是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吉林 中医教育的主要奠基

2、者之一。笔者有幸于 1986 年毕业分配到胡老所在的中 医各家学说教研室工作,承蒙胡老的厚爱,被收为入室弟子。亲聆恩师教 诲,所学所得,受益终身。在医界,胡老名列吉林“四小名医”,人称“小 胡仙”。 胡老 15 岁开始习读医书,师从于吉林名医盖受益先生。恩师胡 永盛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及中医药科 学技术研究等工作,中医理论造诣颇深,医技高超,临床医疗经验十分丰 富,有“中医活字典”之称。1恩师不仅学识渊博,阅卷无计,而且医德 高尚,淡薄名利。胡老为人师表,心存志远,退休之后仍然关注中医药教 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在新时代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出谋献策,不遗余 力,诲人

3、不倦。本文仅就胡老所论关于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及所需的 必读书目进行具体阐述,希望对热爱中医药学的有志者,能够有所启发及 参考之用。 胡老引用医宗金鉴凡例中关于强调习医者读书重要性的一段话: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 合,难以奏效。”进而指出,中医基本功(包括理论功和临床功)要过得 硬,才能够成为一名好中医2。 胡老认为,对于基本功的训练,历来有两种方法。一是由源到流,即 先学“四大经典”,后继各家,但这种学习需要假以时日。另一种方法是 被多数医家所公认的“从易入手,由浅入深”,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 于初学中医者来讲,比较适用,效果更好。并由此从“四

4、小经典”入手, 继之,上溯“四大经典”。本正源清,学有根底。 1 1 四小经典四小经典(实为启蒙书) 1.1药性歌括四百味,明龚廷贤著。是一本学习中医的启蒙读物。 本书以四言韵语的文体,介绍了四百味临床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和主治。 全书言简意赅,便于记诵,数百年来广泛流传,深受初学者的欢迎。现有 多种药性歌括四百味注释本,皆以原著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 药理研究,对原文作了注释和解说,更加切合实用。适合于中医药院校师生及初学中医者阅读、研习、背诵。 在背熟此歌诀的基础上,可选择参看本草备要(成书于公元 1694 年,清汪昂编著。本书从诸家本草中选取适用者 400 余味,对每味药说 明其性味

5、、归经、功用、主治。并附有药图 400 余幅,编为 4 卷。本书既 备有常用之药,又突出这些药的使用要点。问世之后,颇受初学者之欢迎。 )或本草从新(清吴仪洛著。该书是在汪昂本草备要的基础上 加以重订而成的药物学著作。共收药物 670 余种,附药 210 余种。并对药 物的真伪和同一药名而性味、功用所以不同,以及修治等,都一一述及。 全书分类仿本草纲目,较为简明实用。本书在近代本草学著作中流传 较广,具有一定的学习和临床参考价值。)等著作,加强对中药知识及临 床应用方面的了解。 1.2汤头歌诀,清汪昂撰。医方著作,刊于公元 1694 年。书中 选录中医常用方剂 300 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

6、里、涌吐等 20 类。以七 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后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者学 习背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由于本书以韵文编纂,朗朗上口, 便于诵记,对后世影响颇大,被尊为“四小经典”之一。现存清刻本、石 印本、铅印本 50 余种。 在背熟此歌诀的基础上,可参看医方集解(医方著作,本书为清 代医家汪昂所著,共三卷。书中搜集切合实用方剂 800 余首,分列 21 门。 每方论述包括适应证、药物组成、方义、煎服法及加减等。该书内容丰富, 释义简明,流传甚广,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方剂专著。)或成方切用 (清代名医吴仪洛编著,是继医方考(明)、医方集解(清)后又一 部较为著名的方论

7、类著作。作者广泛收集历代有效成方,对治疗原则、组 方理论、实际运用等与方剂相关的问题几乎都有所论及。全书共十四卷, 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一十二方;第一至第十二卷每卷又各分上下, 各为一门,共设治气、理血、补养、涩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导、和 解、表里、祛风、祛寒、消暑、燥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经带、 胎产。婴孩、痈疡、眼目、救急二十四门。每门开篇有总论,后列诸方, 每方先记主治病证,并分析每种症状产生的机理;继出组方用药、剂量与 服用法:再论配伍原理,即方论(方义),及用方禁忌等;最后有方剂加减 变通运用方法。全书共收正方 656 首,附方与类方共 446 首,涉及异名 31 个,合计

8、收方 1102 首。卷末为“勿药元诠”,介绍历代调神,调息等非药 物养生保健法。现有多种印本。本书是中医院校学生及临床工作者必读方 书之一。),以加强方剂学方面的功底。 1.3濒湖脉学,由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撰著。全书为歌诀体裁, 易于记诵,是学习诊法脉学的指南,对后世影响颇大。 背诵脉诀的同时,并需背诵四言举要(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彦希 范著,明代荆州月池子李言闻子郁删补)。背熟后,要多临床、早临床, 以达到“多诊识脉”的目的。 1.4医宗金鉴,本书 90 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院判吴谦等编撰 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科书。本书将中医内容 分门别类,采精发蕴,编成医书 1

9、5 种。其中,有伤寒论注、金匮要 略注;有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 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和幼科心法要旨;有外科心法要诀、 刺灸心法要诀和正骨心法要诀。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 辨证论治,论理深入浅出,颇多圆机活法,语言简明扼要,切合临床实际。 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 便诵习。”本书问世 200 多年来,一直为习医者必读之书。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选科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卷次,如内科可背诵 杂病心法要诀,以此类推。(亦有不列医宗金鉴,而选医学三 字经者。) 2 2 四大经典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奠

10、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术发展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同时,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相继 诞生,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都有了总结性的成就,确立了中医认识人 体生理、病理现象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套基本理论,从而确立了中医学的 理论体系。 2.1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 在这部巨著中,充分 体现了中医的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书中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现 象,以及诊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当时的自然科学成就,进行了系 统归纳,建立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 针灸、摄生等学说体系,使中医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科学理论,为医 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历代医家的

11、反复临床实践证明,内经 理论的基本原则是真正能够指导临床实践并行之有效的,内经因此而 被尊为“医家之宗”,成为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因为此书部头较大,限于时间,多数老辈医家常推荐选读内经知要 (明李中梓著)。 2.2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东汉末年伟 大的医学家张机(仲景)继承了内、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典籍的基 本理论,发展成为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全书共 16 卷,以六经论伤寒, 脏腑论杂病,创立了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施治方法,充分体现 了祖国医学的另一显著特点辨证论治。从而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 床诊断治疗密切结合起来,使中医学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现学习伤寒论

12、(十卷),背诵原条文以宋本列序为主,条文熟背 后,可先参看伤寒论浅注(清陈修园著),不然,注释本多至几百 种,难所适从。然后,则可旁及各家注本。结合伤寒心法要诀互勘, 一纵一横,更易通晓。 学习金匮要略(五卷),又名金匮玉函经),背诵原条文以 宋本列序为主,条文熟背后,可先参看金匮要略浅注(清陈修园著) ,然后,则可旁及各家注本。 2.3难经 此书是继内经之后,对内经学术理论作进一步 充实和发挥的典籍。全书共 81 章,全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分别对脉 法、经脉流注、营卫三焦、气血盛衰、脏腑诸病、荥俞经穴、用针补泻等, 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和发挥,为后世诊断、病因病机、经络、针灸等学 术的发展,

13、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之一。 2.4神农本草经 简称为本草经或本经。其汇集了远古至 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原书早佚,其文字则经辗转引录,仍保留于证类本草(宋唐慎微著。全称为经 史证类备急本草)等书中。共三卷,共载药物 365 种,分别以四气五味 概括药物的性能和作用,根据有毒无毒分为益气、补虚、除邪等上、中、 下三类;创立了方剂的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等配伍方法。对于药物的炮制 贮藏方法和经验,也作了概括性的论述,是后世药物学发展的基础。本书 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意义。 清代医家徐大椿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共辑 100 种药物,加以简要 的注释,供

14、初学者参考。因仲景用药多源于本经,所以,此书虽不一 定要背诵,但也是必须阅读的书籍。 对于四大经典,现代有以温病条辨入列,而不列本经的。 总之,要成为一名好中医,必须理论功扎扎实实,临床功精求不倦。 不求虚名,但求务实,以伤寒论序和千金方大医精诚为守则, 仁心良术,乃为上工。 胡永盛教授强调指出,上述所举的八项,是针对一位中医学专业本科 毕业生最起码的、低标准的要求,若作为中医学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尚 有更高层次必读书目的要求。学医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打好基本功,在学 习中渐得旨趣,体悟真谛,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参参考考文文献献: 1姚德臣.杏林风采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8:110-113 2胡永盛. 民间医方传心录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137- 202 博主注:博主注:本文已被江苏中医药录用,近期公开发表。为方便指导有志 于中医药学的人走正学习中医的路,特将此文刊于此,只供参考之用,在 公开发表之前请不要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