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53261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属于中医眩晕病之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反复发作,不易控制,且病程长,有发展 成为中风的风险,一旦发生中风,则多以中脏腑重症为多见,病情较重,常常危及生命。 因此,早期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中风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如何促进脑部供血,涉 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如:药物治疗的关键应该重点侧重于促进脑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为主 要目标。对此我们总结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应用中医各种方法,以改善脑供血,减轻眩晕症状为观察指标,以促进侧枝循环建立 为目标。 1. 本病多属本虚标实,实指风、火、痰、瘀,虚则气血阴阳之虚;其病变脏腑以肝、脾、 肾为重点,三者之中,又以肝为主 。尤以肝阳上亢、

2、气血虚损及痰浊中阻为常见。治疗应 扶正祛邪兼顾,应明辨两者的主次而有所侧重。虚者补之,分别施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 填精生髓等法;实者泻之,施以平肝潜阳、燥湿祛痰等法。 2熄风活血是贯穿始终的治疗大法。中医学认为, “风性善动而数变” ,这和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相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因为肝阳上亢,阳亢风动,气血、肾 精不足,阴虚不能制阳,阳无以制,导致虚风内动,痰浊、瘀血阻滞,气血不畅,脑窍失 养,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和行走不稳等。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因 此,熄风活血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贯穿始终。我们常用:养血活血类,如川芎、当归、赤芍、 生地黄等;熄风解

3、痉类,如钩藤、天麻、刺蒺藜、僵蚕、蝉衣等。 3.对于脑供血改善情况的判断临床上首先以症状做判断,可以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 者发作的频率及每次发作的症状做判断,而中风可以作为该病的终点事件对疗效做判断。 其次可以借助辅助检查来判断脑血管情况(如 TCD、磁共振血管成像、CT 灌注成像、 DSA 等) 。 4.应用针灸推拿等理疗手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改善,效果显著。 二、重视基础病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在药物治疗眩晕症状的同时,注意基础病的控制,主要控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 因素,如: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预防并发症-中风的发生,一旦出现神经系统受损,及时进行规范的检查及治疗,防止 中风进展,及时溶栓,挽救频临死亡的脑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