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讲解与例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69264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讲解与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讲解与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讲解与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讲解与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讲解与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讲解与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讲解与例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第第 9 9 课课 劝劝 学学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也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 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不停地学习!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重 要的是如何把这种本能转化为一贯自觉的行动。关于这一点,两千多年前集儒家之大成的 荀子所作的劝学就对此作了精辟论述和循循善诱的解释。学习这篇文章,一要积累文 中出现的文言知识,二要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劝学是荀况的代表作之一。荀子和孟子同属于儒家学术的派别,但在人性问题上, 荀子与孟子的认识恰好相反,孟子认为

2、“人之初,性本善” ,人要保持自己的善性;荀子认 为人性本恶,人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反省才能够弃恶扬善。荀子还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 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 性,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劝学 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酒(学宫的最高长官)时,针对来 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鼓励学习的箴言。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 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荀子(约前 313前 238) ,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 郇人,著名思

3、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他“荀卿” 。著有荀 子 ,现存 32 篇。1注字音 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 譸跂 跬步舟楫 驽马骐骥 锲而不舍蛇蟮 适中槁暴中中规暴暴露 弯曲舍弃曲歌曲舍房舍 2.识通假 木直中绳,譸以为轮(“譸”通“_”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_” )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_” ) 3解多义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4辨活用 譸以为轮(_) 其曲中规(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_)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_)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 用心一也(_) 5分古今 例句古义今义 博学 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假舆马者 爪牙蚓无爪牙之利 黄泉下饮黄泉 6.明句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譸使之然也(_)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 7积名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 (荀子劝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学 ) (2011上海高考) (2)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 (2011山东

5、高考)(3)_,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 ) (2011福建高考) (4)吾尝终日而思矣,_。 (荀子劝学 ) (2010福建高考) (5)故木受绳则直,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荀 子劝学 ) (2010江苏高考) (6)积善成德,_,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 (2010安徽高考) (7)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 (2009天津高考) (8)木直中绳,譸以为轮,其曲中规。_,不复挺者,譸使之然也。 (2009重庆高考)答案:答案:1ru ku n qi zhng zhng q q q j q j shn p bo sh sh 2煣 又 性 3停止/同“矣”/已经 /算了

6、,罢了 横渡/断,断绝/绝命,死/停止/越过,跨过 借助,利用/假期/非正式的,代理的/假装 起/发生、引发/使兴盛/发动 连词,表 示并列关系/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曲度,弧度 名词作状语,每 天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事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数词活用作形容词,专一 5博学:广泛地学习 学问广博精深 参:检查,验 加入,参考 借助,利用 非 真实的 爪子和牙齿 坏人的党羽 地下水,地下很深的水 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 人指阴间 6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

7、句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定语后置句 7 (1)用心一也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3)积土成山 (4)不如须臾之 所学也 (5)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而神明自得 (7)吾尝终日而思矣 (8)虽有槁暴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点评:点评:这是劝学一文的首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能 够停止”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谈论的问题是学习,对于学习的态度是“不可以已” , 简洁明了。那么“君子曰”三个字是不是多余呢?这三个字不多余。作者在这里所说的 “君子” ,不是士大夫之类的人,而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作者是借助在学问品行上的 成功人士的话提出“学不可以已

8、”的观点,这比自己直接说更有力量,更令人信服。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至“善假于物也” 。 点评:点评:这是文中气势贯通、语脉联系紧密的一个语段。这段文字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开头作者先用“终日而思” “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 “不如登高之 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彻,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 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 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

9、此得出结 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是靠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点评:点评:此句谈论积累的意义。 作者用两个比喻来说理,从“积土” “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 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荀子根本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只要努力学习, “积善成德” ,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 在性恶篇中所说的, “积善不息” “涂之人可以为禹” 。荀子十分强调

10、“积善”的作用, 因而,这里连设两喻,从正面论证了积累的作用。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 石可镂。 点评:点评:这里谈论的是如何积累的问题。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 “驽马” 对比,骐骥本身条件虽然好,如果止于一跃,还达不到十步;驽马本身条件虽然差,如果 能前进“不舍” ,也可以跑得很远。这便告诉人们,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好坏的决定 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接着,荀子又用“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相对照,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对于人们的学习而言,如果一曝十寒,时 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

11、之以恒,即使是再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 荀子认为“积” ,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是日积月累,必须是坚持不懈。1 “学不可以已”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不可以已”展开论证的? 提示:文章开头以“君子”的名义,提出“学不可以已” 。这是全篇的中心论点。它 包括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学习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对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作者先用“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 的变化过程,可以比原来提高。接着又用 NF038 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 变化过程,还可以决定性地改变原来的状态。最后以“故”联系上文,用“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12、”两个普遍的道理,推论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 的境地。 2讲学习的道理,鼓励人们学习,有可能流于空洞僵硬说理的俗套,给人以单调枯燥 之感。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本文能脍炙人口的原因在于,作者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 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绝无枯燥的学究气。如文章开头,连用“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四个比喻,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值得指出

13、的是,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 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事物, 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 如须臾之所学也。 ”二人的说法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 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方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 “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

14、物”的学习。荀子把“所学”与“善 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 去改造客观世界。生动的比喻,精练的语言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劝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篇著名作品。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而是运用譬 喻和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使人们 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文章开宗明义,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学 习的重要性。一是以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一生活现象作为论据,说明人们必须向前人

15、学 习,后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取得进步,必然会超过前人。二是用“木直中绳, NF689 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和“金就砺则利”作比,指出客观条件的变化,可以引起事 物自身特性的改变。人们如果博学又能用所学到的事理时刻对照省察,就会智慧高明而不 犯错误。三是用冥思苦想不如实地去学习和登高才能望远、顺风而呼闻者彰明,以及借助 舆马、舟楫等生活事例作比,从同一个角度反复说明君子利用客观条件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还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作者以 “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为衬托,阐明了想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必须从 一点一滴做起。作者进一步用骐骥、驽马、朽木、金石两组四个比喻,论述做学问应当具 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说明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道理。 文章中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章的主旨, 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全篇语言精练有 力,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