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人物诸葛亮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50119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历史人物诸葛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历史人物诸葛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人物诸葛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历史人物诸葛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历史人物诸葛亮浅谈历史人物诸葛亮闵雪阳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纵横家,足智多谋,善运筹帷幄,也是一个道德完美的儒臣。但是由于他性格上的弱点导致了他在决策上一些致命的错误。自茅庐承三顾与刘备促膝纵横论以后,北定中原,复兴汉室便是他唯一的梦想。刘备有了诸葛孔明虽如鱼得水,北拒曹操,西收巴蜀,东联孙吴,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结束了自己南北流浪寄人篱下的生活,可好景不长,刘备刚坐稳西川,关羽却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后被孙权所杀,刘备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劝阻,执意亲率大军一百多万,兴兵伐吴,最终却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余里,托孤于白帝城。此后北伐的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诸葛亮一个人的身

2、上,诸葛亮先后六出祁山,战士们一路风餐露宿,浴血奋战,刀光剑影,鼓角雷鸣,他在帐篷中更是呕心沥血,日里万机,但是命运并不因一个人的执著而使人如愿以偿,他六出祁三功败垂成,他壮志未酬而抱憾终身,这些都是令后人匪夷所思的。问题的根本,我认为是他自己。当年曹操继承父业,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官渡之战,曹操拥兵百万,良将数千,挟天子以令诸侯,总领貔貅。孙权继承父兄基业,掌管江东八十一州县,占尽长江之天险,文武百官人材济济。而刘备出身布衣,赤壁之战前,东西奔走恨无家,赤壁之战后,也只有两川之地,国力远不及曹操和孙吴,如果刚进益州就想出师北伐,那么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何况刘备死后,蜀中国力更不如以前,朝中将才

3、匮乏,蜀道艰难,长途跋涉,人心厌战,如此薄弱之师强欲之争,正如以卵击石,安能不败,为历史演绎了一场悲剧,令后人扼腕叹息,更令读者们掩卷长嗟!回过头来一步分析,诸葛亮率仁义之师首出祁山,老将赵云老当益壮,力斩韩氏五将,杀得附马夏侯楙望风而逃潰不成军。诸葛亮又在冀县城外收复了天水姜伯约,后一鼓作气连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然而正值洛阳之时,诸葛亮忘了刘备临终托孤时的一句叮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令言过其实的马谡镇守街亭,马谡到了街亭,持着纸上谈兵的本领执意孤行,以为可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但他没想到司马懿至街亭,只是围而不攻,切断水源,使蜀军军心泱散,继而又放火烧山,烧得蜀军一败涂地。马谡之败是

4、必然的,他熟读兵书,能言善辩是事实,却从未带兵独当一面,缺乏实践经验。然而街亭之败是可以避免的,从地理方面看,街亭之側有一条小路与街亭成犄角之势,而且北通子午谷,蜀将魏延曾向诸葛亮提起过,然而诸葛亮恐有伏兵,未能采纳,可司马懿是直奔街亭而来,那小路是不可能有伏兵的。街亭之败,使得三郡得而复失,诸葛亮首出祁山就这样失败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见法度严明。但诸葛亮也是有错误的,马谡临死前,诸葛亮曾对马谡说:“汝之子即吾之子。 ”可见诸葛亮平日对马谡的疼爱,正因为太溺爱只见其长而未见其短,乃误其一也;刘备临终托孤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而诸葛亮似听而不闻,乃误其二也。诸葛亮第二、第三次

5、北伐时,与东吴结盟,要东吴陆逊联合起来攻曹,而孙权只想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扬言攻魏,实属虚张声势,所以还是诸葛亮孤军深入,虽每次战役告捷但最后还是因为后援不济而以失败告终。这也再次证明了弱小的蜀国无法制服曹魏。纵观北伐前后蜀军魏营里的情形,便可知诸葛亮并非深谋远虑了,魏营里,不仅有司马懿,而且还有司马懿的两个年少的孩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战场上司马父子一起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使他们在少年时代就经历人生应有的磨练,从而使他们以后比他们的父辈更有作为。而诸葛亮则不然,他没有意识到为自己培养继承人的重要性,他出兵北伐利在急战,而司马仲达却只守不战,以逸待劳,旷日持久自然对蜀军不利,忽略了现实的局限性,因为北伐中原并不是在他有生之年可以实现的。苍天急着把他交与秋风,大地急着把他揽入怀抱,他本想余年还做农亩民,可上苍却不给他时间了,五丈原上的诸葛亮不是病死而是累死。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