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word同步测试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65519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word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word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word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word同步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word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word同步测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高中地理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三节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剖析桂林“山山 水水”的成因练习的成因练习 鲁教版必修鲁教版必修 1 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古往今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 13 题。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B C D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 B C D 3景观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

2、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解析: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 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 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 1.A 2.D 3.B 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 100 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据此完成 46 题。 4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描述的是( ) A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B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5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3、 C大理岩 D白云岩 6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约 3.25 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 47 月降水较多 C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 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解析: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桂林地区石 灰岩广布,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山水的形成和发育还与气候、生物、水 文等有关。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答案: 4.D 5.B 6.D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 2007 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面积占 整个喀斯特面积的 5

4、5%,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地。据此回答 79 题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7 “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寒冷干燥的气候 C岩浆岩广布 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8 “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A角峰 B沙丘 C峰林 D风蚀蘑菇 9.右图为该地区特殊的景观天生桥,其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 解析: 喀斯特地貌不仅需石灰岩广布,而且还需高温多雨的 气候。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 主。

5、该区常见地貌是峰林。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或淀积作用而形成,天生桥的 形成是流 水溶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 7.A 8.C 9.C 读我国某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 CO2浓度示意图,完成 1011 题。10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11限制该地区交通建设的原因之一是( ) A降水较多,施工困难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 C生态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 D岩石疏松,施工取材困难 解析: 土壤中 CO2浓度越高,酸性就越强,对岩石的溶蚀能力就越强。读图可知, 人工草坡的不同深度,CO2浓度都最高。石灰岩广布

6、的应是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如果没有植 被保护的话,会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使表面的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西南地区是 我国交通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这是由于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制约了交通 的发展。 答案: 10.B 11.B “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 100 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 名词,据此完 成 1213 题。 12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的描述的是( ) A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B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13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约 3.25

7、 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 47 月降水较多 C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解析: 第 12 题,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第 13 题,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答案: 12.D 13.D 二、综合题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 特点 (2)根据左图,试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 (3)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

8、然环境特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第(1)题,从右图中的最冷月气温判断为 亚热带,再从降水集中在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3)题,根据左图中的经纬 度判断为我国的云贵高原,再结合图例中碳酸盐岩的符号判断其在本区有广泛的分布,从 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其成因可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河流、岩石等方面来回答,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云贵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回答。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 润,雨热同期。 (2)喀斯特地貌。 (3)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15读图,回答下列

9、问题。(1)图示地貌称为_地貌,在我国的_高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 为旅游胜地的是_和_(举两例)。 (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CaCO3H2OCO2Ca(HCO3)2 B:Ca(HCO3)2CaCO3H2OCO2 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为流水的_作用;溶洞的形 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为流水的_作用。 (3)试简单分 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 (4)图中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说明了什么? 解析: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或现象 的综合分析能力。很明 显,此图所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 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分布在地表的有石芽、石林等,分布于地下的有溶洞、地 下河等。 答案: (1)喀斯特(或岩溶) 云贵 广西 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B 淀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4)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