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上半学期政治知识点整理(精华)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60318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一上半学期政治知识点整理(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一上半学期政治知识点整理(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一上半学期政治知识点整理(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一上半学期政治知识点整理(精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一上半学期政治知识点整理(精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一上半学期政治知识点整理(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一上半学期政治知识点整理(精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高一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 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 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

2、世界经济迅速 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 我国的综合国力。(2)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3)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既是我国先进生产 力发展的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

3、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 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 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 方法是统筹兼顾。学习和运用经济知识,用“经济眼光”分析问题 所谓“经济眼光”就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都要

4、从经济上进行分析,要有 “经济头脑” 。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经济背景,而且要学习算经济帐,还要懂得经济法规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着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 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 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 关系,不是

5、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 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 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候,它就需 要作变革或调整了。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3)资本。

6、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 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1-3 实体性要素) (4)经营管理。这种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 (联 结性要素) (5)科学技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对 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 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台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 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

7、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渗 透性要素) 各种生产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合理地搭配组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社会 生产。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 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本身也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 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 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

8、与工业化的关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 选择。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3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 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一个国家的 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 地区的 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GDP 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一国(或地区)GDP 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和市场规模,而人均 GDP 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 创造

9、的价值在 GDP 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 和发展趋势。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 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科学化、规范化。(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的成果。(4)

10、要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积累就 是指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 社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2)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政府的财政渠道。企业的利润留成。居 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 在总收人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的余下收入是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 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 个人总收入一(税收

11、+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 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应从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出发,但通常需要考虑两个因 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 预期。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在当期增加消费、减少储蓄;预期未来收入将会减少时,则 在当期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 的比例发生影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同时,消 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

12、作用,是我国目前推进经济4增长的一个重要课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重要的 作用。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 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气相适应的消费。适度消费的作用 (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2)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生活质量高低的因素一个家庭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反映的是消费水平的高 低,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但是,生活质量的高低除了与物质消费水平密切相关 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1)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

13、。受教育、听音乐、看电影、社会交往、游山玩水等等,都属 于精神消费。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一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2)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闲暇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它是消费者享用自己 的收入和进行文化、娱乐、交往活动的时间。 (3)与生活环境有关。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 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 (1)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 (2)提倡艰苦朴素,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链康成长; (3)提倡艰苦朴素,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消费结构及分类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

14、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可以从各种角度进 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 (1)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生存消费是指维持生命存续所必须的消费,主要 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消费;享受消费是指为了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进 行的消费;发展消费是指为了求得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消费。生存消费、享受消费 和发展消费,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难以截然分开,相互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变动的。(2)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是指满足生理需求的消费;精神消费是指满足精神 需求的消费。(3)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消费品分为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 品。凡是在消费之后,消费品被消耗掉的

15、,就是非耐用消费品;而在损坏之前可以供人们 长时间使用的消费品,就是耐用消费品。除了购买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进行消费之 外,人们还需要支付费用接受各种眼务,这就是服务消费。(4)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自给性消费是不通过市场交换、不支付费用的消费;商 品性消费是通过购买商品或付费接受服务进行的消费。恩格尔系数恩格尔首先发现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人们把这种变化趋势称作恩格尔定 律。5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100由于思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已被广泛地用来 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 消费结构变

16、化和进步的趋势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的 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消费结构的这种进步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3)日常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5)消费结构的进步还突出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消费的弹性和刚性合理安排不同的消费项目,需要了解消费需求的“弹性” 。某种消费品人们对其的消费 取决于它的价格则较为弹性。但有些消费支出项目,不论它们的价格和家庭收入发生了什 么变化,人们对它们的消费支出都差不多,这些项目的弹性就比较小,也可以说这些方面 的消费具有剐性。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要学会合理消费,提高消费的效益,一方面要学一点有关消费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刚 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常见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